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源性继发不孕294例(论文文献综述)
边锦霞[1](2020)在《基于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TVSRT-3DHyCoSy)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0年3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受TVSRT-3DHyCoSy和三维超声造影(3D-HyCoSy)检查,一月后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放射医学科接受子宫输卵管X线造影(HSG)检查的女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所有行TVSRT-3DHyCoSy、3D-HyCoSy和HSG检查的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结果进行分析。患者的年龄,不孕年,月经周期及体质指数采用(?)表示。计算TVSRT-3DHyCoSy、3D-HyCoSy和HSG之间的总体符合率,Kappa值,计算TVSRT-3DHyCoSy和HSG之间、3D-HyCoSy和HSG之间的χ2值(P<0.05)以及灵敏度(Sen),特异度(Spe),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约登指数(γ)值等,用数字评价量表对行TVSRT-3DHyCoSy检查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和行TVSRT-3DHyCoSy对患者治疗作用的评估。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平均年龄约30.34±4.29岁,平均不孕年约2.93±2.22年,平均体质指数约20.09±2.89 kg/m2,平均月经周期约30.16±2.06天。TVSRT-3DHyCoSy和3D-HyCoSy检查的χ2=52.6,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SRT-3DHyCoSy和3D-HyCoSy检查的总体符合率为85.4%(70/82),K值为0.77(Z=9.70,P<0.001),判断一致性极好。3D-HyCoSy与HSG的χ2=58.9,P<0.005,检查的总体符合率为73.17%(60/82),K值为0.54(Z=7.22,P<0.001),判断一致性中、高度一致。以HSG为“金标准”,得3D-HyCoSy检验输卵管阻塞的Sen,Spe,PV+,PV<sub>,LR+,LR<sub>,γ值分别为73.58%,86.21%,90.70%,64.10%,5.33,0.31,0.60。TVSRT-3DHyCoSy与HSG的χ2=72.8,P<0.005,检查总体符合率为81.71%(68/82),K值为0.68(Z=10.46,P<0.001),判断一致性中、高度一致。以HSG为“金标准”,TVSRT-3DHyCoSy诊断输卵管阻塞的Sen,Spe,PV+,PV<sub>,LR+,LR<sub>,γ值分别为86.27%,90.32%,93.62%,80.0%,8.91,0.13,0.77。经TVSRT-3DHyCoSy检查不孕症女性患者非造影剂无、轻、中、重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9(20.45%)、24(54.54%)、8(18.18%)、3(6.82%)。经TVSRT-3DHyCoSy检查不孕症女性患者的总体自然受孕率11.36%(5/44),3个月内自然受孕率为2.27%(1/44),≥6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24个月)的自然受孕率为9.09%(4/44)。结论:TVSRT-3DHyCoSy的检查结果值均优于3DHyCoSy检查的结果,TVSRT-3DHyCoSy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的输卵管是否通畅具有较高Spe,PV+,因此TVSRT-3DHyCoSy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其对治疗女性不孕症患者有一定价值,但仍需临床多中心数据进一步研究。
严莉[2](2020)在《基于Ang/Tie-2信号通路研究补肾活血方导法孕前给药调控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补肾活血方导法(保留灌肠)治疗肾虚血瘀型不孕症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失败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本实验研究基于Ang/Tie-2信号通路,观察补肾活血方导法孕前给药治疗对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血管生成的影响,以揭示补肾活血方导法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助孕机制。研究方法:选取SPF级动情周期规律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动情前期时入组。模型组和给药组上午9:00左右给予羟基脲450mg/(kg·d),灌胃10天,于第4天开始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mg/(kg·d)7天造成肾虚血瘀模型;空白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和皮下注射。造模的同时,每日下午2:00左右各给药予相应药物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或灌肠。造模第11天起,阴道涂片筛选出各组动情期大鼠,每晚18:00按雌雄2:1合笼,第二天早上7:00观察阴栓或行阴道涂片观察精子,发现阴栓或精虫者为妊娠第1天。除空白组外,各组于妊娠第4日皮下注射米非司酮5.5mg/kg 1次,造成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空白组予等量芝麻油溶剂皮下注射。于妊娠第5天称重后,注射1%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固定,剖腹行腹主动脉采血,然后迅速剖取子宫,电子天平称重并分类保存。测定种植窗期大鼠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血浆D-二聚体(D-dimer,D2)、血清孕激素(progesterone,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胎肝激酶-1(fetal liver kinase 1,FLK-1),子宫湿重、子宫脏器指数、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和螺旋动脉数量,子宫组织促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 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 2,Ang-2)、酪氨酸激酶-2(tyrosine kinase-2,Tie-2)蛋白表达水平以及Ang-1、Ang-2、Tie-2、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m RNA表达水平。