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制备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制备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论文摘要

地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是我国著名的的“四大怀药”之一,使用其治疗疾病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的多个省市都有栽培,道地药材主产于河南武陟、修武、温县等地。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或是炮制加工品,入药依次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这三者在药效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在2005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方剂中,有1/5都涉及到地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地黄化学成分的研究较为普遍,对其真正有效成分的研究较少,其确定的“有效成分”多是某种药物中所含的主要成分或指标成分,并无依据证明其为有效成分,这也限制了对中药材的综合开发利用。任何药物都是与人体相互作用后才发挥疗效的,日本学者田代真一在1989年提出了“血清药化学”和“血清药理学”的概念,通过分析口服给药后血清中的成分来确定中药直接进入体内的物质,这成为快速、简便、准确研究药物药效物质基础的有效途径。本文第一章对地黄的化学成分、提取与分离、药理作用、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和近年来中药血清药物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提取分离鲜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药材经粉碎,醇提,大孔吸附树脂,反复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纯化,从地黄醇提物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TLC检测和光谱分析鉴定结构,这3个化合物分别是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第三章建立一套地黄血清药物化学的实验方法。以含药血清中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的峰面积的值为指标,确定最佳给药方式及采血时间。以梓醇的峰面积为指标,确定最佳给药量。确定了给药方案是:按浓度为0.7g/ml,1ml/100g,连续给药3d、1次/d,在给药后1h采血,能在含药血清中发现目标成分。这为地黄血清药物化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第四章应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对地黄环烯醚萜苷类入血成分进行分析,为确定地黄的活性成分奠定基础。通过比较对照品、含药血清、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初步确定地黄的入血成分。在给药血清中发现了2个入血成分,且均是原型成分(分别是梓醇、地黄苷D)。这2个入血成分可能是地黄在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第五章建立地黄醇提物及环烯醚萜苷部位血清药物化学的初步研究。通过比较对照品、含药血清、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地黄醇提物及环烯醚萜苷部位的入血成分。在给药血清中发现了3个入血成分,且均是原型成分(分别是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这3个入血成分可能是地黄在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为进行地黄活性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 地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 1.1 环烯醚萜苷类
  • 1.2 其它苷类
  • 1.3 糖类
  • 1.4 氨基酸
  • 1.5 微量元素
  • 2 地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2.1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 2.2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 2.3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
  • 2.4 降血糖作用
  • 2.5 抗肿瘤作用
  • 2.6 保护胃粘膜作用
  • 2.7 抗炎作用
  • 2.8 抗衰老作用
  • 2.9 抗骨质疏松
  • 3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 3.1 单味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 3.2 复方中药的血清药学化学研究
  • 3.3 地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 3.4 血清药物化学实验方法的探讨
  • 4 讨论
  • 第二章 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制备及提取与分离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部分
  • 2.1 地黄醇提物的制备
  • 2.2 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制备及提取与分离
  • 2.3 色谱条件
  • 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5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3 结果与讨论
  • 3.1 TLC 检测
  • 3.2 HPLC 图谱
  • 3.3 结构鉴定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地黄血清药物化学实验方案的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部分
  • 2.1 色谱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血清药物化学实验给药方式的确定
  • 2.4 血清药物化学实验给药量的确定
  • 2.5 最佳采血时间的确定
  • 3 结果与讨论
  • 第四章 地黄环烯醚萜苷类入血成分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内容
  • 2.1 色谱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灌胃液的制备
  • 2.4 给药方式与血样采集
  • 2.5 血清的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HPLC 图谱
  • 3.2 讨论
  • 第五章 地黄醇提物与环烯醚萜苷部位入血成分分析
  • 1 仪器与材料
  • 2 实验内容
  • 2.1 色谱条件
  •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3 灌胃液的制备
  • 2.4 给药方式与血样采集
  • 2.5 血清的处理
  • 3 结果与讨论
  • 3.1 HPLC 图谱
  • 3.2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及药动学研究进展[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9(02)
    • [2].不同海拔粗茎秦艽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研究[J]. 大理大学学报 2017(08)
    • [3].地黄环烯醚萜苷类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24)
    • [4].恩施巴戟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提取工艺优选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 2020(04)
    • [5].不同大孔吸附树脂对秦艽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分离富集的影响[J]. 石油化工应用 2017(07)
    • [6].地黄药材炮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8(06)
    • [7].毛冬青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7(08)
    • [8].10批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测定[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1(S1)
    • [9].栀子环烯醚萜苷合成调控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09(03)
    • [10].山萸肉炮制前后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J]. 中国药房 2014(47)
    • [11].生地黄水提液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纯化工艺研究[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6)
    • [12].栀子炒炭前后3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 2014(04)
    • [13].栀子果实不同部位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9(15)
    • [14].一测多评法测定栀子中4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J]. 中药材 2014(05)
    • [15].醒脑静中环烯醚萜苷类有效成分鼻腔吸收研究[J]. 中草药 2012(03)
    • [16].不同干燥方法对地黄与玄参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的影响[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0(05)
    • [17].山茱萸炮制过程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质谱研究[J]. 化学学报 2008(24)
    • [18].独一味药材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2010(04)
    • [19].西藏胡黄连中1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类成分[J]. 中草药 2013(23)
    • [20].四妙勇安汤不同配伍组合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肠吸收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7)
    • [21].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工艺优选[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24)
    • [22].工业化提取分离纯化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类成分[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3)
    • [23].HPLC-QAMS法测定不同产地19批山茱萸中5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J]. 中国药房 2018(15)
    • [24].人工栽培盐生肉苁蓉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09(03)
    • [25].HPLC同时测定栀子中8个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16)
    • [26].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 中医研究 2008(05)
    • [27].环烯醚萜苷类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酶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 2018(10)
    • [28].UPLC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J]. 中药材 2016(09)
    • [29].生地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对AGEs损伤HUVEC的保护作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01)
    • [30].秦艽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分离纯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7(12)

    标签:;  ;  ;  

    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制备及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