影响方剂中附子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

影响方剂中附子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附子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种影响因素,阐明附子在复方中发挥各功效时的配伍机理;分析附子的用量、炮制方法、剂型、煎服方法对其功效发挥的影响;分析附子在各主治症中的配伍机理。方法:以《中华医方精选辞典》为主要数据来源,收集含附子的方剂1058首,用Excel建立数据表,采用归类分析的方法,以功效为纲归类统计出与附子配伍使用的高频次药物,发挥特定功效时附子的用药剂量范围、炮制方法、剂型、煎煮方法等。同时结合《伤寒杂病论》以后的方书;《神农本草经》以后的本草著作;历代名医方论;现代期刊杂志和附子研究专著,分析附子应用的历史源流及特点。结果:附子的功效可归纳为4方面12个作用方向:1.回阳救逆(回阳救急、引火归原);2.助阳补火(温通心阳、温中健脾、温阳益肾、温养气血、助阳固表祛邪、温阳除湿、温阳敛疮、温阳通窍);3.散寒止痛;4.祛风散邪(祛风止痒、祛风止痉);与附子配伍最多的高频次药物为补虚药,其次为温里药、解表药、止咳化痰平喘药和收涩药。控制附子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因素有配伍环境、剂量、炮制、剂型、煎服法等。其中配伍环境是最主要的控制因素,附子配干姜、人参、山茱萸等长于回阳救逆;配细辛、桂枝等善温通心阳;配花椒、厚朴、粳米长于温中散寒;配灶心黄土、代赭石等长于温脾止血;配黄芪、白术、麻黄等长于助阳固表祛邪;配茯苓、桑白皮、半夏、天南星、茵陈等长于温阳除湿;配川乌、防风、白芍、当归长于散寒止痛;配生地、熟地、知母等长于阴阳并补。附子在复方中的用量受配伍环境、药材产地、炮制、剂型、病人体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差异颇大,一般说来,附子引火归原用极小剂量,助阳补火用小剂量,散寒止痛、祛风除湿用中剂量,回阳救逆用中至大剂量。附子生用功效峻烈,其性偏于升浮,长于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祛痰除湿,熟用性缓,其性偏于沉降及温补。丸剂是附子最常见的剂型,回阳救逆主要用汤剂。控制附子毒副作用的主要手段有配伍环境,炮制方法,煎服方法及产地强调等。结论: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配伍环境是影响附子功效发挥的主要因素;炮制、剂量、产地、剂型、煎服法等对附子的功效发挥及毒副作用均有较显著的影响;附子功效的丰富的发展,是方药共荣的必然结果。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1 研究思路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收集
  • 2.2.1.1 方剂来源
  • 2.2.1.2 纳入标准
  • 2.2.1.3 排除标准
  • 2.2.2 资料处理
  • 2.2.3 资料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附子运用沿革
  • 3.2 附子功效归纳
  • 3.2.1 回阳救逆(回阳救急、引火归原)
  • 3.2.1.1 回阳救急
  • 3.2.1.2 引火归原
  • 3.2.2 助阳补火(温通心阳、温中健脾、温阳益肾、温养气血、助阳固表祛邪、温阳除湿、温阳敛疮、温阳通窍)
  • 3.2.2.1 温通心阳
  • 3.2.2.2 温中健脾
  • 3.2.2.3 温阳益肾
  • 3.2.2.4 温养气血
  • 3.2.2.5 助阳固表祛邪
  • 3.2.2.6 温阳除湿
  • 3.2.2.7 温阳敛疮
  • 3.2.2.8 温阳通窍
  • 3.2.3 散寒止痛
  • 3.2.4 祛风散邪(祛风止痒、祛风止痉)
  • 3.3 资料统计分析
  • 3.3.1 统计资料文献来源
  • 3.3.2 附子各功效在统计资料中出现频次图
  • 3.3.3 复方中影响附子功效发挥的因素
  • 3.3.3.1 配伍环境因素
  • 3.3.3.2 附子常见的配伍结构
  • 3.3.3.3 炮制方法
  • 3.3.3.4 服用方法
  • 3.3.3.5 剂型
  • 3.3.3.6 剂量特点
  • 4. 讨论
  • 4.1 附子常见的配伍结构举要
  • 4.1.1 回阳救逆
  • 附子 干姜
  • 附子 人参(高丽参)
  • 附子 山茱萸
  • 附子 肉桂
  • 4.1.2 助阳补火
  • 4.1.2.1 温通心阳
  • 附子 细辛
  • 附子 桂枝
  • 附子 酸枣仁
  • 4.1.2.2 温中健脾
  • (1) 温中除寒,健运脾胃
  • 附子 厚朴
  • 附子 花椒
  • 附子 粳米
  • (2) 温中止血
  • 附子 灶心黄土
  • 附子 代赭石
  • 4.1.2.3 助阳固表祛邪
  • (1) 助阳解表
  • 附子 麻黄
  • (2) 助阳固表止汗
  • 附子 黄芪
  • 附子 白术
  • 4.1.2.4 温阳除湿
  • (1) 温阳利水
  • 附子 茯苓
  • 附子 薏苡仁
  • 附子 桑白皮
  • 附子 天花粉
  • (2) 温阳除痰
  • 附子 半夏
  • 附子 瓜蒌
  • 附子 天南星
  • (3) 温阳退黄
  • 附子 茵陈
  • 4.1.3 散寒止痛
  • 附子 川乌
  • 附子 防风
  • 附子 白芍
  • 附子 当归
  • 4.1.4 祛风散邪
  • 附子 全蝎
  • 附子 羚羊角
  • 4.1.5 寒热并用
  • 附子 生石膏
  • 附子 大黄
  • 附子 黄连
  • 附子 黄芩
  • 附子 石决明
  • 附子 磁石 龙骨(龙齿)
  • 4.1.6 阴阳并补
  • 附子熟地
  • 附子生地
  • 附子知母
  • 4.2 影响附子功效发挥的其他因素
  • 4.2.1 炮制对附子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
  • 4.2.2 剂型对附子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
  • 4.2.3 用量对附子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
  • 4.3 控制附子毒副作用的诸因素探讨
  • 4.4 方药共荣与附子配伍环境丰富发展的探讨
  • 4.4.1 中药、方剂、配伍环境共荣发展的历史轨迹
