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运动性疲劳与肝藏象相关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慢性运动性疲劳与肝藏象相关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通过建立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及一般情况观察、鼠尾悬挂试验、力竭游泳试验、观察补肝汤对大鼠行为学、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肝功能、肝脏、腓肠肌组织形态学及其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探讨补肝汤在治疗慢性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而探讨慢性运动性疲劳与肝藏象相关性。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1(补肝汤)、2(柴胡疏肝散)、3(四君子汤)、4(金匮肾气丸)组,每组10只。给药结束后,观察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行为学、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肝功能、肝脏、腓肠肌组织形态学、肝脏、腓肠肌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行为学变化鼠尾悬挂试验结果:治疗1组大鼠不动时间和挣扎次数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不动时间明显缩短,而挣扎次数有所增加(p<0.01),治疗1组最明显(P<0.05);与治疗2、3组比较大鼠不动时间不同程度的缩短,挣扎次数增加(p<0.05);治疗1组大鼠不动时间和挣扎次数变化与治疗4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力竭游泳试验:治疗1组大鼠力竭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p<0.01);治疗1大鼠力竭时间明显长于模型组(p<0.05),治疗1组大鼠力竭时间明显短于治疗1组(p<0.05);治疗1组大鼠力竭时间与治疗4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2.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治疗1组对疲劳综合征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较小(p<0.01);治疗1组对疲劳综合征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1组对疲劳综合征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低于治疗2、3组(p<0.05);治疗1组对疲劳综合征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与治疗4组比较无太大差异(P<0.01)。3.肝功能的变化治疗1组对实验性大鼠血清AST、ALT含量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较小(p<0.01);治疗1组对实验性大鼠血清AST、ALT含量的影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1组对实验性大鼠血清AST、ALT含量的影响低于治疗2、3组(p<0.05);治疗1组对实验性大鼠血清AST、ALT含量的影响治疗4组比较无太大差异(P<0.01)4.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肝脏、腓肠肌组织形态学的变化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腓肠肌组织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如下:腓肠肌横切面可见骨骼肌肌细胞排列紊乱,部分肌纤维膜细胞核肿胀密集,数目增多,少数肌纤维肥大,有空泡变性,或有肌纤维不连续,可见脂褐素沉积。可见慢性疲劳运动模型大鼠的腓肠肌组织已经发生了病变,治疗组大鼠腓肠肌横切面可见骨骼肌肌细胞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补肝汤组最明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没太大区别。同样,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肝组织在光学显微镜观察: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肝细胞排列紊乱,不规则,可见增生细胞团及透明细胞,肝细胞核增大,核仁增大,可见细胞质空泡化,有脱核现象。说明慢性运动性疲劳对大鼠的肝组织细胞有影响,大鼠肝组织细胞遭到了破坏,治疗组大鼠的肝细胞破坏症状有所改善,补肝汤组最明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差别不太大。5.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肝脏、腓肠肌SOD活性、MDA含量的变化治疗1组对大鼠肝组织SOD活性的降低、MDA含量的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治疗1组对大鼠肝组织SOD活性的影响明显高于模型组,MDA含量的影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1组对大鼠肝组织SOD活性的影响高于治疗2、3组,MDA含量的影低于治疗2、3组(p<0.05);治疗1组对对大鼠肝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升高与治疗4组比较无太大差异(P<0.01)。补肝汤对对大鼠腓肠肌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治疗1组对大鼠腓肠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的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治疗1组对大鼠腓肠肌SOD活性的影响明显高于模型组,MDA含量的影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1组对大鼠腓肠肌SOD活性的影响高于治疗1组,MDA含量的影响高于治疗2、3组(p<0.05);治疗1组对对大鼠腓肠肌SOD活性的降低、MDA含量的升高与治疗4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补肝汤可以通过改善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行为学表现,抑制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血清AST、ALT的升高,改善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肝脏、腓肠肌组织形态学的症状,肝脏、腓肠肌SOD活性、MDA含量的影响,补肝汤可以有效缓解模型大鼠的疲劳症状,对慢性疲劳综合症有很好的疗效。明确慢性运动性疲劳与肝藏象的相对特异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 1 肝为罢极之本的含义
  • 2 肝与慢性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补肝汤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检测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补肝汤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检测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补肝汤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检测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实验四 补肝汤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肝脏、腓肠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检测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五 补肝汤对慢性运动性疲劳大鼠肝脏、腓肠肌SOD活性 #23MDA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检测方法与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总结和探讨
  • 1 关于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
  • 2 各项检测指标与肝合筋的关系
  • 3 肝与慢性运动性疲劳相关性的可能机制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运动性疲劳恢复方法和手段的研究[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0(01)
    • [2].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及其营养学消除手段[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32)
    • [3].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分析与消除方法[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8(04)
    • [4].浅析按摩对篮球专项学生运动性疲劳的缓解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01)
    • [5].“瑜伽放松休息术”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的影响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01)
    • [6].中药应用于运动性疲劳相关问题的研究[J]. 湖北体育科技 2019(06)
    • [7].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的探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10)
    • [8].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观[J]. 现代医药卫生 2016(24)
    • [9].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关于人体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3)
    • [10].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及其作用机理[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11].中长跑运动性疲劳恢复的研究[J]. 运动 2016(04)
    • [12].工作犬运动性疲劳及影响因素[J]. 中国工作犬业 2016(09)
    • [13].论运动中产生的运动性疲劳和运动后的恢复[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5(11)
    • [14].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J]. 解放军健康 2019(02)
    • [15].浅析按摩对篮球专项学生运动性疲劳的缓解作用[J]. 休闲 2019(02)
    • [16].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方法[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18)
    • [17].营养与运动性疲劳[J]. 体育风尚 2018(03)
    • [18].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的研究与进展[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06)
    • [19].运动性疲劳[J]. 人生与伴侣(月末版) 2009(09)
    • [20].运动性疲劳与恢复[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2009(01)
    • [21].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机制及其消除[J]. 考试周刊 2008(40)
    • [22].青少年田径项目运动性疲劳的消除[J]. 中国学校体育 2020(10)
    • [23].论运动疲劳与恢复[J]. 山西体育科技 2008(Z1)
    • [24].浅谈400m跑在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J]. 山西体育科技 2009(04)
    • [25].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3(02)
    • [26].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 当代体育科技 2019(11)
    • [27].运动性疲劳生化监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8].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的生化研究进展[J]. 吕梁学院学报 2017(06)
    • [29].中药缓解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进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2)
    • [30].中医药治疗运动性疲劳研究[J]. 新中医 2018(09)

    标签:;  ;  ;  ;  ;  ;  ;  ;  ;  

    慢性运动性疲劳与肝藏象相关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