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以入院诊治的23例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同期入院诊治的22例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基础护理,设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对照组生活质量量化评分结果为(82.53±3.36)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化评分结果为(61.5±3.17),对比有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对照组满意度为45.46%;观察组满意度为86.96%,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关键词】:慢性高原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护理

心力衰竭是心脏疾病发展的后期阶段,因心脏功能衰退引起的如下肢肿胀、腹水等严重危害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具有病死率高、临床综合征复杂的特点,症状不断恶化导致患者体能下降,心理压力增大,甚至出现极端消极的心理状态。目前我国的大约有400万心力衰竭患者遭受病痛折磨,严重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对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掌握护理要点,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本文以入院诊治的23例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同期入院诊治的22例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基础护理,设为对照组。经过对比两组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院诊治的23例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对比同期入院诊治的22例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3~85岁,平均年龄为(48.65±1.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4~82岁,平均年龄为(48.72加减1.26)岁。

1.2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对观察组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2.1心理护理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1]。患者在病痛折磨下,心理压力变大,情绪变得消极,精神状况不佳,因此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就是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知识,与患者进行交流,疏导患者的心理顾虑和思想负担,帮助患者摆脱苦难,积极配合治疗,树立康复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要针对患者不同的诊疗阶段开展护理工作,例如新入院的病人在得知诊断结果时往往受到打击,新入院时面对陌生环境增加了恐惧感,此时的心理护理主要是消除患者的不安全感,积极配合治疗。恢复期的患者由于周围病患的影响,有时会失去康复信念,因此要鼓励患者保持战胜疾病的信心,坚持配合治疗。总之,要视患者的具体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护理工作,让患者摆脱困难。

1.2.2健康指导

健康指导是护理重要内容[2]。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康复所需时间比较长,因此患者要有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医护人员应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为患者讲解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相关知识以及保健知识,帮助患者培养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尽量消除诱发因素,加快心脏功能的恢复。结合患者的休养习惯,对患者进行休养指导,培养患者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干预指导,建议患者行走坐卧动作都要柔和,避免用力过度,预防跌倒,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尽量避免过度劳累、情绪过激等诱发心衰因素。

1.2.3饮食护理

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恢复[3]。患者的饮食搭配对身体的恢复尤为重要,患者家属给患者自带的饮食往往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饮食方面的指导,建议患者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合理控制钠盐钾盐的摄入量,饮食以清淡为主,禁食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以及刺激性食物,营养搭配要合理,注意补充蛋白质以及纤维素、维生素等。注意饮食合理搭配,多吃蔬菜水果,保障营养充足,同时要控制盐的摄入,预防水肿等并发症发生。心脏功能衰竭引起的血液循环功能减弱导致肠道消化功能降低,因此患者要尽量进食易消化食物,减轻肠胃负担。生活中要养成定期监测体重的习惯,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供给,尽量消除饮食不合理诱发心脏衰竭。

1.2.4氧疗护理

在患者进行氧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掌握氧疗指征,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监测氧疗效果,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吸氧浓度和氧流量,避免患者吸氧不足,保持血氧饱和度变化值在85%~95%之间,防止氧中毒。

1.2.5环境护理

良好的休养环境能够让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促进患者康复。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疗养时要注意保持患者休养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整洁性,为患者维护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1.3评价方法

在调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量化评分,满分为100分,量化评分主要分三个等级,分别为高(≥86分),中(76~85分),低(≤75分),根据分数高低进行量化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级。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量化评分满分为100分,量化评分有三个层次,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69分)。

1.4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Excel建立数据文件,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X2)进行检验,用[a(%)]表示计数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计量数据,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对照组生活质量量化评分结果为(82.53±3.36)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化评分结果为(61.5±3.17),对比有差异(P<0.05)。

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下表),对比有差异(P<0.05)。

3讨论

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是临床症状复杂的疾病,治疗和康复需要较长的时间,患者在面对较长的康复路程,心理压力变大,情绪变得消极,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开导和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对患者进行自理教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消除诱发因素。本文通过设置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护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了基础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入院诊治的23例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设为观察组。对比同期入院诊治的22例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3~85岁,平均年龄为(48.65±1.1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34~82岁,平均年龄为(48.72加减1.26)岁。分析结果如下:对照组与观察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对照组生活质量量化评分结果为(82.53±3.36)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化评分结果为(61.5±3.17),对比有差异(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对照组满意度为45.46%;观察组满意度为86.96%,对比有差异(P<0.05)。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即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康复信心;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患者饮食方面的提出科学建议,避免进食高脂肪高热量以及刺激性食物,同时注意营养合理搭配摄入;在氧疗护理过程中为患者调整吸氧浓度;进行休养护理时给患者维护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建议患者养成良好作息习惯;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爱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4,22:98-99.

[2]曾志芸.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3:335-336.

[3]邱小芩.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1124-1126.

标签:;  ;  ;  

慢性高原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