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电血流容积的中医面部色诊研究

基于光电血流容积的中医面部色诊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中医面部色诊的文献研究面部色诊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诸家多有阐扬,然而,面部色诊研究很难找到突破口,大多是经验总结和定性分析,为了系统研究面部色诊的原理与意义,为色诊客观化和定量化提供理论基础,必须在整理历代面部色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阐发古代典籍,并进行分类述评。目的:了解中医面部色诊的历史渊源、诊病原理、临床应用概况,探讨面部色诊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对策。方法:通过对中医面部色诊的文献整理,特别是对历代医家在临床过程中诊治疾病的成功范例进行研究,从诊病原理、临床应用、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分类述评,明确中医面部色诊的研究状况、存在问题和研究对策。结果:1.面部色诊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历代诸家多有阐扬,认为其原理是“气由脏发,色随气华”。2.根据面部色诊结果指导临床,有许多成功应用范例,辨别病因病位及病证变化,判断疾病轻重与精气盛衰。3.面部色诊的现代研究,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些客观定量的数据,但缺少严格科研设计,重复试验少,难以得出确切结论。4.色诊仪器的研制,还远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把光电血流容积技术应用于中医面部色诊理论之中,研制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可能是实现面部色诊客观化的突破口之一结论:1.中医面部色诊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历代有许多详细的论述。2.“气由脏发,色随气华”是面部色诊的中医原理。3.历代诸家在面部色诊应用中有很多成功的范例,用于说明病因病位、病证变化、疾病轻重、精气盛衰。4.面部色诊客观化研究和面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面部色诊缺少理论创新,缺少学科交叉研究;如何引入现代科技成果,将面部色诊客观化、定量化,并运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是面部色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二部分中医光电血流容积仪的研制与应用研究长期以来,面部色诊研究是中医望诊研究的难点和重点。一方面,面部色诊只是经验集积,是在直观基础上进行的定性分析,缺乏精确的定量指标,难以量化与重复;另一方面,缺少理论创新,缺少学科交叉。因此,如何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实现面部色诊客观化、定量化,并运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是必须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而把光电血流容积技术应用于中医面部色诊理论之中,研制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可能是实现面部色诊客观化的突破口之一。目的:1.研制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2.确定检测指标和操作方法3.为了获得稳定的波形参数,对血流容积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研制光电传感器、信号放大器、匹配Pc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在电脑上显示波形图,确定波幅、时间、比值、面积、角度等参数指标的名称、符号和计量单位以及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同时,通过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情况下的波形比较,分析测量条件的优劣,为控制检测条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1.研制了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选用合适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电阻制作光电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与处理、A/D数字转换、检波滤波、信号放大、配合Pclab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在计算机上实时显示图形,并计算参数结果,提出分析报告。2.根据电脑上显示的光电血流容积波形图,确定波幅、时间、比值、面积、角度等参数指标的名称、符号和计量单位以及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步骤。3.光电血流容积图是一种微弱的生物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如不同的生理心理状况、不同测量部位、不同检测条件、不同检测环境等,都会产生影响。进行影响因素研究,目的是减小各种因素的干扰,获得质量较高的波形。