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旱塬退耕还林(草)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以耀州区小丘镇韩家塬为例

渭北旱塬退耕还林(草)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以耀州区小丘镇韩家塬为例

论文摘要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引起的全球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而退耕还林(草)、恢复林草植被是水土流失、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之一。自2001年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草)政策以来,截至目前,退耕还林(草)实施的时间不长。而耀州区小丘镇韩家塬自1972年以来,就已逐步开展退耕还林(草)措施,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设置径流场、走访农户等形式,收集耀州区小丘镇韩家塬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基础性数据资料,并结合能值分析的理论方法,分析该区自退耕还林(草)措施实施后的生态经济效益变化情况,旨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对退耕还林(草)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这对合理实施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黄土高原类似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果的研究与评价提供新的科学评价依据,为同类地区的水土保持与林业生态建设的效益评估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退耕后35龄人工刺槐林地基本上无悬移质形成,而砍伐迹地、裸地有人量的悬移质形成;刺槐林地、砍伐迹地、裸地的平均地表径流量分别为52.51m3、63.65m3、100.96m3,刺槐林地、砍伐迹地径流量分别是裸地的52.01%、63.04%;产沙量分别0.13kg/m3、0.28kg/m3、1.10kg/m3;刺槐林地、砍伐迹地产沙量分别是裸地的11.81%、25.45%;径流系数分别为0.74、0.81、1.10;刺槐林地、砍伐迹地径流系数分别是裸地的51.28%、62.82%;可知,刺槐林地的一部分降雨能够被吸收和转为地下径流,表明刺槐林地的水土保持能力明显好于砍伐迹地、裸地。刺槐地由于根系发达,径流系数、产沙量最小,水土保持能力较强。砍伐迹地由于簇生植物覆盖,水土流失少于裸地,径流量是裸地的63.04%,产沙量是裸地的25.45%,径流系数是裸地的62.82%。由此可见,植被在水土保持中作用很重要。从侵蚀强度来看,裸地为剧烈,砍伐迹地为中度,刺槐林地仅为微度,几乎无侵蚀。(2)退耕前1972年刺槐林地生态系统植被土壤保持价值量为106.32×104元,砍伐迹地植被土壤保持价值量为89.42×104元。而2006年韩家塬刺槐林地生态系统植被土壤保持价值量为108.93×104元,砍伐迹地植被土壤保持价值量为94.17×104元,整个研究区2006年的植被土壤保持价值总量为277.33×104元,总保土价值量比退耕前增加了7.6%,说明退耕还林(草)措施的实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退耕后经济效益显著,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总量减少,但产出量增加。能值总投入为2.99×1017sej,比退耕还林(草)前减少2.60%。其中,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不可更新环境资源能值和工业辅助能能值分别占总投入能值的27.85%、6.58%、30.56%;投入的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能值为9.14×1016sej,主要来自于农用化肥和电力,占总辅助能能值投入的91.57%,化肥能值在工业辅助能值中所占比重较大,达90.15%。退耕后韩家塬总产出能值为6.46×1017sej。从能值产出的组成来看。种植业占3.25%、林果业占94.27%、畜牧业占2.16%、补助款占0.45%,可见能值产出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林地能值从1972年建林场初的1.24×1017sej增加到2006年的6.09×1017sej,增幅高达391%,年均增长速率达9.77%。(4)退耕后韩家塬的农业生态系统优势度由0.423降至0.402,相对较低。主要表现为农产品系统能值产出少,占系统能值总产出的比例过低,虽然退耕后农产品系统能值产出增加了5.17×1017sej,但是2006年农产品能值产出占能值总产出的比例仅为3.25%,所占比重较小,为了提高系统的生产优势度,该区应重视各种产业的协调发展。(5)韩家塬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从退耕前的0.452增加到0.906。表明退耕还草(林)改善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连接网络,加强了系统自控、调节和反馈作用,起到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作用。(6)韩家塬退耕前后的系统可持续发展性能指数分别为1.06和5.34。从数据可以得出,韩家塬经济发展程度不高,还处于欠发达阶段,同时也表明韩家塬环境经济系统承受的压力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该区的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因此,要进一步结合当地的资源,大力发展经济。(7)针对退耕还林(草)措施所产生的效益保护及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晰退耕还林产权,合理确定生态服务的受益主体,建立有效的价值实现机制来进行生态补偿市场化运作的建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退耕还林(草)的进展及对比分析
  • 1.2.2 效益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貌特征
  • 2.1.3 气候特征
  • 2.1.4 土壤特征
  • 2.1.5 流域植被特征
  • 2.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案
  • 3.2.1 径流场的设计
