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用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Light,IPL)进行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皮肤组织中生化指标、组织结构、病理形态学和细胞因子的变化,从不同层面全面评价和了解IPL的作用。【方法】①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B,UVB)联合光照造模。②实验分组: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鼠,模型成功后,从中分别设立IPL治疗组(IPL治疗后1w、3w),以及与造模停止后与IPL治疗组同期动态观察的IPL对照组(未治疗1w后组、未治疗3w后组)。③生化指标的测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IPL治疗前各组小鼠皮肤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atase,SOD)、丙二醛(Malcic Dialdehyde,MDA)、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④组织形态学观察:分别采用HE常规染色和地衣红染色法观察皮肤的组织结构和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变化;⑤细胞因子的检测: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PL治疗前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小鼠皮肤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1.肉眼观察: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的光老化特征;2.生物指标检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HYP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PL治疗后,SOD、MDA变化不明显,HYP轻度升高,与未治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组织切片形态学观察观察:正常对照组:表皮菲薄,细胞层数少或单层,真皮层胶原纤维较纤细,排列较稀疏,呈粉红色;模型组:表皮明显增厚,可伴有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表皮细胞体积增大,核深染,真皮浅层胶原束增粗,均质化,染色变深:IPL治疗组:IPL治疗后1w、3w组表皮逐渐变薄;真皮浅层胶原增厚,组织排列较前致密;未治疗组:未治疗1w、3w后组表皮逐渐变薄;真皮层变化不大;4.皮肤厚度测量:模型组小鼠表皮厚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小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真皮厚度值明显低于正常组小鼠,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治疗1w表皮略厚于未治疗1w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皮厚度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IPL治疗3w后与未治疗3w后组比较,表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皮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IPL治疗3w后组真皮厚于未治疗3w后组(P<0.05);5.弹力纤维染色:用地衣红染色法将弹力纤维染成棕黑色,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可见增多、增粗的变形弹力纤维,IPL治疗后,变性弹力纤维逐渐变少;6.弹力纤维面积: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模型组弹力纤维面积大于正常对照组;IPL治疗3w组与未治疗3w后组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IPL治疗3w后组弹力纤维面积小于未治疗3w后组弹力纤维面积;7.免疫组化染色:①NF-κB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治疗后1w组与未治疗1w后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IPL治疗后3w组与未治疗3w后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NF-α的表达:在模型组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IPL治疗后,模型1w组与IPL1w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治疗3w后组与IPL1w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VEGF的表达:模型组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IPL治疗1w后与未治疗1w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IPL治疗3w与未治疗3w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经UVA联合UVB照射8w的小鼠初步具备皮肤光老化模型临床及病理诊断依据;②IPL对表皮层的刺激较小,引起的表皮增厚现象在组织病理形态学上并不持久;③IPL主要作用于真皮层;④NF-κB、TNF-α、VEGF三者的表达与皮肤光老化的形成有显著相关;⑤IPL治疗后NF-κB、TNF-α、VEGF的表达上调,提示三者可能参与了IPL所致的热损伤修复过程,且可能有时间相关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 2.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1.2 主要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动物及分组方法
  • 2.2.2 动物饲养条件
  • 2.3 造模
  • 2.3.1 紫外线照射光源
  • 2.3.2 脱毛
  • 2.3.3 照射方式
  • 2.3.4 照射强度
  • 2.4 IPL治疗
  • 2.5 取材
  • 2.6 组织匀浆的制备
  • 2.7 生化指标测定
  • 2.7.1 检测SOD活力
  • 2.7.2 检测MDA含量
  • 2.7.3 检测HYP含量
  • 2.7.4 皮肤组织蛋白含量测定
  • 2.7.5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吸光值
  • 2.8 HE染色
  • 2.9 地衣红染色
  • 2.10 皮肤厚度测量
  • 2.11 弹力纤维定量分析
  • 2.12 NF-κB、TNF-α、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
  • 2.13 结果判断方法
  • 2.13.1 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
  • 2.13.2 免疫组化定量分析
  • 2.13.3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肉眼观察
  • 3.2 小鼠皮肤组织中生化指标的测定
  • 3.3 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 3.4 皮肤组织厚度测量
  • 3.5 真皮弹力纤维地衣红染色形态学观察
  • 3.6 弹力纤维面积计算
  • 3.7 免疫组化观察
  • 3.7.1 NF-κB的表达与分布
  • 3.7.2 TNF-α的表达与分布
  • 3.7.3 VEGF的表达与分布
  • 3.8 NF-κB、TNF-α、VEGF在表皮层细胞表达的定量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光老化模型的生物学改变
  • 4.2 光老化模型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 4.2.1 胶原纤维的变化
  • 4.2.2 弹力纤维的变化
  • 4.3 光老化模型中的细胞因子
  • 4.3.1 NF-κB在光老化模型中的表达
  • 4.3.2 TNF-α在光老化模型中的表达
  • 4.3.3 VEGF在光老化模型中的表达
  • 4.4 IPL治疗对光老化的作用
  • 4.4.1 IPL治疗后生化指标的变化
  • 4.4.2 IPL治疗后皮肤组织形态学改变
  • 4.4.3 IPL对 NF-κB、VEGF、TNF-α的作用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强脉冲光治疗皮肤光老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