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调查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调查

论文摘要

目的: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1000例因腰背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就诊的病人腰椎正侧位X线资料,应用Cobb法测量侧凸的角度,对Cobb’s角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Cobb角≥10°者确定为脊柱侧凸。退变性脊柱侧凸分为四型:Ⅰ型10°≤25°,Ⅱ型26°≤35°,Ⅲ型36°≤45°,Ⅳ型>45°。结果:男性591例,患病率为12.5%,女性409例,患病率为15.2%,女/男患病性别基本相等。平均年龄64.4岁,患有退变性脊柱侧凸的91.9%年龄大于60岁,侧凸Cobb’s角大于10°的患病率为13.6%(136例),其中69.1%的侧凸Cobb角为Ⅰ型(10°—25°)(94例),16.2%的侧凸Cobb角为Ⅱ型(26°≤35°)(22例),9.6%的侧凸Cobb角为Ⅲ型(36°≤45°)(13例),5.1%的侧凸Cobb角为Ⅳ型(>45°)(7例)。结论: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病率随年龄上升而增加,右侧腰椎侧凸与左侧侧凸患病率基本相同,男性与女性的患病率基本相同,应对中老年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要做到积极检查,尽早干预治疗,以减轻痛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资料
  • 1.2 操作步骤
  • 1.3 测定项目
  • 1.4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1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患病率及比较
  • 2.2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性别分布
  • 2.3 退变性脊柱侧凸凸侧方向与部位的分布
  • 2.4 冠状位侧凸Cobb’s角的比较
  • 2.5 退变性脊柱侧凸侧方滑移与包含椎体数目的记录
  • 第三章 讨论
  • 3.1 成人脊柱侧凸的定义及分型
  • 3.2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分型
  • 3.2.1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机制
  • 3.2.2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表现
  • 3.2.3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分型
  • 3.3 影响调查工作的若干因素
  • 3.4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案的制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的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比较[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45)
    • [2].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手术治疗选择[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4(13)
    • [3].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8)
    • [4].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J]. 重庆医学 2013(21)
    • [5].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术式选择与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2012(06)
    • [6].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36)
    • [7].有限减压及选择性固定、融合、矫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骨质疏松症[J]. 山东医药 2011(36)
    • [8].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研究进展[J]. 实用骨科杂志 2010(09)
    • [9].阿仑膦酸钠治疗腰椎侧凸术后疼痛的疗效研究[J]. 实用骨科杂志 2014(10)
    • [10].退行性腰椎侧凸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04)
    • [11].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1(11)
    • [12].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J]. 当代医学 2010(02)
    • [13].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矢状面平衡的特点及对腰椎侧凸的影响[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9(01)
    • [14].微创技术联合治疗18例成人腰椎侧凸[J].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3(04)
    • [15].退行性腰椎侧凸手术适应证与方法选择[J]. 中国骨肿瘤骨病 2008(02)
    • [16].神经根封闭术在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长节段固定矫形选择性减压中的意义[J]. 骨科 2019(06)
    • [17].推拿治疗中老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及与侧凸程度的关系[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6)
    • [18].短与长节段融合固定退行性腰椎侧凸椎管狭窄症[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0(21)
    • [19].老年人退行性腰椎侧凸的个性化手术治疗[J]. 实用骨科杂志 2014(09)
    • [20].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J]. 中国伤残医学 2013(07)
    • [21].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0(07)
    • [22].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骨伤 2019(03)
    • [23].退变性腰椎侧凸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固定术治疗及护理效果评估[J]. 河北医药 2013(24)
    • [24].优值牵引、中药熏蒸联合整脊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腰椎侧凸[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03)
    • [25].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疼痛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J].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4(11)
    • [26].退行性腰椎侧凸程度与骨质疏松症程度无关[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20)
    • [27].腰椎侧凸患者椎体骨小梁结构稀少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02)
    • [28].退行性腰椎侧凸的外科治疗[J]. 脊柱外科杂志 2011(01)
    • [29].退行性腰椎侧凸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探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1(36)
    • [30].兔腰椎小关节退变在退行性腰椎侧凸发病中的作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9(08)

    标签:;  ;  ;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