通过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情况下的波形比较,分析测量条件的优劣,为控制检测条件提供实验依据。结论:1.成功研制GD-3型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2.确定其波形的检测指标和操作方法。3.通过控制检测条件等影响因素的研究,可获得质量较高、波形稳定的技术参数,为中医面部色诊提供客观化的实验依据。第三部分中医面部色诊光电血流容积图的临床研究在面部色诊文献整理研究与光电血流容积面诊仪研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正常人面部不同部位常色、病理五色及不同亚型、CHD血瘀证面色、心病气血病证面色、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光电血流容积参数特征怎样?面部血流容积参数与面部色诊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机理如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的:1.了解常色与病色、不同部位、不同疾病、不同证型、不同亚型的光电血流容积图参数特征。2.了解光电血流容积图参数特征与甲襞微循环、舌尖微循环、脉图检测之间的关联性。3.观察光电血流容积图波幅与HbO2、ET/NO、TXB2/6-K-PGF1α、GMP-140含量的相关关系,从而掌握光电血流容积图与面部色诊的形成机理。方法:1.光电血流容积图检测、甲襞微循环检测、舌尖微循环检测与脉图检测,均按仪器操作规程操作。2.HbO2含量的测定采用HICN匕色法;血浆NO测定采用硝酸还原酶法;血浆ET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TXB2、6-K-PGF1α、GMP-140含量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1.健康人颜面五部常色光电血流容积指标的常值及其比较:Hb.Hd. He、Hf、Tw、Hb/Tab.Hd/Hb、He/Hb.Hf/Hb.Tw/Tag等因部位不同而测值不同,而Hb/Tab值呈鼻尖>左、右颊>额部、下颏,Hd/Hb、He/Hb. Hf/Hb、Tw/Tag则相反,呈鼻尖<左、右颊<额部、下颏。健康人面部三类偏色(偏赤组、偏白组、偏黄组)的比较:Hb/Tab、Hd/Hb、He/Hb、Hf/Hb、Tw/Tag均有显著差异,随着面部常色由偏赤→偏白→偏黄,Hb/Tab逐渐变小,Hd/Hb、He/Hb、Hf/Hb、Tw/Tag逐渐变大。2.病理五色患者面部光电血流容积检测结果:与正常面色组比较Hb/Tab、He/Hb、Tw/Tag、Tab/Tag、[Tae-Tab]/Tag均有显著差异。病理五色组间比较,面赤组Hb/Tab和[Tae-Tab]/Tag显著增高;面白组Tab/Tag显著高于各组,但其Hb/Tab最低;面黄组He/Hb显著降低;面青组Tw/Tag和He/Hb均高于各组;唯面黑组[Tae-Tab]/Tag显著低于各组。病理色赤中,通红组以Hb明显增高,潮红组以Tae/Teg明显增高,泛红组以He/Hb增高为显著;病理色白中,淡白组Hd较低,白组[Tae-Tab]/Tag最低、Tab/Tag值最高,而苍白组以Tab/Tag正常,但Hd显著高于另二组;病理色黄中,萎黄组Tae延长,黄胖组He/Hb增高,黄疸组Hb/Tab显著增大;病理色青中,青白组Hd最低,青灰组Tw较小,青紫组Tw延长,且Hb明显增高;病理色黑中,淡黑组病人[Tae-Tab]/Tag降低,干黑组Tae/Teg升高,而黧黑组以Tw/Tag升高显著。3.冠心病血瘀证与健康组对照组光电血流容积波幅指标比较:Hd、He.Hf均有降低。He/Hb.Tw/Tag明显增高,而Hd/Hb. [Tae-Tab]/Tag. Hf/Hb明显降低。4.心病气血辨证面色观察: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血瘀阻证、健康组4组面部光电血流容积检测结果表明:心气虚证Hb和Hf明显低于各组,心血虚证Tab和Tae显著高于各组,心血瘀阻证Hd和Tw均明显大于各组。心气虚证Hb/Tab. Hf/Hb显著低于肺气虚证,心血虚证较之肝血虚证,Tab/Tag明显升高而[Tae-Tab]/Tag明显降低,心血瘀组证Hd/Hb和Tw/Tag显著高于肝经血瘀证组。5.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健康对照组面部光电血流容积参数比较:两病证组He/Hb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气滞血瘀证Hd和Tab/Tag检测值显著高于气虚血瘀证和健康人,气虚血瘀证Hb和Hb/Tab值明显低于气滞血瘀证和健康人。6.早发冠心病血瘀证痰浊证面部光电血流容积参数比较:血瘀证、痰浊证与正常组比较Hb、He、Hf及Hf/Hb均有显著降低。同步检测甲襞微循环指标发现:血瘀证患者输出支管径、袢顶管径明显增大,流速显著减慢,形态分、流态分、总积分均显著增高;同步检测舌尖微循环指标发现:血瘀证在菌状乳头直径、上皮层厚度及流速显著减小,而瘀扩乳头个数显著增多,在上皮层积分、形态积分、流态积分、总积分显著增加;同步检测脉图指标发现:心血瘀阻证Hf、Hd/Hb、Hf/Hb明显降低,He/Hb明显增高。7.随着光电血流容积主波幅的增高,HbO2含量均数逐渐增高,ET均数值逐渐下降,NO均数值逐渐上升,TXB2均数值逐渐下降,6-K-PGF1α均数值逐渐上升,GMP-140均数值逐渐下降。且低波幅组与高波幅组有显著性差异。光电血流容积主波幅(Hb)与Hb02含量成正相关,关联系数为0.523,p值为0.000;与ET的含量成负相关,关联系数为-0.319,p值为0.001;与NO含量成正相关,关联系数为0.398,p值为0.000;与TXB2的含量成负相关,关联系数为-0.339,p值为0.001;与6-K-PGF1。含量成正相关,关联系数为0.304,p值为0.000;与GMP-140含量成负相关,关联系数为-0.199,p值为0.045。