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因素对PNS临床病情的影响及肾综湿热证蛋白质组学研究

湿热因素对PNS临床病情的影响及肾综湿热证蛋白质组学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为对象,先系统研究湿热因素对肾病综合征临床病情的影响,全面了解湿热因素对肾病综合征影响的重点环节,为指导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再进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希望通过对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能会发现特异蛋白。通过对特异蛋白的相关蛋白的分析,能够揭示中医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实质及湿热致病机理。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横断面、前瞻、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调查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例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以及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全面系统分析湿热因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程、病情、复发、实验室指标、疗效等影响。再采用最前沿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非湿热证及健康对照组利用双向电泳进行差异蛋白分析,再利用质谱技术进行差异蛋白的鉴定。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分子机制,研究湿热证的本质。结果:(一)湿热因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病情的影响本研究入选病例共12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证组60例,非湿热证组60例。对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疗效等进行分析比较,全面系统分析湿热因素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程、病情、复发、实验室指标、疗效等影响。结果如下:1、一般资料分析湿热证组60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13例,年龄28.77±16.13岁;非湿热证组60例,其中男性为39例,女性为21例,年龄26.72±15.93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湿热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湿热证组平均住院天数为23.90±11.75天,非湿热证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6.00±7.47天,湿热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非湿热证患者。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3、湿热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程的影响湿热证组平均病程为42.13±46.49月,非湿热证组平均为29.18±29.27月,湿热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病程明显长于非湿热证患者。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4、湿热与伴发感染的关系湿热证组与非湿热证组感染情况比较,湿热证组伴发感染比例(38.3%)叫显高于非湿热证组(16.7%),经统计学检验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湿热证组伴有呼吸系感染者11(47.8%)例,泌尿系感染者5(21.7%)例,胃肠道感染4(17.4%)例,其他3(13.1%)例;非湿热证组伴有呼吸系感染者5(50.0%)例,泌尿系感染者3(30.0%)例,胃肠道感染1(10.0%)例,其他1(10.0%)例。两组在感染类别情况中并无差异,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5、湿热因素对肾病综合征病情复发的影响湿热证组与非湿热证组复发率比较,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组的复发率(65.0%)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复发率(46.7%),经统计学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6、湿热对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湿热证组与非湿热证组实验室指标比较中,湿热证组血白细胞总数(11.33±6.51*10e9/L)明显高于非湿热证血白细胞总数(8.77±4.50*10e9/L);湿热证组血清总胆固醇(10.99±4.00mmol/L)亦高于非湿热证组(8.19±2.53 mmol/L):湿热证组24小时尿蛋白定量(7.74±4.42 g/24h)大于非湿热证组(5.05±3.55 g/24h)。经统计学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指标比较虽在数值上有一定的差异,但经统计学检验,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7、湿热与病理类型的关系在收集的120例肾病综合征病例中有39例有病理报告,占总病例的32.5%,其中湿热证组20例,非湿热证组19例。湿热证组病理类型中:微小病变肾病6例(30%);系膜增生性肾炎5例(25.0%);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0例(0.0%);膜性肾病8例(40.0%);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1例(5.0%)。非湿热证组病理类型中:微小病变肾病4例(21.1%);系膜增生性肾炎10例(52.6%);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3例(15.8%);膜性肾病2例10.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0例(0.0%)。结果显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组病理类型中的膜性肾病明显多于非湿热证组,经统计学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类型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湿热对疗效的影响湿热证组完全缓解19例(31.7%),显著缓解12例(20.0%),部分缓解10例(16.7%),无效19例(31.7%),总有效率68.3%。非湿热证组完全缓解24例(40.0%),显著缓解17例(28.3%),部分缓解9例(15.0%),无效10例(16.7%),总有效率83.3%。可见湿热证组有效率明显低于非湿热证组。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统计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选取5例正常对照组、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组和10例非湿热证组进行血清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分析。实验结果:图像清晰,没有背景条纹的干扰,蛋白质斑点分离完全,在相同条件下,反复3次重复的实验结果图大致相同,三组图谱图象分析后平均检测到1108个蛋白质斑点。选取正常对照组图谱作为参考胶,其它两组胶与参考胶匹配,使各凝胶中的蛋白质斑点与参考胶中的对应起来,与参考胶中同一蛋白质斑点相匹配的点为同一种蛋白质。匹配结果显示三组胶蛋白质斑点匹配百分率约为80.12%。用PDQuest软件将正常对照组、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组和肾病综合征非湿热证组凝胶图像进行定性定量差异表达分析。结合肉眼分辨,我们发现有19个蛋白质斑点在三组凝胶中有显著差异表达。结合软件分析和手工筛选,我们从表达差异蛋白质点中选取6个点清晰且表达水平改变明显的蛋白质点作为最终质谱鉴定的对象。鉴定的结果为:2号蛋白为载脂蛋白C-Ⅲ(Apolipoprotein C-Ⅲ);5号蛋白为α2-HS-糖蛋白(Alpha-2-HS-glycoprotein);8号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轻链k(Immunoglobulin kappa1-5);10号蛋白为间α-胰蛋白酶抑制因子重链的H2(Inter-alpha-trypsin inhibitor heavy chain H2);15号蛋白为α1-抗胰蛋白酶(Isoform 1 of Alpha-1-antitrypsin);16号蛋白为血清转铁蛋白(Serotransferrin)。