  • 3.2.2 退耕还林(草)的生态效益分析
  • 3.2.3 退耕还林(草)经济效益的分析
  • 3.2.4 能值理论分析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 3.3 技术路线
  • 第4章 退耕还林(草)生态经济效益评估
  • 4.1 退耕还林(草)的生态效益评估
  • 4.1.1 径流场对比分析
  • 4.1.2 集水区对比分析
  • 4.1.3 小结
  • 4.2 退耕还林(草)的经济效益评估
  • 4.2.1 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的测算及结果
  • 4.2.2 植被土壤保持价值量的测算及结果
  • 4.3 退耕还林(草)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评估
  • 4.3.1 能值投入分析
  • 4.3.2 能值产出分析
  • 4.4 退耕还林(草)效益评估
  • 4.4.1 主要能值指标分析
  • 4.4.2 特有指标分析
  • 4.4.3 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分析
  • 第5章 退耕还林的相关机制探讨
  • 5.1 退耕还林(草)中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5.1.1 基层林业单位工作经费及工作负荷的问题
  • 5.1.2 林业经营产权的问题
  • 5.2 退耕还林草工程过程中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
  • 5.2.1 建立退耕还林草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紧迫性和合理性
  • 5.2.2 林业分类经营是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前提
  • 5.2.3 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之处
  • 6.3 尚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退耕还林20年,改变的不只是山水——记宁夏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20年成就摄影展[J]. 宁夏画报 2019(09)
    • [2].对退耕还林问题的几点思考[J]. 现代农村科技 2019(12)
    • [3].宁夏退耕还林20年系列报道(六)让绿树成林让信念诚铭[J]. 宁夏林业 2019(06)
    • [4].“走进绿水青山 聚焦退耕还林”——宁夏开展退耕还林(草)建设20年成就摄影评选活动[J]. 宁夏林业 2019(06)
    • [5].退耕还林后的植物多样性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12)
    • [6].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保障措施探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12)
    • [7].加强低质低效林改造巩固退耕还林成果[J]. 农家参谋 2020(05)
    • [8].范国强:提高退耕还林质量效益[J]. 协商论坛 2020(06)
    • [9].浅谈营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 2020(15)
    • [10].咸阳市退耕还林与生态扶贫效益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 2018(06)
    • [11].基于山地村域耕地质量评价的退耕还林效益研究——以贵州省凯里市大田村为例[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8(06)
    • [12].山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J]. 山西林业 2019(01)
    • [13].辽宁省退耕还林建设管理突出矛盾剖析[J]. 绿色科技 2019(05)
    • [14].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保障措施探究[J]. 农业与技术 2019(15)
    • [15].走进绿水青山 聚焦退耕还林[J]. 宁夏画报 2019(05)
    • [16].张掖市实施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的关系分析[J]. 中国林副特产 2019(04)
    • [17].大石山区写下“绿色传奇”——广西退耕还林20年巡礼[J]. 广西林业 2019(06)
    • [18].临汾市退耕还林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 山西林业 2019(04)
    • [19].老照片中的绿色时光之退耕还林[J]. 林业与生态 2019(07)
    • [20].退耕还林现状及发展对策[J]. 农业工程 2017(06)
    • [21].岷县新一轮退耕还林现状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3)
    • [22].退耕还林经营管护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7(24)
    • [23].巩固好退耕还林成果的建议[J]. 中国农业信息 2017(20)
    • [24].退耕还林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J]. 南方农机 2018(03)
    • [25].论退耕还林与贫困的关系[J]. 种子科技 2018(04)
    • [26].认清新形势 落实新举措 全力推进全省退耕还林建设[J]. 甘肃林业 2018(02)
    • [27].全省2018年新一轮退耕还林稳步推进[J]. 山西林业 2018(02)
    • [28].针对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8(08)
    • [29].辽宁省退耕还林成果巩固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 绿色科技 2018(09)
    • [30].“退耕还林”的重要意义[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8)

    标签:;  ;  ;  ;  ;  

    渭北旱塬退耕还林(草)生态经济效益评价 ——以耀州区小丘镇韩家塬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