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变化。研究结果:1. 复制出符合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特征的病证结合大鼠模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拱背,倦卧少动,反应迟钝,皮毛稀疏甚至脱毛,耳朵、舌头、爪甲、尾部呈暗紫色等中医肾虚血瘀表现。模型组大鼠种植窗期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增高(P<0.05),D2水平明显增高(P<0.01),血清P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VEGF、FLK-1表达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发育较差,被覆上皮薄,上皮细胞数量少,内膜腺体小而直,腺腔隙缩窄,部分间质致密,部分间质疏松,紧凑不一,间质发育不同步,螺旋动脉数量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Tie-2蛋白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Ang-1、Tie-2 m RNA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Ang-2 m RNA表达水平增高(p<0.05),PR m RNA表达显着降低,体现胚胎着床障碍特征。从整体到组织到分子,这些生理和生化指标均符合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特征。2. 补肾活血方导法孕前给药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子宫血管生成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全血粘度5.s-1降低(P<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全血粘度显着降低(P<0.01),血浆粘度有降低趋势;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螺旋动脉数量显着升高(P<0.01),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血清VEGF、FLK-1及螺旋动脉数量显着升高(P<0.01);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子宫组织Tie-2蛋白及m RNA表达增高(P<0.05),Ang-1 m 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Ang-1、Tie-2蛋白表达量及Ang-1、Tie-2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且高剂量组血清VEGF、血清FLK-1、螺旋动脉数量、Ang-1、Tie-2蛋白表达量及m RNA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补肾活血方导法治疗能改善上述指标,改善模型大鼠组织血瘀状态,促进子宫组织血管生成。3. 补肾活血方导法治疗对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大鼠子宫湿重及子宫脏器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且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与空白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大鼠子宫内膜发育较好,子宫内膜被覆上皮有增长趋势,血管丰富,腺体数量多,分布均匀,腺上皮多呈单层高柱状上皮细胞,间质疏松水肿,且高剂量组更为明显,表明补肾活血方可改善模型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补肾活血方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子宫组织PR m RNA增高(P<0.05);补肾活血方高剂量组血清P增高(P<0.05),子宫组织PR m RNA明显增高(P<0.01)。以上均表明补肾活血方导法治疗可改善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结论:1.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大鼠具有精神萎靡,拱背,倦卧少动,反应迟钝,皮毛稀疏甚至脱毛,耳朵、舌头、爪甲、尾部呈暗紫色等中医肾虚血瘀表现,同时具备子宫湿重及子宫脏器指数降低,子宫内膜发育较差,孕激素水平降低等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良表现,表明大鼠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造模成功。2.补肾活血方导法治疗改善子宫内膜血流状态,提高子宫组织VEGF、FLK-1、Ang-1、Tie-2表达水平,维持Ang-2正常表达水平,促进子宫组织血管新生,增加子宫组织血液灌注及能量供给,可能是其助孕机制之一。3. 补肾活血方导法治疗可增加子宫湿重及子宫脏器指数,增加子宫组织血液灌注,改善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并提高P、PR表达,从而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着床。
王溪阳[3](2019)在《针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伞端粘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输卵管伞端粘连性不孕症,通过观察治疗后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情况、宫内妊娠率、中医症候及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探讨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医治疗不孕症提供新的思路及部分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祛瘀通管汤保留灌肠,治疗组采用针灸联合祛瘀通管汤保留灌肠。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输卵管伞部通畅情况、中医症候及局部体征的改善情况,随访6个月妊娠情况。通过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1实验病例分组完成情况:治疗组脱落1人(因患者擅自停药),对照组脱落1人(因患者个人原因主动退出)。2一般资料及基础病情: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3输卵管伞端通畅性疗效: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77.5%,对照组4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妊娠率:治疗3个疗程后随访6个月妊娠情况,宫内妊娠率:治疗组35%,对照组12.