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对蜕膜ER、PR的影响及其诱导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米非司酮对蜕膜ER、PR的影响及其诱导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通过对早孕蜕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pec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蜕膜、绒毛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survivin表达的研究,初步探讨米非司酮应用于早孕药物流产的作用机制,并通过本研究探讨米非司酮行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的原因,为防治药物流产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年7月至2005年10月因早孕要求终止妊娠而就诊于本校第一附属医院计划生育门诊的妇女,按自愿分为二组:实验组A(药物流产组,n=30),米非司酮服用方法为第一天10AM服50mg,10PM服25mg,第二天10AM服25mg,10PM服25mg,第二天7AM服25mg,8AM来院口服米索前列醇600ug,观察2至4小时待妊娠囊自然排出后,收集绒毛和蜕膜标本;对照组B(人工流产组1,n=20,术前两小时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200ug;对照组C(人工流产组2,n=20),术前阴道不放置米索前列醇。B、C两组均采用负压吸引行人工流产收集绒毛和蜕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二步法)测定三组早孕蜕膜组织中ER、PR及绒毛、蜕膜组织中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survivin的表达水平。所有药物流产患者要求在药流后第14天回院复诊。结果1与对照组B、C两组比较,A组蜕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两组之间两指标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与对照组B、C两组比较,A组绒毛蜕膜组织中bax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bcl-2、survivin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两组之间两指标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3药物流产完全组与药流不全组比较,两组之间绒毛、蜕膜组织中bcl-2、survivin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绒毛、蜕膜组织中bax和蜕膜组织中ER、PR表达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1米非司酮可能通过降低早孕蜕膜组织中ER、PR的含量从而达到抗早孕的目的。2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提高绒毛、蜕膜组织中bax蛋白含量,降低绒毛、蜕膜组织中bcl-2、survivin蛋白的含量从而达到抗早孕的目的。3药物流产后蜕膜中抑凋亡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相对过强可能导致药流后子宫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

论文目录

  •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正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米非司酮对蜕膜ER、PR的影响及其诱导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