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郡县治、天下安”,自古以来,作为中国最基本的政权单位——县,就被赋予了安邦定国的重任。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战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和基本途径。强国务必强县,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必然选择。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县域经济的性质、特点、构成要素、发展阶段、地位和作用等,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论述。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县域经济概述。第二章,我国县域经济概况及其问题分析。第三章,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分析。第四章,发展壮大四川县域经济的对策。文章认为,县域经济研究只有在深入调查本地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将各具特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才能形成差别化的竞争优势;只有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才能总结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理论、新举措。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阶段,营造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创造性地用好用活各项政策,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文章的创新观点:运用横向与纵向比较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县域经济的差异并对出现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论述;系统归纳总结了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全新理念;从区域分工与区域特色的角度提出要根据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发展潜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要不足:区域经济的基本理论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于四川县域经济的实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0 导论
  • 0.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0.2 文献综述
  • 0.3 研究方法、思路与框架结构设计
  • 0.4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 0.5 创新与不足
  • 1 县域经济概述
  • 1.0 县域经济的涵义及特征
  • 1.0.1 我国县制的发展历史简介
  • 1.0.2 县域经济的定义
  • 1.1 县域经济的基本特征
  • 1.1.1 区域性
  • 1.1.2 层次性
  • 1.1.3 综合性
  • 1.1.4 开放性
  • 1.1.5 不平衡性
  • 1.2 县域经济的构成要素
  • 1.2.1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 1.2.2 资金和技术
  • 1.2.3 人口和市场
  • 1.2.4 信息和管理
  • 1.3 县域经济的基本类型
  • 1.3.1 按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经济发达县与贫困县
  • 1.3.2 按地理位置可分为山区县、平原县和丘陵县
  • 1.3.3 按主导产业可分为农业主导县、工业主导县及服务业主导县等
  • 1.4 县域经济的发展阶段
  • 1.4.1 县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 1.4.2 县域经济发展的阶段
  • 1.5 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
  • 1.5.1 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 1.5.2 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解决
  • 1.5.3 有利于地方经济实力的增强
  • 1.5.4 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
  • 2 我国县域经济概况及其问题分析
  • 2.1 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 2.1.1 我国县域经济的总体状况
  • 2.1.2 我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
  • 2.1.3 我国县域经济差异性
  • 2.1.4 我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 2.1.5 我国各省市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及评价
  • 2.1.6 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县域经济
  • 2.2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 2.2.1 我国县域经济仍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
  • 2.2.2 县域经济发展地区差距明显
  • 2.2.3 观念滞后,评价体系欠科学
  • 3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分析
  • 3.1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概述
  • 3.1.1 四川概况
  • 3.1.2 四川县域经济概况
  • 3.1.3 四川县域经济类型及产业特征
  • 3.1.4 区域分工和区域特色
  • 3.1.5 区域联系与合作不断加强
  • 3.2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 3.2.2 整体实力不强
  • 3.2.3 产业结构失衡
  • 3.2.4 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 3.2.5 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 3.2.6 特色经济优势不明显
  • 3.2.7 县级财政普遍是“吃饭”财政
  • 3.2.8 城镇化程度较低
  • 3.2.9 缺乏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战略规划
  • 3.3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 3.3.1 县级政府调控能力不强
  • 3.3.2 行政管理体制效率低下
  • 3.3.3 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不足
  • 3.3.4 生产要素利用率低
  • 3.3.5 技术和人才匮乏
  • 4 发展壮大四川县域经济的对策
  • 4.1 与时俱进树立发展县域经济新理念
  • 4.1.1 县域经济是特色经济
  • 4.1.2 县域经济是市场经济
  • 4.1.3 县域经济是开放经济
  • 4.1.4 县域经济是统筹经济
  • 4.1.5 县域经济是合作经济
  • 4.1.6 县域经济的主体是非公有制经济
  • 4.1.7 县域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 4.2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特色经济
  • 4.2.1 着力培育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 4.2.2 努力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 4.2.3 大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网络
  • 4.2.4 注重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 4.3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4.3.1 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 4.3.2 加强工业聚集,促进县域工业向县城和园区适度集中
  • 4.3.3 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县域企业核心竞争力
  • 4.3.4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 4.4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4.4.1 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推进城镇化
  • 4.4.2 以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推进城镇化
  • 4.4.3 拓宽就业渠道,完善保障体系,推进城镇化
  • 4.4.4 提升县城和中心镇的竞争力,推进城镇化
  • 4.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4.5.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4.5.2 重视农村科技教育事业,大力发展“能人经济
  • 4.5.3 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和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 4.5.4 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环境质量和资源循环利用率
  • 4.6 深化财政改革,增强县域财政实力
  • 4.6.1 增强县级政府的调控能力
  • 4.6.2 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
  • 4.6.3 调整完善粮食发展政策
  • 4.6.4 逐步化解县乡债务
  • 4.7 强化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 4.7.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改进服务经济方式
  • 4.7.2 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强化县域调控职能
  • 4.7.3 进行政府管理创新,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 4.8 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
  • 4.8.1 不断创新发展观念,积极开展区域合作
  • 4.8.2 深入推进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优化县域资源配置
  • 4.8.3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竞争与合作
  • 4.9 加快人才体系建设,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 4.9.1 培养和造就大量优秀的党政人才,优化党政人才结构
  • 4.9.2 培养和造就创业人才,为人才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 4.9.3 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切实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
  • 4.9.4 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增强经济发展源动力
  • 4.10 构筑和谐社会,维护县域稳定
  • 4.10.1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 4.10.2 进一步抓好劳务开发工作,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 4.10.3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切实保护人民利益
  • 4.10.4 调节收入分配,扶持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商洛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 陕西发展和改革 2010(03)
    • [2].铜川市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报告[J]. 陕西综合经济 2009(04)
    • [3].县域经济发展与县域城镇化优化升级的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9(12)
    • [4].金融支持新疆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J]. 金融发展评论 2019(04)
    • [5].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 经济纵横 2019(12)
    • [6].财政政策支持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对策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当前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定位探析[J]. 发展研究 2019(11)
    • [8].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格局演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12)
    • [9].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战略思考[J]. 中国中小企业 2020(02)
    • [10].新型城镇化助推衡水市县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01)
    • [11].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山西农经 2020(02)
    • [12].如何发挥国有企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J]. 营销界 2019(52)
    • [13].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0(01)
    • [14].强化职业教育措施,助推县域经济发展[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04)
    • [15].浅谈县域经济发展对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J]. 山西农经 2020(07)
    • [16].统筹就业扶贫与县域经济发展思考[J]. 当代县域经济 2020(04)
    • [17].青海县域经济发展敛散性检验分析[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0(02)
    • [18].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来自广西大化的实践与探索[J]. 特区经济 2020(04)
    • [19].高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途径研究——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 财富时代 2020(05)
    • [20].信息化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对策[J]. 当代县域经济 2020(05)
    • [21].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20(13)
    • [22].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演变、经验与展望——以四川省为例[J]. 农村经济 2020(05)
    • [23].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J].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0(02)
    • [24].信息化背景下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 营销界 2020(05)
    • [25].加快金川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 当代县域经济 2020(08)
    • [26].静宁县域经济发展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5)
    • [27].抓好项目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 产业科技创新 2019(07)
    • [28].强化特色产业推进县域经济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 2020(09)
    • [29].分析农耕文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农家参谋 2020(19)
    • [30].连片特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安徽省大别山片区为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标签:;  ;  ;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