  • 4.4.1.1 重药轻方阶段
  • 4.4.1.2 配伍结构及方药共荣初期阶段
  • 4.4.1.3 方药共荣的快速发展阶段
  • 4.4.1.4 方药共荣的鼎盛时期
  • 4.4.2 历代医家学术争鸣与附子功效认识的深化
  • 4.5 方剂的配伍结构及对功效发挥方向的影响
  • 5. 结论
  • 6. 创新点
  • 7. 思考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在读期间公开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温阳通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24)
    • [2].从温阳扶正论治癌症思路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0(11)
    • [3].温阳药物在临床方面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35)
    • [4].温阳三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大众科技 2019(08)
    • [5].温阳化瘀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疗效观察[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2)
    • [6].温阳复脉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临床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08)
    • [7].温阳活血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26)
    • [8].温阳散结法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17)
    • [9].温阳定悸法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 中医药学报 2016(04)
    • [10].温阳潜纳法临床应用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4(22)
    • [11].吴氏温阳助减汤治疗甲减的临床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25)
    • [12].温阳药治疗黄疸的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12)
    • [13].马勇教授运用温阳大法治疗骨伤科疾病经验辑要[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10)
    • [14].温阳除鼽汤治疗过敏性鼻炎18例[J]. 河南中医 2010(08)
    • [15].露已冷 草木在喊固本温阳[J]. 青年文学家 2020(31)
    • [16].温阳解毒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功能及卡氏评分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02)
    • [17].从温阳论治不寐[J].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5)
    • [18].温阳散结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1)
    • [19].呵欠的认识并温阳养脑法治疗临床体会[J]. 江西中医药 2017(07)
    • [20].温阳散结方联合强的松及针吸抽脓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观察[J]. 北方药学 2017(07)
    • [21].温阳平喘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80例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 2016(10)
    • [22].温阳化瘀开窍方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28例[J]. 河南中医 2015(04)
    • [23].温阳解郁不同组方对母婴分离/社会击败应激小鼠影响的比较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9)
    • [24].温阳通经柔筋缓急法治疗尿毒症不安腿综合征38例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3(10)
    • [25].自拟温阳复雾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08)
    • [26].温阳平喘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6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9(11)
    • [27].活血温阳药足浴结合内服中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21)
    • [28].温阳化痰贴治疗小儿哮喘稳定期的临床研究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4)
    • [29].附子温阳作用与解毒方法关联初探[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6)
    • [30].基于肥大细胞活化探讨温阳固卫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制[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08)

    标签:;  ;  ;  ;  

    影响方剂中附子功效发挥方向的诸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