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宫内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中医症候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对患者的中医症候有改善作用。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局部体征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对患者的局部体征有改善作用。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针灸及祛瘀通管汤保留灌肠治疗方法临床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2.针灸联合祛瘀通管汤保留灌肠及单纯祛瘀通管汤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均能改善血瘀型患者的中医症候、局部体征、输卵管通畅度,且针药结合疗效更佳,说明活血化瘀的中药和针灸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机体血瘀状态及伞端粘连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为治疗输卵管伞端病变提供新的思路及临床依据。3.宫内妊娠率虽然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宫内妊娠率均不高,说明输卵管伞端的功能及形态正常仅是成功受孕的前提之一。妊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与输卵管有关,还有许多因素有关例如排卵因素、免疫因素等。给日后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新的思路。
付鹏[4](2019)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再通术后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选取入住介入科病房行输卵管再通术(FTR)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不孕症患者,通过记录患者FTR术中输卵管造影及盆腔弥散情况及患者术后妊娠情况的随访,对可能影响患者妊娠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希望通过对输卵管阻塞患者FTR治疗后妊娠率及其可能相关的影响因素的调查及分析,为不孕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方向提供依据,为不孕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8月于本院介入病房行FTR治疗符合条件的输卵管阻塞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记录患者妊娠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成功自然受孕将患者分为妊娠组及未妊娠组,收集患者年龄、不孕类型、不孕病程、输卵管单/双侧病变等基本临床资料,记录患者FTR术中输卵管造影及盆腔弥散情况,对两组患者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通过年龄<35岁、年龄?35岁将患者分层,进行以上分析;统计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单因素分析采用?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结果:68例患者FTR治疗后妊娠率为60.29%。患者年龄、不孕类型、有无盆腔操作史、不孕病程、单/双侧输卵管病变、输卵管开通后形态及盆腔对比剂弥散情况对FTR治疗后的影响统计学无意义(P均>0.05)。按年龄<35岁、年龄?35岁对患者分层后,年龄<35岁的患者,妊娠率为63.64%,单因素分析提示不孕类型对FTR治疗后是否妊娠有影响(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不孕类型及盆腔弥散情况是患者成功受孕的独立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2.410、1.876,P均<0.05);年龄?35岁的患者妊娠率为54.17%,各因素对FTR治疗后是否成功妊娠均无显着影响(P均>0.05)。结论: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FTR治疗后可获得较高的妊娠率,对于年龄<35岁患者,建议FTR治疗后首选自然妊娠,原发性不孕、盆腔对比剂弥散不均匀是成功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35岁以上不孕患者,FTR治疗后妊娠率相对较低,建议结合辅助生殖技术来提高妊娠率。
白伟伟[5](2018)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RT-3D-HyCoSy)对输卵管通畅性评价效果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输卵管源性不孕症患者 109 例。分为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HyCoSy)组和X线下碘油造影术(Hysterosalpingography,HSG)组两组。①HyCoSy组使用美国GE公司旗下Voluson 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采用 RT-3D-HyCoSy 和二维超声造影(Two-dimensional hysterosalpingo-contrast sonography,2D-HyCoSy)评价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性,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判断输卵管通畅程度和空间立体走行结果;②HSG组使用德国Siemens数字胃肠机进行HSG检查评判输卵管通畅性。③两组均在造影检查结束后一个月内接受腹腔镜下美兰通液检查术(Laparoscopy chromopertubation,LC)检查,以LC为金标准,分析两者诊断输卵管畅通性的诊断符合率、一致性、敏感性、特异性。④术后分别追踪随访两组患者12个月内的自然受孕情况,探讨RT-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1.2D-HyCoSy和RT-3D-HyCoSy判断输卵管通畅性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8,P=0.836),两种方法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结果没有显着差异。2.RT-3D-HyCoSy诊断输卵管空间立体走行更为直观和准确,检查结果明显优于2D-HyCoSy,两种方法评估输卵管空间走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P=0.034)。3.以LC为金标准,RT-3D-HyCoSy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1.13%、92.98%、91.49%、84.13%和87.27%,两种方法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P=0.108)。