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化动漫原创力与受众心理机制的有机互动

试论民族化动漫原创力与受众心理机制的有机互动

论文摘要

动画这一充满神奇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追溯到远古,而动画片的诞生至今已历百年。回顾中国动漫发展的历史,从1926年至今中国动画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探索和短暂的辉煌,再到今日的彷徨,特别是近些年美日动漫在我国动漫市场走俏,反观我国的动漫领域,尽管有政府政策的激励和支持、源远流长的文化资源、博大精深的艺术底蕴,然而,却未能创制出适应广大中国受众需要的民族化动漫,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有鉴于此,开展民族化动漫的深入研究就成为发展繁荣我国民族化文化产业的重要课题。统计表明,中国动漫的低迷是众多症结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核心问题就是对受众需求和心理机制把握不够精准,未搭建起民族化动漫的原创力的提升与受众心理机制之间的互动桥梁。动漫具有美术性、叙事性和幻想等特征,受众在欣赏动漫作品的过程中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理机制,只有按照受众的心理机制来创作脚本、设计动画角色,才能吻合受众的期待视野、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才能真正提升中国动漫的原创力,并以此来推动完整动漫产业链的构建甚至整个动漫产业的发展。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为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可用资源,既要坚持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传统,又要不断使历史的传统富于新的时代内涵,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机融合在动画作品中,才能创作出符合受众心理机制的作品,并适当的激活和引导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持续地关注和消费动漫及其衍生产品。本文归纳分析动漫受众心理机制的五要素,从人类童年的幻想人格、审美趋向的形成、民族文化的积淀、时代精神和人类精神的塑造入手,反思如何通过精准地掌握受众的需求和心理机制,来进行剧本的创作、角色性格设计、造型设计等,希图通过探求美、日动漫强国的成功经验,以此来指导中国动漫民族化发展之路,找出民族化中国动漫原创力不足症结所在,以探求中国动漫民族化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出了促进中国民族化动漫产业发展与繁荣的对策与建议。第一,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创作中广泛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以不同学科、不同艺术门类、不同技术表现手段、不同思维形态的重构作为有效的创新;第二,重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共存性和包容性,将传统文化和异国文化在外在形式和内涵精神上进行重构与整合;第三,全龄化的定位与衍生产品开发的整合,形成从前期创意研究、受众定位到后期衍生产品的开发相互统一的制作模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动漫的定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动漫受众实证研究
  • 1.3.2 动漫受众的理论研究及个案研究
  • 1.3.3 动漫原创力相关研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2 动画研究的基本理论
  • 2.1 受众研究
  • 2.1.1 “使用与满足”
  • 2.1.2 接受美学
  • 2.2 动画的创新及民族化
  • 2.2.1 动画的创新
  • 2.2.2 动画民族化
  • 2.3 心理机制的构建要素
  • 2.3.1 人类童年的幻想人格
  • 2.3.2 审美趋向
  • 2.3.3 民族文化积淀
  • 2.3.4 时代精神
  • 2.3.5 人类精神
  • 3 美日动画原创力与受众心理机制的互动
  • 3.1 美国
  • 3.1.1 呈现人类的童真,激活童年的幻想人格
  • 3.1.2 迎合受众的审美趋向,同时借势合理引导,丰富受众的心理机制
  • 3.1.3 充满了文化的张力和创意的活力
  • 3.1.4 时代精神的塑造
  • 3.1.5 艺术形式、技术万能的理念
  • 3.1.6 贯穿美国梦的精神信念
  • 3.2 日本
  • 3.2.1 将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有机融合在动画作品中
  • 3.2.2 森林文明的优雅精神,以生命充盈为美的心理需求
  • 3.2.3 艺术形式追求唯美感,技术运用讨巧性
  • 3.2.4 爱情审美观、英雄观念的变迁与动画创作的方向
  • 4 中国动画民族化的探索
  • 4.1 中国动画的发展及其艺术特点
  • 4.1.1 中国动画的题材选择
  • 4.1.2 “中国学派”的形成及特点
  • 4.1.3 中国动画的艺术特色
  • 4.2 中国动画民族化与受众心理的互动
  • 4.2.1 充分尊重中国民族受众的审美趋向
  • 4.2.2 汲取民族传统文化和艺术样式
  • 4.2.3 对社会和时代的关照,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教育性
  • 5 中国民族化动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建议
  • 5.1 中国民族化动画发展存在的问题
  • 5.1.1 动画受众定位不准,缺乏对受众心理机制的深层结构的把握
  • 5.1.2 动画片艺术形式单一,题材狭窄,原创力不足
  • 5.1.3 动画产业形态整合度低,未形成市场化的产业链
  • 5.2 中国民族化动画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 5.2.1 传统与创新并行——中国动画原创力的提升
  • 5.2.2 民族与世界并存——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过程
  • 5.2.3 全龄化与衍生性并举——受众至上,渠道先行
  • 6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湖南动漫产业升级发展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 2016(07)
    • [2].现当代动漫影视以及动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9)
    • [3].中日动漫产业对比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 营销界 2019(24)
    • [4].探讨动漫元素在智能家电设计中的情感传递[J].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0(01)
    • [5].基于用户体验的文创产品动漫化设计研究[J]. 包装工程 2020(02)
    • [6].在计算机动漫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7].动漫旅游应用模式及其在河南的发展现状分析[J]. 智库时代 2020(03)
    • [8].大数据语境下儿童动漫产业的生态化发展研究[J]. 信息记录材料 2019(11)
    • [9].新时期我国动漫出版转型研究[J]. 出版广角 2019(24)
    • [10].人性视角下动漫用户的需求变化[J]. 管理观察 2019(34)
    • [11].数据云对动漫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分析[J]. 科技风 2020(08)
    • [12].不负期待砥砺前行——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动漫展纵览[J]. 美术观察 2020(01)
    • [13].宁波市动漫产业现状及对策建议[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0(02)
    • [14].红色文化对动漫创作的影响[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01)
    • [15].二维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展望[J]. 戏剧之家 2020(04)
    • [16].国内动漫企业的变现通道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04)
    • [17].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商业经济 2020(03)
    • [18].动漫《新冠病毒防疫提示》[J]. 当代广西 2020(05)
    •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动漫消费的发展变化及特征[J]. 湖湘论坛 2020(03)
    • [20].论传统文化元素在中国风格动漫影视创作中的运用[J]. 大众文艺 2020(09)
    • [21].浅谈计算机数字动漫技术在影视中的应用[J]. 电子世界 2020(07)
    • [22].中国儿童动漫出版物的价值导向与现状研究[J]. 出版广角 2020(07)
    • [23].动漫联名服饰消费心理分析[J]. 西部皮革 2020(09)
    • [24].数字时代中国动漫出版转型发展的契机与途径[J]. 中国出版 2020(09)
    • [25].浅谈中国动漫产业供给侧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 中国商论 2020(11)
    • [26].传统文化形象动漫再造探析——以《机甲天将》文创品牌建构为例[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5)
    • [27].目前国内动漫产业发展趋势探究[J]. 才智 2020(13)
    • [28].关于数字动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艺术评鉴 2020(09)
    • [29].中国动漫期刊竞争力与竞争策略研究[J]. 青年记者 2020(17)
    • [30].浅析动漫周边实体店定位及推广[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8)

    标签:;  ;  ;  ;  ;  

    试论民族化动漫原创力与受众心理机制的有机互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