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小城镇的规划设计策略思考——以二龙山小镇规划设计为例

生态小城镇的规划设计策略思考——以二龙山小镇规划设计为例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对我国生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其规划主要应关注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利用、交通模式、绿色建筑以及自然生态网络等要素。文章以二龙山镇的规划设计为例,分析了相关设计要素的应用,并以此对我国生态小城镇的规划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生态小城镇;二龙山镇;设计策略

引言

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日新月异,而与之相对应的小城镇则相对建设缓慢。小城镇是“城之尾、乡之首”,是城乡结合的社会综合体,也是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小城镇是连接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点。加快小城镇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钥匙”,促进城乡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建设生态小城镇是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将以二龙山小镇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生态型小城镇的规划设计策略。

1生态小城镇设计要素研究

目前,有关生态小城镇的内涵、规划方法、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文集已经大量涌现。2014年7月,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编制的《绿色小城镇评价标准》初稿已经基本完成,从地景与生态规划、产业规划、城镇规划与城镇设计等十大方面制定评价指标。

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及规划实践取得的经验,生态小城镇的规划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考虑:

1.1城镇空间结构

精明增长理论鼓励土地利用的紧凑模式,反对城市蔓延。紧凑型的城市空间、多组团的结构最符合生态要求。小城镇由于自身人口规模有限,在空间形态上更应顺应地势、水系,形成紧凑式、组团式的空间结构。

1.2产业结构选择

小城镇的产业选择要从自身资源特色、国家政策、市场需求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合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带动第一产业,调整优化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生态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更应注重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以及生态休闲旅游业。

1.3绿色能源利用

不断优化城镇能源结构,加大低碳能源的供应力度,促进能源供应的多样化。

加大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沼气、太阳能的利用。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1.4交通模式优化

生态小城镇应尽量鼓励市民采用低碳环保的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方式来出行,在规划设计时要保证区与区的连通性,小区内部的畅通性,还要与公交站点相结合。

1.5绿色建筑应用

在北方寒冷地区,绿色建筑的应用更加重要。在老镇区改造时要对建筑质量进行评价,能通过技术改造的建筑要延续其使用寿命;新建建筑要参照国家标准,尽量做到节能、节材、节地。

1.6自然生态网络

尊重自然生态肌理已经成为当代规划工作者的共识,在城镇开发之初就应考虑把水体、山体、公园等元素融入其中,使设计具有生态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营造城镇绿色基质。

2二龙山镇现状概况及生态发展建设意义

2.1现状概况

二龙山镇位于黑龙江省富锦市东部,东部与向阳川镇接壤,南部紧邻建三江,北与同江市比邻。以境内二龙山而得名,镇政府驻地西距富锦市35公里,南距建三江10公里,同三高速将二龙山镇区与富锦市相连,建虎高速将镇区与建三江相接。

镇区现状总用地面积约2.2平方公里,人口约9000人,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现状服务设施主要沿主干路布置,服务模式比较低端,镇内建筑以低层为主,住宅建设状况良好,大都为砖房。镇内被农田所包围,绿化充足,自然水系自镇区中部穿过。景观环境优美。

2.2二龙山镇进行生态规划的意义

2.2.1强大的示范效应

黑龙江省正在大力推进小城镇的建设步伐,二龙山镇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必将在黑龙江省起到示范作用。

2.2.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布局与规划是城镇经济规划中的重要一环。二龙山镇利用自身农业的优势,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延伸自身产业链条,优化了产业结构。同时引入影视地基,不仅填补了富锦市在这方面的空白,也为其未来旅游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3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二龙山镇水体资源丰富,生态敏感性相对较高,如何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开发建设的矛盾相互协调,是本次规划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3二龙山镇生态规划设计策略

3.1规划定位

通过对二龙山镇自然资源、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综合确定其为宜居、宜商、宜游、宜业的生态小镇。具体定位分解如下:

(1)战略定位:富锦市新型城镇化的示范镇

(2)形象定位:北欧特色风情小镇

(3)功能定位:北方生态宜居型小城镇;富锦市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3.2生态规划设计策略

3.2.1生态导向的规划理念

二龙山镇优越的自然生态肌理为其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因此保护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开发的首要原则,有效地保护水体、农田、绿地,有效地维护其生态平衡,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其要素能够可持续发展。

3.2.2紧凑型城镇空间布局

城镇现状水系的分布,及佳抚公路的分隔,将整个镇区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组图,并在每个组图内部强调土地功能的混合使用,并在道路规划时注意与城市的主导风向形成一定的角度,合理预留城市通风廊道。

3.2.3形成具有汇碳功能的绿地生态系统

现状水系从镇区北侧流入,从镇区南侧留出,规划首先对河道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将水体引入街区系统,结合城镇绿地形成河道景观。并形成了贯穿城镇全体范围的绿色生态轴带,将这个生态廊道和斑块有机相连,使自然生态空间从分隔断裂转向连续延伸,提高植被的汇碳能力。

3.2.4构建水系和水体资源良性循环体系

以镇区内部南北向水系为骨架,建设城镇内部环状水系绿网,通过水系的改造形成水系绿网,并和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相结合,连接主要的公园绿地斑块,形成独具特色的城镇生态绿网体系,为提升镇区的品质提供良好的保障。

3.2.5建立完善的慢行系统

针对二龙山镇景观环境的特点,规划设计了五套慢行道系统,分别为住区慢行道、滨水慢行道、庭院慢行道、沿街慢行道、景观慢行道。这五套慢行道系统彼此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营造不同的步行体验。

3.2.6积极引入绿色产业

在产业类型的选择上应积极引入第三产业,使其更好地带动二龙山镇的发展。在本次规划中,在镇区东部规划了影视产业园区,通过影视文化的引入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带动镇区人口就业。

4结语

小城镇作为协调城市与乡村的重要部分,目前在生态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不小的阻力,但小城镇普遍农业基础雄厚,自然生态基底较好,其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通过相应的规划设计策略可以引导小城镇向生态型去发展,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有效地引导小城镇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一星.关于中国城镇化速度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6,(30).

[2]孙莉.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比较研究[J].小城镇建设,2004,(4):43-44

[3]陈鹏.中外城市蔓延的形成与控制比较研究[C].2005年规划年会论文集.2005.

[4]赵宝江.节约型城市建设从规划抓起[J].建设科技,2006,(3):16-17.

标签:;  ;  ;  

生态小城镇的规划设计策略思考——以二龙山小镇规划设计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