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作为生产力发展副产品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面临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环境危机日益深化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进行了大量的环境立法,但是我国的环境危机并没有因为环境立法在数量上的增加而有所缓解。究其原因,除了多数环境法律法规比较空泛,缺乏可操作性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我国诉讼法体系中原告资格的范围太过狭窄。法律规定起诉主体必须与案件的诉讼请求有直接利害关系,但由于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往往很难确定直接利害关系人或在单纯的环境利益受损的情况下根本无直接利害关系人可寻。如果固守直接利害关系人理论会将大批致力于维护环境公益的公民或组织排除在环境公益诉讼的大门之外,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向纵深发展。基于此,本文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中的核心问题——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作为研究内容,以期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所裨益。近年来,环境公益诉讼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司法实践中已有推行,但由于程序法层面的立法缺位,致使其陷入了一种“无法可依,举步维艰”的尴尬境地。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问题不仅是环境公益诉讼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中热点的问题,也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前提。本文在对环境公益诉讼基本原理和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界定标准和范围等问题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建提出一些设想。本文从公益和环境公益的概念入手,推导出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和特征,明确界定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和类型,论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对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及其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当打破直接利害关系人理论的限制,拓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的范围,综合运用公民个人、检察机关、环保NGO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以达到有效救济环境公益的目的。通过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相关立法规定和地方司法实践的考察,本文对目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各起诉主体的优劣势进行了考察,论证了检察机关、环保NGO、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本文对检察机关、环保NGO、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公民个人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进行了分析,提倡多元化原告之间进行举证、经费和诉讼方面的合作。最后,本文对环境公益诉讼各原告资格的制度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环境公益诉讼概述
  • 2.1 环境公益诉讼的界定
  • 2.1.1 公益和环境公益
  • 2.1.2 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
  • 2.2 环境公益诉讼的分类
  • 2.3 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征
  • 2.3.1 主体的广泛性
  • 2.3.2 目的的公益性
  • 2.3.3 预防性
  • 2.3.4 环境公益诉讼是对传统诉讼理论的创新
  • 2.4 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
  • 2.4.1 环境公共信托理论
  • 2.4.2 环境公共物品理论
  • 2.4.3 环境权理论
  • 2.4.4 私人检察总长理论
  • 第三章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概述
  • 3.1 原告资格
  • 3.1.1 原告资格的内涵
  • 3.1.2 原告资格与原告
  • 3.1.3 原告资格与原告地位
  • 3.1.4 原告资格与起诉条件
  • 3.2 国外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考察
  • 3.2.1 美国
  • 3.2.2 印度
  • 3.2.3 德国
  • 3.2.4 日本
  • 3.2.5 对我国的启示
  • 3.3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界定
  • 3.3.1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概念
  • 3.3.2 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界定标准
  • 第四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 4.1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现状
  • 4.2 各地实践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规定
  • 4.2.1 江苏无锡市
  • 4.2.2 贵州贵阳市
  • 4.2.3 云南省
  • 4.2.4 浙江省嘉兴市
  • 4.3 我国有关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司法实践
  • 4.3.1 检察机关
  • 4.3.2 公民个人
  • 4.3.3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4.3.4 环保NGO
  • 4.4 各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合理性分析
  • 4.4.1 检察机关
  • 4.4.2 公民个人
  • 4.4.3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4.4.4 环保NGO
  • 第五章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构建
  • 5.1 不同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
  • 5.2 不同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顺位协调
  • 5.2.1 检察机关
  • 5.2.2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 5.2.3 环保NGO
  • 5.2.4 公民个人
  • 5.3 环境公益诉讼各主体的合作
  • 5.3.1 起诉合作
  • 5.3.2 举证合作
  • 5.4 各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相关问题探讨
  • 5.4.1 前置程序
  • 5.4.2 诉讼费用
  • 5.4.3 防止滥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环境公益司法救济路径之选择[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S2)
    • [2].关于开展环境公益维权法律服务工作的公告[J]. 环境 2015(03)
    • [3].百万吨强腐蚀性废渣露天堆放3年,山西首例环境公益案立案[J]. 绿色视野 2016(11)
    • [4].环境公益告发研究[J]. 现代法学 2014(02)
    • [5].首例环境行政部门提起的环境公益案件剖析[J]. 中国环境法治 2011(01)
    • [6].浅析环境公益诉讼滥用的规制[J]. 商 2016(11)
    • [7].依法保护环境 护航美丽中国[J]. 环境 2015(02)
    • [8].环境公益的司法救济[J]. 生态经济 2012(04)
    • [9].泰州天价环境公益案:卷宗故纸中的“呐喊”[J]. 法律与生活 2018(15)
    • [10].小学环境公益科普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7(03)
    • [11].论环境公益治理中的关系秩序[J]. 理论探索 2020(03)
    • [12].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缺失与构建[J]. 中国市场 2015(23)
    • [13].环境公益诉讼对“环境权”说的拒绝[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06)
    • [14].公民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之掣肘及解决机制[J]. 法制博览 2020(15)
    • [15].三元模式归于二元模式——论环境公益救济诉讼体系之重构[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6].《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一审稿”生态环境公益损害民事救济途径辨析[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17].试论环境公益损害的地位、特征及其证明的必要性——兼评全国首例大气污染案[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8].社会组织行使环境公益诉权保障机制探究[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 [19].公共性视野下的环境公益诉讼:一个理论框架的建构[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 [20].生态环境公益中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10)
    • [21].环境公益物品有效供给的选择[J]. 法制与社会 2008(33)
    • [22].论环境公益损害民事救济的请求权基础[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2)
    • [23].论环境公益诉讼的权利基础[J]. 法制博览 2020(11)
    • [24].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7(06)
    • [25].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权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 2013(06)
    • [26].在实践与制度之间: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中国面向——以贵阳市“环保两庭”司法实践为例的考察[J]. 理论导刊 2013(02)
    • [27].在实践与制度之间: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中国面向——以贵州省贵阳市“环保两庭”司法实践为例的考察[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3(02)
    • [28].浅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构建[J]. 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8(S5)
    • [29].类型化视野下环境公益诉讼案件范围之纵深拓展[J]. 中国应用法学 2020(04)
    • [30].司法实践视角下环境公益诉讼主体资格的判断考量[J]. 山东审判 2017(03)

    标签:;  ;  ;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