采用Kappa检验一致性,Kappa=0.7460,P<0.05,表明RT-3D-HyCoSy与LC检查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以LC为金标准,HSG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4%、92.73%、89.19%、83.61%和85.71%,HSG与LC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P=0.109)。采用 Kappa 检验一致性,Kappa=0.5050,P<0.05,表明HSG与LC检查结果具有中等一致性。两组检查结果对比得知:RT-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结果与金标准LC相比的一致性高于HSG。4.追踪随访两组患者12个月自然受孕结果显示:HyCoSy组和HSG组自然受孕率分别为46.6%、27.5%。RT-3D-HyCoSy检查术后自然受孕率明显优于HS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7,P=0.034)。结论:1.2D-HyCoSy与RT-3D-HyCoSy均可评价女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其诊断价值没有显着差异。2.在显示输卵管空间立体走行方面RT-3D-HyCoSy较2D-HyCoSy更加直观和准确。3.以LC为金标准,RT-3D-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一致性、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HS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4.RT-3D-HyCoSy检查术后自然受孕率明显高于HSG。5.RT-3D-HyCoSy检查安全、经济、迅速、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何秉嘉[6](2018)在《透明质酸钠联合碘化油以及不同抗生素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钠联合碘化油以及不同抗生素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患有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共440例,将44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甲硝唑-碘化油-透明质酸钠组(110例),甲硝唑-透明质酸钠组(140例),甲硝唑-碘化油组(150例),左氧氟沙星-碘化油组(40例)。前三组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向输卵管内灌注甲硝唑后,分别灌注碘化油-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碘化油,第四组是灌注左氧氟沙星-碘化油,每侧输卵管注入量均为甲硝唑约20ml,左氧氟沙星约20ml,碘化油约10ml,透明质酸钠约15ml。术者在FTR术中观察、统计记录每条输卵管阻塞的部位、介入再通率,记录随访12个月内妊娠率。结果 本研究共440例患者880条输卵管,经HSG及SSG术后显示共880条输卵管阻塞,行FTR术后成功再通806条输卵管,再通率为91.6%(806/880)。经SSG确诊为间质部阻塞共256条,再通率为97.0%(256/264);峡部阻塞共108条,再通率为94.7%(108/114);壶腹部阻塞共179条,再通率为92.7%(179/193)(P<0.05),各部位梗阻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仅为少量阴道出血、腹痛等,无严重反应。三组防粘连剂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随访12个月后分别为:甲硝唑-碘化油-透明质酸钠组妊娠48例,妊娠率为43.6%(48/110);甲硝唑-透明质酸钠组妊娠共50例,妊娠率为35.7%(50/140);甲硝唑-碘化油组妊娠37例,妊娠率为24.7%(37/150)。三组妊娠率差异进行χ2检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3,P<0.05;χ2=15.322,P<0.05;χ2=4.209,P<0.05)。两组不同抗生素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随访12个月后分别为:甲硝唑-碘化油组妊娠37例,妊娠率为24.7%(37/150);左氧氟沙星-碘化油组妊娠9例,妊娠率为22.5%(9/40)。两组妊娠率差异进行χ2检验统计分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016,P>0.05)。本研究440例输卵管阻塞不孕症患者中,行SSG和FTR术后12个月内共有144例成功妊娠,其中宫外孕2例,死胎1例,其余分娩健康婴儿。在144例成功妊娠的患者中,其中在4个月内妊娠的占59.0%(85/144例),在5-8个月内妊娠的占24.3%(35/144例),在9-12个月内妊娠的占16.7%(24/144例)。三个时间段妊娠例数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年龄、不孕病程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碘化油联合透明质酸钠在FTR术中能有效提高输卵管阻塞导致不孕的妊娠率,较单一使用透明质酸钠或碘化油的疗效好,两种防黏连物质联用具有良好相溶性及协同作用;左氧氟沙星与甲硝唑两种抗生素对于输卵管炎症疗效并无差异;SSG与FTR术后12个月内,术后时间越短,妊娠率越高。
王陆军[7](2017)在《不孕症中药外治法的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全面检索和整理不孕症古今外治文献,深入挖掘不孕症的外治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推广应用不孕症外治法提供依据。2.系统评价中药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用药规律研究:以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为现代文献检索源,以中华医典为古代文献检索源,检索中药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相关文献,经统计、归纳和分析,总结出不孕症外治用药规律。2.系统评价:全面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PubMed、Cochrane图书馆近15年不孕症外治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严格筛选出不孕症中药外治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借助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用药规律研究(1)共检索到不孕症古代外治方剂29首,涉及用药135味,累计用药频次316次。其中,用药频次达5次以上的有16味,由高到低依次为麝香、丁香、附子、花椒、细辛、肉桂、白芷、当归、蛇床子、皂荚、白矾、吴茱萸、乳香、木香、沉香、硫黄。(2)共检索到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外治方剂326首,涉及用药204味,累计用药频次3259次。