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摘要

近年来高校扩招,很多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面对失业这一应激事件,失业大学生普遍产生心理适应问题。本研究试图分析并探索能够影响、预测心理适应的因素。研究一采用扎根研究方法,探讨失业大学生负性情绪体验。失业大学生负性情绪包括6个方面:疏离感、交织反应、悲观与无奈、应激感、失常与反社会、委屈感。研究二根据研究一的负性情绪建构,编制负性情绪量表。量表的信度良好。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证明,量表结构效度良好。研究三探索失业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失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差于就业大学生。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影响失业大学生的负性情绪。其中消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是影响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自我效能和神经质、内外向性等人格特质。利用回归模型探讨了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共同对负性情绪之间的预测作用。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应该从改变其社会支持、消极应对方式、一般自我效能、人格特征入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 关于失业
  • 1.1.1 失业的概念
  • 1.1.2 失业的相关研究
  • 1.2 心理适应
  • 1.2.1 适应的概念
  • 1.2.2 心理适应的概念
  • 1.2.3 失业人员的心理适应问题
  • 1.3 衡量心理适应水平的标准
  • 1.3.1 负性情绪
  • 1.3.2 负性情绪的测量
  • 1.3.3 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
  • 1.4 影响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的相关因素
  • 1.4.1 应对方式
  • 1.4.2 一般自我效能
  • 1.5 社会支持与心理适应
  • 1.6 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其他影响因素
  • 1.7 问题的提出
  • 1.8 研究的意义
  • 1.8.1 理论意义
  • 1.8.2 实践意义
  • 2. 研究构思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程序
  • 2.3 研究对象
  • 2.4 研究工具
  • 2.4.1 自编失业大学生负性情绪量表
  • 2.4.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2.4.3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
  • 2.4.4 艾森克人格量表(EPQ)
  • 2.4.5 社会支持量表(AMS)
  • 2.4.6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 2.5 数据处理
  • 3. 研究一:失业大学生负性情绪的扎根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过程
  • 3.2.1 资料收集
  • 3.2.2 资料分析、编码
  • 3.3 结论
  • 4. 研究二:失业大学生负性情绪量表的编制
  • 4.1 研究目的
  • 4.2 被试取样
  • 4.3 量表的编制
  • 4.3.1 量表的项目分析
  • 4.3.2 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4.3.3 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 4.3.4 量表的信度分析
  • 4.3.5 量表的效度分析
  • 5. 研究三:失业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因素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研究工具
  • 5.2.2 被试
  • 5.2.3 研究程序
  • 5.3 数据分析
  • 5.3.1 失业大学生与就业大学生在负性情绪上的差异
  • 5.3.2 人格特征、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于失业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
  • 6 总讨论
  • 6.1 负性情绪问卷的信效度
  • 6.2 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的现状
  • 6.3 影响负性情绪的心理因素
  • 6.4 失业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回归预测
  • 6.5 结论
  • 6.6 对失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启示
  • 6.7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研究生期间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心理适应研究[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2)
    • [2].急诊面部损伤整形患者心理适应情况对医学应对方式及康复速度的影响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20(01)
    • [3].高职新生心理适应期的朋辈教育体系构建[J]. 卫生职业教育 2020(16)
    • [4].虚拟现实技术在战时心理适应训练中的应用[J]. 国防科技 2015(01)
    • [5].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期的主要表现及应对策略——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14)
    • [6].中职生学习心理适应过程的影响因素[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5)
    • [7].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6(35)
    • [8].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同行 2016(08)
    • [9].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在教学中的探索[J]. 时代教育 2017(08)
    • [10].少数民族学生在汉文化下的心理适应[J]. 明日风尚 2017(12)
    • [11].高中新生如何度过心理适应期[J]. 新班主任 2017(07)
    • [12].心理适应理论下的流动儿童助人行为探讨[J]. 考试周刊 2015(88)
    • [13].中职生学习心理适应过程的影响因素[J]. 知识文库 2016(03)
    • [14].你的心理适应力如何[J]. 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 2009(01)
    • [15].丈量你的心理适应度[J]. 小学生时空 2010(04)
    • [16].新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适应与应对方式状况调查——以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1)
    • [17].论自尊在缅籍留学生认同整合与心理适应间的中介作用[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18].大学生人际心理适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2(03)
    • [19].跨界民族认同意识的“心理适应度”[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 [20].西方国际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研究述评[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02)
    • [21].攀枝花市彝族中学生文化心理适应的调查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22].谈如何引导初一新生度过心理适应期[J]. 科学大众 2009(02)
    • [23].浅谈大学生新入学心理适应期问题的预防与对策[J]. 知识文库 2018(23)
    • [24].帮助学生度过从初中到高中的心理适应期[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02)
    • [25].高职高专院校贫困大学新生心理适应训练研究[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3)
    • [26].肠造口病人社会心理适应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循证护理 2020(03)
    • [27].友谊质量对城市流动儿童心理适应的影响[J]. 办公室业务 2018(23)
    • [28].年轻女性癌症患者心理适应水平与癌症后生育忧虑的关系[J]. 职业与健康 2018(07)
    • [29].城镇化进程中民族民众的文化心理适应与调整[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09)
    • [30].开学,你准备好了吗——开学心理准备[J]. 大众心理学 2020(08)

    标签:;  ;  ;  ;  ;  ;  

    失业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