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技术保障问题探讨

信息化战争技术保障问题探讨

薛鳌马海龙权禹孟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摘要】在信息化战争中,装备技术保障的地位空前提高。深刻认识信息化战争这一新特点,对于建设高素质的技术专家队伍,保证高新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和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战争;保障

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巨大威力,使技术保障人才成为影响战争全局的战略力量。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大量使用使军队作战能力骤升。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和系统集成,使武器装备对技术保障人才的依赖程度空前提高。与传统武器装备相比,信息化武器装备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系统性更强,每台装备包括多个复杂的分系统,每个分系统又由许多功能各异、联系紧密的精密单元组成。整台装备的零部件往往成千上万,其中任何一个发生故障,武器装备都无法正常使用。美军“阿帕奇”攻击直升机是对付地面目标的主战兵器,但由于结构复杂,机件精密,每飞行两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全面维护。武器装备科技含量越高,结构越复杂,对技术保障的依赖性越强,对人才队伍的专业化、知识化程度要求也越高。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空间急剧扩大,传统的前方、后方的区别趋于淡化甚至不复存在。这就要求装备技术保障力量抵达的空间范围必须随之拓展,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必须相应提高。不仅要具备开展后方基地化保障的能力,还必须能够对高度机动的一线部队实施有力的伴随保障;不仅要具备现场保障能力,还必须能够及时为部队提供远程非接触方式的保障。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启用了最新装备技术保障模式,各参战师、旅配属的保障营一直伴随部队前进,随时维修战损装备;远在万里之外的五角大楼维修专家,通过无线微波数字通信网对一线技术人员进行交互式维修指导。这使部队装备的故障诊断率提高了一倍。

由于技术保障人员对装备在作战训练中的状况和部队的需求最为了解,维修保养和操作使用经验丰富,因此,世界各国军队都十分重视技术保障人员在武器装备全寿命管理中的作用。在新装备论证阶段,就安排装备技术保障人员共同参与研究,从部队维修使用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装备的可靠性、可维护性提出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各国军队还不断加大传统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改造力度,通过更新电子系统,嵌入信息化软硬件,加装高精度弹药,使传统装备焕发出新的生机。这些装备的使用寿命和作战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总参军训部.军事高技术知识教材[M].解放军出版社,2011.9.

[2]周国泰.军事高技术与高技术武器装备[M].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9.

[3]朱建新,刘保成等.现代军事技术教程[M].国防大学出版社,2012.4.

作者简介:薛鳌,男,1995年4月生;马海龙,男,1995年9月生;权禹孟,男,1995年9月生,三人系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摩托化步兵分队指挥专业学员。

标签:;  ;  ;  

信息化战争技术保障问题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