其中,用药频次达50次以上的有19味,由高到低依次为莪术、赤芍、三棱、败酱草、丹参、大血藤、当归、蒲公英、皂角刺、路路通、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穿山甲、桂枝、延胡索、川芎、透骨草。(3)共检索到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外治方剂22首,涉及用药79味,累计用药频次192次。其中,用药频次达4次以上的有16味,由高到低依次为当归、川芎、花椒、巴戟天、枸杞、白芍、附子、黄芪、菟丝子、淫羊藿、山药、山茱萸、熟地黄、细辛、香附、小茴香。2.系统评价共纳入文献33篇,涉及病例3277例。其中低质量文献29篇,高质量文献4篇。经Meta分析基本肯定了中药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对文献数大于5的亚组做漏斗图分析均欠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不孕症外治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在遣方用药上多用通经走络、拔毒开窍之品为引,善用温通、气味芳香之品以利于药物吸收和促进气血流通,多用力峻之品或生药以提高疗效。2、不孕症古代外治药物中温里药、补虚药、解表药最为常用;其中丁香、当归、麝香使用频次较高;木香-沉香-丁香-附子,硫黄-乳香-蛇床子-白矾,肉桂-吴茱萸,细辛-皂荚-当归-花椒是古代不孕症外治常用配伍;在药性方面,善用温性药、热性药,尤以温性药居多;在药味方面,辛、苦、甘类药物使用最多;在药物归经方面,以脾经、肾经为主。3、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外治药物中活血化瘀药最为常用;莪术使用频次最高;乳香-没药,红花-透骨草-延胡索-川芎-桂枝-桃仁-当归,三棱-莪术,败酱草-大血藤-蒲公英-穿山甲-路路通-皂角刺-丹参-赤芍是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外治常用配伍;在药性方面,善用温性药;在药味方面,辛、苦类药物使用最多;在药物归经方面,以肝经、心经、脾经为主。4、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外治药物中补虚药、温里药、活血化瘀药最为常用;当归使用频次最高;山茱萸-熟地黄-白芍-菟丝子-枸杞-山药-巴戟天,当归-黄芪,川芎-细辛,香附-小茴香-附子-花椒-淫羊藿是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外治常用配伍;在药性方面,善用温性药;在药味方面,辛、甘类药物使用最多;在药物归经方面,以肝经、肾经、脾经为主。5、文献的系统评价基本肯定了中药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性,没有证据显示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但由于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偏低,存在发表偏倚,某些指标下纳入文献异质性明显等原因,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今后高质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王晓燕[8](2017)在《化瘀通络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经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与单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局部体征、子宫内膜容受性、妊娠率及输卵管再通率以及术中腹腔液白介素-2的表达,为化瘀通络中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中西医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水平。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5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中药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单纯行腹腔镜治疗。治疗组于术前、术后分别予中药口服三个月,两组术后均随访半年。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安全性指标检测、疗效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术中腹腔液IL-2的水平高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症状体征的改善及术后妊娠率、输卵管通畅率。结果:1.两组患者术中腹腔液IL-2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2.对两组治疗后妊娠情况随访后进行比较,治疗组宫内64.0%,无异位妊娠;对照组宫内32.0%,并且有3例患者异位妊娠,两组妊娠率有明显差异(P<0.05)。3.两组术后未成功自然受孕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相比,治疗组术后通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分别经中西医联合治疗、单独西医治疗后局部体征总有效率分别为92.0%、76.0%,两组均能改善局部体征,但治疗组的降低效果更明显(P<0.05),疗效更佳;两组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分别为92.0%、68.0%,两组治疗对中医症状均有改善作用,但治疗组疗效更佳(P<0.05)。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动脉PI、RI比较,治疗组能更好的降低动脉血流阻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P<0.05),而对照组也稍有下降,但其下降幅度远远不及治疗组。结论:化瘀通络中药联合腹腔镜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腹腔液中炎症因子IL-2的水平,降低宫腔局部血流阻力,增加灌注,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输卵管正常解剖、生理功能,增加宫内妊娠率。
