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口综合征患者人格特质、疼痛及血清皮质醇的相关性研究

灼口综合征患者人格特质、疼痛及血清皮质醇的相关性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进一步寻找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 BMS)患者人格特质的共性,量化BMS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测量、对比BM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皮质醇的含量,并分析BMS患者三方面的相关性,从神经内分泌学的角度初步阐述BMS的可能应激机制,以指导寻求治疗BMS的新途径。研究方法:收集BMS患者36例和正常组32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对BMS患者和正常组的人格特质进行测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 VAS)量化BMS患者疼痛程度,以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皮质醇的含量,采用SPSS18.0对BMS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BMS患者和正常组的人格特质和血清皮质醇的差异,了解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发现BMS患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疼痛部位多累及舌部,尤其是舌尖部。口干和味觉障碍是BMS两大主要局部伴随症状。BMS患者疼痛程度一般表现为中度疼痛,疼痛程度平均为4.78。BMS患者神经质(N)维度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倾向于情绪不稳定;外倾性(E)维度平均得分低于对照组,但仍在中间型范围内;BMS患者精神质(P)维度及掩饰维度(L)平均得分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BMS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BMS患者神经质得分、疼痛程度及血清皮质醇浓度两两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1.BMS患者人群存在人格特质方面高神经质的共性。2.BMS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相对升高。3.BMS患者人格特质与血清皮质醇水平、疼痛程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4.BMS的发病可能与应激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学改变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语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BMS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统计
  • 3.2 疼痛部位分析
  • 3.3 局部伴随症状
  • 3.4 BMS患者疼痛程度分析
  • 3.5 BMS患者与对照组的艾森克人格特质分析
  • 3.6 BMS组与对照组血清皮质醇浓度比较
  • 3.7 BMS组血清皮质醇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 3.8 BMS患者血清皮质醇与疼痛程度的相关分析
  • 3.9 BMS患者疼痛程度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一般临床资料的分析
  • 4.2 BMS患者的人格特质因素分析
  • 4.3 BMS患者的血清皮质醇分析
  • 4.4 BMS患者血清皮质醇、疼痛、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 4.5 BMS可能的神经内分泌心理学发病机制
  • 4.6 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清皮质醇与高血压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J]. 医药论坛杂志 2020(08)
    • [2].医学生抑郁与血清皮质醇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 广东医学 2019(02)
    • [3].血清皮质醇鉴别亚健康状态价值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17(01)
    • [4].不同时间睡眠剥夺对健康男性血清皮质醇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3(04)
    • [5].脓毒性休克患儿血清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10)
    • [6].老年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清皮质醇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21)
    • [7].不同判别标准评价午夜血清皮质醇水平在库欣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J]. 海军医学杂志 2015(01)
    • [8].抑郁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皮质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影响[J]. 河北医药 2015(05)
    • [9].实弹射击对新兵心理状态与血清皮质醇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西南军医 2015(06)
    • [10].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及意义[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7)
    • [11].重症肌无力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初步探讨[J]. 儿科药学杂志 2014(05)
    • [12].危重症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变化[J]. 河南医学研究 2014(06)
    • [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皮质醇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研究现状[J]. 广西医学 2013(01)
    • [14].颅脑损伤后病人血清皮质醇的变化规律[J].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3(04)
    • [15].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及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 2013(13)
    • [1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3(08)
    • [17].临床相关因素对早产儿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 儿科药学杂志 2012(01)
    • [18].午夜血清皮质醇对库欣综合征诊断价值的评价[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03)
    • [19].康复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与血清皮质醇激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 中国肿瘤 2012(11)
    • [20].高乌甲素对围术期血清皮质醇与胰岛素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9(04)
    • [21].老年神经衰弱患者血清皮质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的检验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13)
    • [22].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血清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关系的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24)
    • [23].小儿实体肿瘤切除术前后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变化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1(26)
    • [24].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与肾病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25].产后抑郁与血清皮质醇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11)
    • [26].中药肾复康对肾病患儿血清皮质醇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2)
    • [27].硬膜外麻醉对产妇分娩疼痛及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1(31)
    • [28].猪开腹与腹腔镜胚胎移植对围手术期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11)
    • [29].不同时间温针灸对肾阳虚老年人症状及血清皮质醇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3(10)
    • [30].急性创伤患者血清皮质醇和ACTH水平研究[J]. 海南医学 2010(08)

    标签:;  ;  ;  ;  

    灼口综合征患者人格特质、疼痛及血清皮质醇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