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子长地区延长组长1、2段沉积体系与成藏组合研究

安塞—子长地区延长组长1、2段沉积体系与成藏组合研究

论文题目: 安塞—子长地区延长组长1、2段沉积体系与成藏组合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者: 王起琮

导师: 李文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沉积体系,浊积岩,烃源岩,成藏组合,安塞子长地区,延长组长,鄂尔多斯盆地

文献来源: 西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不断深入,延长组长2段等隐蔽性较大的小型油藏逐渐成为油田增储、挖潜及新油区勘探的主要目标。长2段油气藏主要分布于葫芦河以北、麒麟沟以南的广大区域。由于油藏隐蔽性大,控制因素复杂,增加了该段油气勘探的难度和风险。因此,开展油气藏分布规律的研究成为进行长2段油气勘探的关键。 对于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目前主要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进行层序划分并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查明砂体的展布规律,以达到识别隐蔽油气藏之目的。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将层序地层学与油气系统研究相结合,探究油气从源岩到圈闭的整个成藏过程,以便寻找层序地层格架内油气分布、聚集与富集的内在规律。 层序地层学目前正从盆地规模的地震地层学向储层规模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向深化。由于时间分辨率和层序划分精度的提高,使得建立高精度的层序地层格架成为可能。因此,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越来越显示出其理论上与方法上的优越性。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勘探部署需要更为具体的勘探目标,因此成藏组合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成藏组合是一套可以使勘探和开发部署得以实施的、具有地理与地层限制的、其岩性、沉积相、构造特征具有相关性的一套储层和圈闭。 本论文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以及油气成藏组合的理论与方法,针对延长组长1、2段地层小时间尺度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特征与演化、以及生、储、盖层的特征与分布、层序地层格架中成藏组合的类型与特征等四方面问题开展了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延长组形成于构造运动控制下的超常期基准面旋回(LLSC1)(231~203Ma),自下至上由四个长期旋回(LSC1、LSC2、LSC3、LSC4)及九个中期旋回(MSC1、MSC2……MSC9)构成。MSC8(长2段)和MSC9(长1段)又可分为七个短期旋回(SSC1、SSC2……SSC7)。其中,MSC8以河流沉积体系为主,自下至上又可分为辫状河(SSC1(长23段))、曲流河(SSC2(长22段))和交织河(SSC3(长21段))三个沉积亚相。MSC9(长1段)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自下至上可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SSC4(长14段))、三角洲前缘亚相一浅湖亚相(SSC5(长13段))、三角洲平原亚相(SSC6(长12段))及深湖亚相(SSC7(长1-1段)),深湖亚相由深湖泥岩及水下浊积扇砂岩构成。 MSC9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总量(TOC)为1.0%-10%,平均3.5%,镜质体反射率平均0.65%,干酪根为Ⅰ-Ⅱ型,有机质处于低成熟度-到成熟阶段,为好到较好的烃源岩。MSC8储层砂岩的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发育次生孔隙,常见微裂缝发育,实测孔隙度10%—23%,平均15%,渗透率0.2×10-3m2—120×10-3m2,平均25×10-3m2,物性较好;MSC9储层砂岩中钙质胶

论文目录:

摘要(中、英文)

前言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四、主要工作量

五、主要研究成果

六、创新点

第一章 层序地层

第一节 层序地层学进展

一、层序地层学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第二节 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一、延长组地层划分方案

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依据

三、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

第三节 等时地层格架

一、地层对比依据

二、MSC8、MSC9等时地层格架

小结

第二章 沉积体系

第一节 MSC8(长2段)河流沉积体系

一、SSC1(长2_3段)辫状河

二、SSC2(长2_2段)曲流河

三、SSC3(长2_1段)交织河

第二节 MSC9(长1段)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

一、大理河剖面

二、SSC4(长1_4段)三角洲平原

三、SSC5(长1_3段)滨、浅湖相

四、SSC6(长1_2段)三角州平原

五、SSC7(长1_7段)深湖

小结

第三章 烃源岩及储层特征

第一节 MSC9(长1段)烃源岩特征

一、有机质丰度

二、有机质类型

三、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及类型评价

四、有机质成熟度

五、生物标志化合物

六、有机质成烃机理

第二节 储层特征

一、MSC8(长2段)储层特征

二、MSC9(长1段)储层特征

三、影响物性的主要因素

四、储层评价

小结

第四章 成藏组合研究

第一节 油-油对比

一、原油物性及族组分

二、原油正构烷烃气相色谱

第二节 油-源对比

一、碳同位素

二、正构烷烃气相色谱图

三、异戊二烯烃

四、萜烷

五、甾烷

第三节 成藏组合划分

一、油气地质单元的划分方案

二、层序框架下的沉积体系、储层与烃源岩分布

三、成藏组合类型

第四节 成藏机理

一、地层埋藏与剥蚀

二、油气生成

三、油气运移

四、油气聚集与成藏

五、油气聚集控制因素

小结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图版说明及图版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1-18

参考文献

  • [1].近海断陷湖盆勘探早期沉积特征与成藏条件分析[D]. 姜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 [2].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D]. 过敏.成都理工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层序地层与储层研究[D]. 谢渊.成都理工大学2002
  • [2].安塞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及储层研究[D]. 赵虹.西北大学2004
  • [3].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规律研究[D]. 付锁堂.成都理工大学2004
  • [4].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勘探[D]. 崔周旗.西北大学2005
  • [5].陕北三叠系低渗油藏描述[D]. 王震.西北大学2006
  • [6].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和层序地层学研究[D]. 梁积伟.西北大学2007
  • [7].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体系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陈全红.西北大学2007
  • [8].陕北姚店油田北区延长组沉积相及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 冯娟萍.西北大学2008

标签:;  ;  ;  ;  ;  ;  ;  ;  

安塞—子长地区延长组长1、2段沉积体系与成藏组合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