邬欢欢,易迎春[9](2016)在《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147例》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294例不孕症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7例。观察组通过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疏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宫腔镜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为93.88%,继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95.89%;对照组输卵管再通率为76.19%,继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再通率为56.94%,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原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给予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刘立娜[10](2015)在《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回顾性研究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妊娠情况,从而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行宫腹腔镜手术诊断为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3~7天,全麻下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完全符合纳入标准的351例患者进入研究,按照术后患者有无中医综合治疗,分为手术并中医综合治疗组(A组)和单纯手术组(B组)。2.A组自出院一周始,至我院妇科门诊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其中内服方以活血通络为主,药物采用如丹参、鸡血藤、赤芍、桂枝、王不留行之类,并辨证加减,如气虚血瘀证,以益气健脾,化瘀通络为法,加熟党参、五指毛桃、白术之类;湿热瘀结证,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为法,加蒲公英、茵陈、银花之类;气滞血瘀证,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为法,加香附、郁金、枳壳之类;寒凝疲滞证,以祛寒除湿,活血化瘀为法,加小茴香、干姜、肉桂之类;肾虚血瘀证,以补肾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加熟地黄、枸杞子、续断之类,余按月经周期加味。外用方以双柏油膏局部外敷下腹,同时予复方毛冬青灌肠液保留灌肠。外治法均在经期及排卵后停用。若妊娠则转为安胎治疗,若未妊娠,则继续前法,至少三个周期。B组术后无治疗。3.两组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记录两组妊娠情况及妊娠时间。结果:1.A组妊娠率60.8%、宫内妊娠率47.4%、异位妊娠率12.8%、妊娠位置未明0.6%,妊娠距手术时间中位数为4月,流产率1.1%;2.B组妊娠率45.0%、宫内妊娠率27.8%、异位妊娠率17.2%、妊娠距手术时间中位数为6月,流产率1.7%;3.A、B两组妊娠率、异位妊娠、妊娠距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51例病例12个月内共妊娠185例,妊娠时间分布(距手术月份)为:1-3月:74 例(40.0%)、4-6 月:48 例(25.9%)、7-9 月:34 例(18.4%)、10-12 月:29 例(15.7%)。5.术中行介入再通术共162例,妊娠99例(61.1%),术后输卵管双侧通畅者妊娠为76例(60.3%)(占介入再通术双侧输卵管通畅病例数)、术后单侧输卵管通畅者
二、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源性继发不孕29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源性继发不孕294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引言 |
1.1 前言 |
1.2 输卵管通畅性评价方法 |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方法 |
1.2.1 不孕症诊断标准 |
1.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1.2.3 主要仪器与试剂 |
1.2.4 操作方法 |
1.2.5 图像分析 |
1.2.6 TVSRT-3DHyCoSy检查过程中不良反应 |
1.2.7 TVSRT-3DHyCoSy检查术后受孕率随访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资料 |
2.2 TVSRT-3DHyCoSy和3D-HyCoSy检查结果对比 |
2.3 3D-HyCoSy和HSG检查结果对比 |
2.4 TVSRT-3DHyCoSy和HSG检查结果对比 |
2.5 TVSRT-3DHyCoSy检查后安全性评价 |
2.6 TVSRT-3DHyCoSy检查后受孕率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1 HyCoSy成像原理 |
1.2 HyCoSy造影剂的选择 |
1.3 HyCoSy对输卵管通畅性的有效性评价 |
1.4 HyCoSy对不孕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
1.5 HyCoSy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1.6 小结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1 输卵管通液术 |
2 HSG |
2.1 成像原理 |
2.2 适用范围 |
2.3 有效性评价 |
3 HyCoSy |
3.1 成像原理 |
3.2 适用范围 |
3.3 有效性评价 |
4 腹腔镜输卵管通液术 |
4.1 成像原理 |
4.2 适用范围 |
4.3 有效性评价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2)基于Ang/Tie-2信号通路研究补肾活血方导法孕前给药调控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1.引言 |
2.实验材料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药物 |
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实验方法 |
3.1 动物分组 |
3.2 动物模型建立 |
3.3 阴道涂片及动情周期判断 |
3.4 干预用药及方法 |
3.5 检测指标及方法 |
3.6 统计学方法 |
4.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
4.2 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
4.3 各组大鼠血浆D2水平 |
4.4 各组大鼠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 |
4.5 各组大鼠子宫湿重及子宫脏器指数 |
4.6 各组大鼠血清孕激素水平、子宫组织PR m RNA水平 |
4.7 补肾活血方导法对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VEGF、螺旋动脉数量及血清VEGF、FLK-1 的影响 |
4.8 补肾活血导法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Ang-1、Ang-2、Tie-2 的蛋白表达影响 |
4.9 补肾活血导法对各组大鼠子宫组织Ang-1、Ang-2、Tie-2m RNA的表达影响 |
4.10 Ang/Tie-2 通路与VEGF、螺旋动脉数量、P相关性分析 |
5.讨论 |
