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式研究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式研究

论文摘要

在现阶段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把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在此前提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作为这种发展观的具体表现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一个根本变革。资源型央企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其所代表的产业往往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型央企在生产技术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够等诸多环节还存在着问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有待改变。生产过程中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因此,引入循环经济的概念,实现资源型企业的生态化转型就显得尤为必要,刻不容缓。要促进资源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为其提供有效的策略选择依据并对效果进行评价,需要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本文以资源型央企提升生态效率为主线,对资源型企业的生态效率的内涵做了探讨。研究了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型央企与其利益相关者博弈,建立了博弈模型,分析了博弈参与人的策略空间和有效支付函数,这对设计科学合理的企业长期发展机制促进整个资源产业以及资源开发区域生态效率的提升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文中通过对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与产业、区域生态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提出了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机制,并以兼顾三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得到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的一体化模型。另外,本文还对企业生态效率的评价指标构建方法以及与选取与行业相适应的生态效率评价模型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型及具体的提升路径,并以煤炭行业为资源型央企的代表做了实证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对资源型央企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并对其利益取向进行了分析。利用博弈工具分析了资源型产业内部以及资源开发区域生态效率的竞争与相互影响。在资源型产业生态效率博弈分析中,资源型企业与政府(矿产权争夺的一级市场)和资源型企业与资源型企业(矿产权争夺的二级市场)这两种情况分别属于一级密封拍卖博弈和市场进入/阻挠博弈。在资源开发区域生态效率博弈分析中,主要采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多任务分配博弈模型和监管博弈模型,对中央政府如何促进地方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节能减排任务中以及地方政府如何对辖区内资源型企业节能降耗任务进行监督这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2)本文详细分析企业、产业和区域生态效率的基本内涵及三者之间的层次性关系,从资源型央企内部、企业间以及企业外部三个层面分析了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机制。提出了兼顾企业、产业和区域生态效率并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的一体化模型。(3)本文在对已有的生态效率指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煤炭行业的央企为资源型央企一个代表,构建了煤炭行业企业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将其分为状态指标层和变量指标层两个层次,其中状态层指标以参考权威专业研究机构如WBCSD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主要方法。而变量层的指标选取,则以煤炭行业的技术经济特性为依据,并适当借鉴国内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力争做到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另外,本文针对资源型企业多投入、多产出的技术经济特性,构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资源型企业生态效率综合评价模型。揭示企业经营效率与生态效率的差异,扩展了DEA模型新的应用领域,对提高资源型央企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价值。(4)本文分析了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的目标,并提出了资源型央企实现其生态效率最大化的基本要求,然后探讨了三条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可供选择的路径,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具体分析了在资源型央企的生长期、发展期、成熟期三个阶段对的生态效率提升的三条路径的选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现实意义
  • 1.1.2 理论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基本理论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生态效率及相关概念
  • 2.1.2 资源型央企
  • 2.2 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
  • 2.2.1 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 2.2.2 央企的企业性与社会性统一原则
  • 2.2.3 定量与定性综合分析原则
  •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3.1 循环经济理论
  • 2.3.2 利益相关理论
  • 2.3.3 博弈论
  • 2.4 央企社会责任理论
  • 2.4.1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 2.4.2 资源型企业社会责任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生态效率的资源型央企博弈模型
  • 3.1 资源型央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选择分析
  • 3.1.1 资源型央企的利益相关者界定
  • 3.1.2 基于生态效率的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
  • 3.2 资源型产业生态效率博弈分析
  • 3.2.1 矿产权一级市场拍卖博弈
  • 3.2.2 二级市场的进入/阻挠博弈
  • 3.3 资源开发区域生态效率博弈分析
  • 3.3.1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任务分配博弈
  • 3.3.2 生态效率提升监管博弈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型
  • 4.1 企业生态效率与区域、产业生态效率
  • 4.1.1 企业生态效率的核心作用
  • 4.1.2 三种生态效率的层次性关系
  • 4.2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机制
  • 4.3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的一体化模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的评价
  • 5.1 生态效率的评价
  • 5.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3 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3.1 生态效率评价指标的层次
  • 5.3.2 指标体系的应用
  • 5.4 生态效率的评价方法
  • 5.4.1 综合评价法
  • 5.4.2 数据包络分析
  • 5.4.3 评价数据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路径
  • 6.1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目标
  • 6.2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可供选择的路径
  • 6.3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路径的优化选择
  • 6.3.1 资源型央企生长期生态效率提升路径选择
  • 6.3.2 资源型央企发展期生态效率提升路径选择
  • 6.3.3 资源型央企成熟期生态效率提升路径选择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实证分析
  • 7.1 中煤集团生态效率现状分析
  • 7.2 中煤集团生态效率提升实施
  • 7.3 中煤集团生态效率效果评价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 8.1 全文总结
  •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东省工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4)
    • [2].生态效率作为优化有害生物治理可持续性的策略[J]. 世界农药 2020(01)
    • [3].政府支持下的农旅融合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机理与实证分析——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12)
    • [4].京津冀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土地生态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 生态科学 2020(01)
    • [5].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效率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 资源与产业 2020(01)
    • [6].中国工业生态效率时空差异及收敛性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 2020(07)
    • [7].基于省级尺度的中国工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 2020(07)
    • [8].中国城镇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09—2018年面板数据[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0(08)
    • [9].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空间互动特征[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9)
    • [10].我国区域生态效率时空差异与解构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8(11)
    • [11].我国省际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12].生态效率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综述[J].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19(01)
    • [13].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华东经济管理 2019(09)
    • [14].农业生态效率的国际比较及中国的定位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9(10)
    • [15].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生态效率研究[J]. 生态经济 2018(03)
    • [16].中国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特征及收敛性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8(05)
    • [17].中国省域生态效率的分布动态及演化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17)
    • [18].2005-2015年中原城市群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Malmquist-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 台湾农业探索 2018(04)
    • [19].中国省域工业生态效率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 资源科学 2017(07)
    • [20].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时空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1].企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 [22].价值链创新驱动与企业生态效率提升[J]. 中外企业家 2017(22)
    • [23].旅游生态效率的思想基础、分析作用与理论局限[J]. 旅游研究 2017(06)
    • [24].农林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12)
    • [25].财政节能环保投入对区域生态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 2016(19)
    • [26].地方政府竞争、环境规制与区域生态效率[J]. 世界经济 2014(04)
    • [27].中美工业行业生态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比较——基于中美2005—2014年工业行业数据[J]. 珞珈管理评论 2016(02)
    • [28].孙太利委员:城镇化必须重视生态效率[J]. 中国经济信息 2017(05)
    • [29].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生态效率——基于空间SDM模型的实证研究[J].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 2017(02)
    • [30].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异与提升潜力[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06)

    标签:;  ;  ;  ;  

    资源型央企生态效率提升模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