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受害人同意

论受害人同意

论文摘要

受害人同意起源于“同意非为损害”规则,基本含义是指如果人们同意了他人的所作所为,则该人没有因为他人的行为而受到损害,即该行为不违法。受害人同意对象既应包括行为与确定的损害结果,也包括不确定的损害结果。受害人同意的法律性质应为意思表示而非准法律行为。受害人同意按表达于外部的方式可分为明示的受害人同意与默示的受害人同意;按同意的损害后果是否确定分为受害人同意(狭义)与自甘冒险;以双方是否就特定行为或损害后果形成合意分为单方允诺与免责条款。德国法、法国法、英美法对受害人同意的的效力规定虽有所不同,但都能达到使加害人不承担责任或少承担责任的效果。我国应将受害人同意做为违法阻却事由。因为受害人之所以同意他人损害其某种合法权益,表明他已在权益间经过衡量,做出了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而受害人的这种自主选择的决定权在自由被社会日益珍视的今天理应得到合理充分的保护。否认经受害人同意行为的违法性是侵权法在多种法益间进行衡量后对较高法益保护的结果。受害人同意的适用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条件:同意的主体必须具有同意能力、同意主体的主观状态必须是明知与自愿、同意内容必须具有可同意性、加害人行为与造成的后果必须在同意主体同意的范围之内、同意必须在结果发生前做出、同意必须以明确的意思表示出来。我国现行法尚未对受害人同意作出明确规定,此种状况未能显现受害人同意之实益,亦未为受害人同意作为抗辩理由提供正当化的法律依据,由此未来侵权责任法应对其作出明确规定,并使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受害人同意之界定
  • 1.1 受害人同意的含义
  • 1.2 受害人同意的类型
  • 1.2.1 明示的受害人同意与默示的受害人同意
  • 1.2.2 狭义的受害人同意与自甘冒险
  • 1.2.3 单方允诺与免责条款
  • 1.3 受害人同意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1.3.1 受害人同意与过错
  • 1.3.2 受害人同意与紧急避险
  • 第2章 受害人同意的效力
  • 2.1 受害人同意的效力
  • 2.1.1 受害人同意效力的不同立法例
  • 2.1.2 受害人同意效力之我见
  • 2.2 受害人同意的效力基础
  • 2.2.1 受害人同意效力基础的不同观点
  • 2.2.2 受害人同意的效力基础应为利益衡量
  • 第3章 受害人同意的适用条件
  • 3.1 主体条件
  • 3.2 主观条件
  • 3.3 同意的内容
  • 3.4 时间条件
  • 3.5 同意的表达方式
  • 3.6 同意的范围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加害人介入情况下因果关系探究[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04)
    • [2].受害人过错对加害人无过错责任范围的影响——风险比例规则的提出与适用[J]. 法学论坛 2011(01)
    • [3].浅析加害人不明的建筑物抛掷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4)
    • [4].“拷问”不休为哪般[J]. 咬文嚼字 2011(11)
    • [5].小区高楼抛掷物致人损害加害人不明时责任主体的确定[J].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8(08)
    • [6].权威发布[J].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7(04)
    • [7].论“共同侵权行为规定”之解释——以“共同”的解释和加害人不明情形的解释为中心[J]. 清华法学 2013(03)
    • [8].论共同危险行为中的加害人不明[J]. 政治与法律 2010(04)
    • [9].公诉案件刑事和解中加害人赔偿若干问题思考[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6)
    • [10].大学生受骗的逆向角色转换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1].和谐社会下的恢复性司法[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01)
    • [12].在“刑事伙伴”视野下探讨被害人的“反抗”与加害人的“犯意”[J]. 法制与社会 2018(34)
    • [13].刑事和解制度初论——以刑事犯罪加害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 2011(10)
    • [14].刑事和解“反悔”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兼议刑事和解协议的审查标准[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02)
    • [15].“蛋壳脑袋”规则之反思与解构[J]. 中国法学 2017(01)
    • [16].论加害人不明时损失分担规则适用之限缩[J]. 河北法学 2015(11)
    • [17].浅谈惩罚性赔偿对社会的影响[J]. 科技广场 2013(03)
    • [18].刍议赔礼道歉不应作为一项民事责任[J]. 鸡西大学学报 2015(07)
    • [19].被害人对刑事案件加害人定罪量刑的影响[J]. 法制与社会 2010(36)
    • [20].刑事被害人过错问题探析[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 [21].论对刑事案件中加害人财产权的保护——以“吴英集资诈骗案”为引[J]. 现代商贸工业 2013(05)
    • [22].刑事和解的法理依据[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2)
    • [23].刑事和解的机理研究[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3)
    • [24].不能确定加害人和车主,赔偿责任由谁当?[J]. 安全与健康 2010(10)
    • [25].论赔偿损失对刑事责任的影响[J]. 中国检察官 2014(21)
    • [26].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7].谈谈作为一种法律责任的赔礼道歉[J]. 南方论刊 2016(10)
    • [28].论侵权法中的“受害人过失”[J]. 法制与社会 2015(31)
    • [29].共同侵权之“共同”标准:反思与重构[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0(03)
    • [30].加害人不明的建筑物抛掷物责任探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第83条[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标签:;  ;  ;  

    论受害人同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