5.1 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 |
5.2 关于阳性对照药物阿司匹林 |
5.3 导法的机理及有效性、安全性分析 |
5.4 补肾活血方组方机理及方解 |
5.5 补肾活血方导法给药可调控Ang/Tie-2 信号通路相关因子,促进模型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血管生成 |
5.6 补肾活血方导法给药可改善种植窗期肾虚血瘀-胚胎着床障碍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 |
结论 |
创新性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女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针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伞端粘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理论研究 |
2.1 现代医学对输卵管伞端粘连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
2.2 古代文献相关记载 |
3 临床研究 |
3.1 资料来源及病例分组 |
3.2 诊断标准 |
3.3 病例选择 |
3.4 治疗方法 |
3.5 观察指标 |
3.6 疗效评定标准 |
3.7 质量控制 |
3.8 安全性判定 |
3.9 数据分析及统计学处理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实验病例分组完成情况 |
4.2 一般资料比较 |
4.3 观察指标结果分析 |
4.4 安全性评价 |
4.5 质量控制评价 |
5 讨论 |
5.1 立论依据 |
5.2 针灸作用分析 |
5.3 艾灸的作用分析 |
5.4 选穴依据 |
5.5 中药保留灌肠作用机制 |
5.6 中药灌肠组方分析 |
5.7 疗效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再通术后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对象 |
2.2 FTR治疗 |
2.3 数据收集及处理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68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 |
3.2 分层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二维超声造影与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对比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仪器与材料 |
2.2 造影方法 |
2.3 输卵管通畅性的评估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2D-HyCoSy与RT-3D-HyCoSy通畅性评估结果对比 |
3.2 2D-HyCoSy与RT-3D-HyCoSy空间走行评估结果对比 |
4 讨论 |
4.1 2D-HyCoSy与RT-3D-HyCoSy通畅性评估结果对比 |
4.2 2D-HyCoSy与RT-3D-HyCoSy空间走行评估结果对比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LC禁忌症 |
1.4 质量控制 |
2 方法 |
2.1 仪器与材料 |
2.2 操作方法 |
2.3 输卵管通畅性的评估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3.2 HyCoSy与LC对比结果 |
3.3 HSG与LC对比结果 |
3.4 HyCoSy与HSG随访受孕结果 |
4 讨论 |
4.1 HyCoSy与HSG造影剂比较及SonoVue的优势 |
4.2 RT-3D-HyCoSy与LC对输卵管通畅性检查对比 |
4.3 RT-3D-HyCoSy与HSG对比及优势 |
4.4 RT-3D-HyCoSy与HSG受孕结果比较 |
5 结论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1 本课题研究中的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1. 参与的课题 |
2. 发表的相关论文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6)透明质酸钠联合碘化油以及不同抗生素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不孕症中药外治法的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概述 |
1 不孕症的溯源 |
2 中医对不孕症病因的认识 |
2.1 先天不足致病 |
2.2 外感六淫致病 |
2.3 房劳无度致病 |
2.4 饮食不节致病 |
2.5 七情内伤致病 |
3 中医对不孕症病机的认识 |
4 现代医学对不孕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4.1 排卵障碍性不孕 |
4.2 输卵管性不孕症 |
4.3 子宫因素所致不孕 |
4.4 宫颈因素所致不孕 |
4.5 免疫因素所致不孕 |
5 不孕症中药外治法的概况 |
6 聚类分析概况 |
6.1 聚类分析的提出 |
6.2 系统聚类的基本思路 |
6.3 系统聚类的算法 |
6.4 系统聚类最佳分类数 |
7 系统评价概况 |
7.1 循证医学的含义 |
7.2 循证医学中系统评价的步骤 |
7.3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关系 |
第二部分 不孕症古今外治法的用药规律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古代文献采集 |
2.2 现代文献采集 |
2.3 古代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2.4 现代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
2.5 数据的规范化 |
2.6 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古代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用药规律分析 |
3.2 现代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用药规律分析 |
4 讨论 |
4.1 不孕症中药外治法的用药规律 |
4.2 不孕症外治法的用药分析 |
4.3 不孕症外治法的配伍分析 |
4.4 不孕症外治用药性味归经分析 |
4.5 不孕症外治法的古今用药对比分析 |
4.6 不孕症外治法的辅助药物分析 |
第三部分 中药外治法治疗不孕症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文献检索方法 |
1.3 文献纳入标准 |
1.4 文献排除标准 |
1.5 文献筛选方法 |
1.6 结局评价指标 |
1.7 文献特征表 |
1.8 文献质量评价标准 |
1.9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
2.2 纳入文献临床试验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