在血瘀证、痰浊证、正常组三组之间,光电血流容积主波幅具有显著性差异;而HbO2含量血瘀证组最低,痰浊组次之,正常组最高,三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而ET含量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NO含量血瘀证组低于正常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TXB2含量血瘀证组显著高于痰阻组和正常组,6-K-PGF1α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而GMP-140含量血瘀证组明显高于痰浊证组和正常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颜面五部常色血流容积参数显示,不同部位血流容积参数不同。偏赤、偏白、偏黄的血流容积参数也不同。提示血流容积参数变化是颜面常色形成的生理基础,反映了“面色-血流容积”变化的机理。2.各病理面色的血流容积参数反映了病理五色的特征和机制。病理面赤者Hb/Tab、[Tae-Tab]/Tag明显增高;病理面白者Tab/Tag升高;病理面黄者He/Hb明显减小;病理面青者Tw/Tag.He/Hb显著增高;病理面黑者Tw/Tag.He/Hb偏高,[Tae-Tab]/Tag显著降低。3.冠心病血瘀证患者面部光电血流容积参数显示:hd、he、hf. (Tae-Tab)/Tag、Hd/Hb、Hf/Hb明显降低,而He/Hb、Tw/Tag显著增高。提示心功能减退、血管弹性降低、外周阻力增加、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是冠心病血瘀证的基本病理改变之一。4.心病气血病证面部色诊及血流容积参数检测显示:心气虚证病人以面色淡白为主,兼有萎黄, Hb和Hf明显低于各组;心血虚证以面色萎黄居多,兼见淡白,Tab和Tae则显著高于各组,;心血瘀阻证面色青灰,兼见暗黑,Hd和Tw均明显大于各组。5.气滞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面部血流容积参数显示He/Hb升高明显。其中气滞血瘀证Hd、Tab/Tag显著增高;气虚血瘀证Hb、Hb/Tab明显减低。6.通过同步检测早发CHD血瘀证面部血流容积图与甲襞微循环、舌尖微循环、脉图指标发现:光电血流容积参数与三者之间,指标互佐,临床互补,为研究心、血、脉的生理病理特点与外周微观脉络状况提供实验指标,从不同角度为中医临床辩证提供辅助诊断依据。7.随着光电血流容积主波幅的增高,Hb02含量逐渐增高,ET逐渐下降,NO逐渐上升,TXB2逐渐下降,6-K-PGF1α逐渐上升,GMP-140逐渐下降。且低波幅组与高波幅组有显著性差异。光电血流容积主波幅与各相关指标分析发现:与HbO2含量成正相关,与ET的含量成负相关,与NO含量成正相关,与TXB2的含量成负相关,与6-K-PGF1α含量成正相关,与GMP-140含量成负相关,阐明了光电血流容积的生理病理基础及其形成机理。同时在血瘀证、痰浊证、正常组三组之间,光电血流容积主波幅具有显著性差异;而Hb02.ET.NO.TXB2.6-K-PGF1α、GMP-140含量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证型的光电血流容积参数形成的机理以及生理病理特点。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面部色诊的文献研究
  • 1 面部色诊的中医原理
  • 1.1 色诊起源
  • 1.2 色诊原理
  • 1.3 色诊意义
  • 1.4 面部分候脏腑理论
  • 2 面部色诊的临床应用
  • 2.1 辨别病位病性
  • 2.2 分析病证变化
  • 2.3 判断疾病轻重
  • 2.4 推断精气盛衰
  • 3 面部色诊的现代研究
  • 3.1 面部色诊的客观化研究
  • 3.2 面部色泽形成机理研究
  • 3.3 面部色诊的研究展望
  • 第二部分 中医光电血流容积仪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 1 面部色诊光电血流容积图检测原理
  • 1.1 "色脉相合"是中医面部色诊的本质所在
  • 1.2 皮肤血流状况是肤色变化的关键
  • 2 中医光电血流容积仪的研制
  • 2.1 光电血流容积仪的检测装置
  • 2.2 光电血流容积图的检测指标
  • 2.3 光电血流容积仪的操作方法
  • 3 中医光电血流容积图影响因素的研究
  • 3.1 生理因素的影响
  • 3.2 检测条件的影响
  • 第三部分 中医面部色诊光电血流容积图的临床研究
  • 1 面部色诊光电血流容积图的特征研究
  • 1.1 健康人面部色诊光电血流容积图的特征研究
  • 1.2 面部病理五色光电血流容积图的特征研究
  • 1.3 冠心病血瘀证面部光电血流容积图的特征研究
  • 1.4 心病气血病证面部色诊光电血流容积图的特征研究
  • 1.5 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光电血流容积图的特征研究
  • 2 面部色诊光电血流容积图的机理研究
  • 2.1 面部光电血流容积图与甲襞微循环的相关研究
  • 2.2 面部光电血流容积图与舌尖微循环的相关研究
  • 2.3 面部光电血流容积图与寸口脉图的相关研究
  • 2含量的相关研究'>2.4 面部光电血流容积波幅与HbO2含量的相关研究
  • 2.5 面部光电血流容积波幅与NO、ET含量的相关研究
  • 2、6-K-PGF含量的相关研究'>2.6 面部光电血流容积波幅与TXB2、6-K-PGF含量的相关研究
  • 2.7 面部光电血流容积波幅与GMP-140含量的相关研究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课题、成果、著作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基于光电血流容积的中医面部色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