结合临床和蛋白质功能分析,其中载脂蛋白C-Ⅲ和α2-HS-糖蛋白可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特异表达蛋白,涉及功能主要与脂蛋白代谢、抗炎、抗胰岛素等有关。结论:1、由湿热与肾病综合征感染并发症、复发研究的资料分析提示:湿热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病情复发的重要因素。2、由湿热与肾病综合征病程、住院时间、血脂、尿蛋白、疗效等资料分析提示:湿热是引起肾病综合征病情加重、迁延、难治的重要原因。3、通过对健康对照组和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组及非湿热证组的血清蛋白银染2-DE图谱分析,我们发现确实存在差异表达蛋白。4、通过对差异蛋白的鉴定分析,初步认为载脂蛋白C-Ⅲ和α2-HS-糖蛋白可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特异表达蛋白,涉及功能主要与脂蛋白代谢、抗炎、抗胰岛素等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 1.1 肾病综合征的定义
  • 1.2 现代医学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1.3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2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研究现状
  • 2.1 湿热的概念及特点
  • 2.2 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成因
  • 2.3 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病机
  • 2.4 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研究现状
  • 3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的研究
  • 3.1 蛋白质组学研究现状
  • 3.2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候
  • 3.3 蛋白组学应用于证候实质研究
  • 4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4.1 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2 选题意义
  • 4.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湿热因素对肾病综合征临床病情影响的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临床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三章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常用中英文缩写对照
  • 附录二 一般情况记录表
  • 附录三 实验室指标记录表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PNS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0(01)
    • [2].血必净注射液对PNS“微炎症”hs-CRP、IL-6水平的影响[J]. 山西中医 2017(08)
    • [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PNS对患者微循环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11)
    • [4].吗替麦考酚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疗效[J]. 中国保健营养 2012(22)
    • [5].基于PNS系统提升高校图书馆公共机房管理效率[J]. 情报探索 2010(04)
    • [6].检测儿童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足细胞中标志蛋白的表达[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28)
    • [7].雷公藤多苷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PNS患者的疗效[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4)
    • [8].PNS在机房管理中的运用[J]. 电子商务 2015(12)
    • [9].年龄相关性白内障PNS密度分级与超声乳化手术参数的关系[J]. 浙江实用医学 2018(01)
    • [10].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特发性急性肾损伤的生化指标诊断价值及治疗效果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09)
    • [11].UPLC测定PNS及血塞通注射液5个主要成分含量[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05)
    • [12].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血清NEFA/ALB比值的变化[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7(03)
    • [13].PNS虚拟桌面在机房中的应用[J]. 福建电脑 2019(04)
    • [14].基于PNS的高职院校机房信息化管理的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19)
    • [15].ERK信号通路在大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作用及PNS的干预[J]. 医学研究杂志 2011(09)
    • [16].PNS云桌面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7(24)
    • [17].PNS患者的肌电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研究[J]. 河北医学 2017(03)
    • [18].基于PNS算法的高超声速内转式进气道优化设计[J]. 推进技术 2017(05)
    • [19].P2P对等网络邮件系统及其PNS机制设计[J]. 软件导刊 2009(03)
    • [20].PNS并发重症特发性急性肾衰的临床治疗[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04)
    • [21].针对诱骗态量子密钥分发方案的PNS攻击研究[J]. 密码学报 2018(01)
    • [22].纯棉针织物的珍珠整理剂PNS加工[J]. 印染 2015(12)
    • [23].PNS与葡萄糖酸钠复合使用对初期钙矾石形成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10(S2)
    • [24].探讨泼尼松(Pred)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骨吸收的变化及α-D3的干预效果[J]. 当代医学 2016(34)
    • [25].金水宝胶囊对PNS患者CD_4~+、CD_4~+/CD_8~+的影响研究[J]. 首都医药 2009(20)
    • [26].肝细胞亲和-HPLC法体外筛选三七总皂苷(PNS)抗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活性成分[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7(02)
    • [27].探讨PNS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01)
    • [28].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PNS患儿血清IL-21及IFN-γ的变化[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07)
    • [29].基于PLI算法的AAC反量化和PNS解码模块设计[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2(08)
    • [30].活血利水方治疗脾肾阳虚兼瘀血型PNS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08)

    标签:;  ;  ;  ;  ;  

    湿热因素对PNS临床病情的影响及肾综湿热证蛋白质组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