2.4 统计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3.3 存在的不足和对临床研究的意义 |
4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8)化瘀通络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西医学对输卵管性不孕的研究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 细胞因子输卵管性不孕 |
1.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4 输卵管性不孕与子宫内膜容受性 |
2. 中医学对输卵管性不孕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不孕症及输卵管的认识 |
2.2 病因病机探讨 |
2.3 治疗进展 |
3. 中西医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临床资料 |
2.1. 诊断标准 |
2.2 病例选择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项目 |
3.4 观察方法 |
3.5 统计学方法 |
3.6 临床疗效判定 |
3.7 安全性评价标准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资料比较 |
4.2 疗效评定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立论依据 |
1.1. IL-2与输卵管性不孕 |
1.2 IL-2与子宫内膜容受性 |
1.3 "瘀"在输卵管性不孕发病中的作用 |
1.4 中西医结合对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机理 |
2. 方药组成特点及药理学分析 |
2.1 药物组成 |
2.2 组方分析 |
3.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
3.1 疗效分析 |
3.2 安全性评价与不良反应 |
3.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147例(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输卵管再通率的对比 |
2.2 两组原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再通率的对比 |
2.3 两组继发性不孕患者输卵管再通率的对比 |
3 讨论 |
(10)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1 西医学对输卵管性不孕的研究现状 |
1.1.1 流行病学 |
1.1.2 病因研究 |
1.1.3 诊断方法 |
1.1.4 治疗现状 |
1.2 中医学对输卵管性不孕的研究现状 |
1.2.1 病因病机 |
1.2.2 中医治疗 |
1.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2.4 实验研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2.1 研究内容及目的 |
2.2 临床病例选择 |
2.2.1 病例来源 |
2.2.2 诊断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3 研究方法 |
2.3.1 设计方法 |
2.3.2 手术步骤 |
2.3.3 输卵管通畅情况判断标准 |
2.3.4 盆腔粘连程度判定 |
2.3.5 术后治疗方案 |
2.3.6 随访 |
2.3.7 回顾性分析资料 |
2.3.8 统计学处理 |
2.4 研究资料及结果 |
2.4.1 一般资料分析 |
2.4.2 手术结果 |
2.4.3 不同盆腔粘连程度、不同手术方式妊娠情况 |
2.4.4 A、B两组妊娠情况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中医综合疗法组方特点 |
3.1.1 中药内服方的组方特点 |
3.1.2 复方毛冬青灌肠液的组方特点 |
3.1.3 双柏油膏的组方特点 |
3.2 一般资料分析 |
3.3 结果分析 |
3.3.1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的价值 |
3.3.2 不同程度盆腔粘连与妊娠率的关系 |
3.3.3 不同手术方式结果分析 |
3.3.4 妊娠距手术时间分布规律 |
3.3.5 中医综合疗法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
第四部分 结语 |
4.1 结论 |
4.2 不足与展望 |
4.2.1 不足 |
4.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源性继发不孕29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于输卵管源性不孕症的诊断评价研究[D]. 边锦霞. 延安大学, 2020(12)
- [2]基于Ang/Tie-2信号通路研究补肾活血方导法孕前给药调控大鼠种植窗期子宫组织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D]. 严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针灸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伞端粘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D]. 王溪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再通术后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D]. 付鹏.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5]经阴道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研究[D]. 白伟伟. 苏州大学, 2018(04)
- [6]透明质酸钠联合碘化油以及不同抗生素在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后的疗效分析[D]. 何秉嘉. 广州医科大学, 2018(05)
- [7]不孕症中药外治法的用药规律研究与系统评价[D]. 王陆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化瘀通络方联合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临床疗效评价[D]. 王晓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9]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147例[J]. 邬欢欢,易迎春. 现代医院, 2016(03)
- [10]中医综合疗法联合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观察[D]. 刘立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5)
标签:不孕不育论文;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论文; 输卵管性不孕症论文; 子宫性不孕症论文;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