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之巧妙

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之巧妙

重庆市渝中区马家堡小学400042

教学情境:潜入文本,聚焦内核

一、品读近义词,欣赏“著名”

1.课文开门见山地告诉我们,戴嵩是……[课件出示句子:唐朝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叫戴嵩。]谁能给这句话中的“著名”换一个近义词?(有名、出名、闻名……)

2.课文第1至4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戴嵩的确是当时一个很有名的大画家呢?请自由小声地读课文,勾画相关句子。

3.学生汇报交流勾画的句子。[课件出示句子:①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②看画的人没有不点头称赞的,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③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4.同学们真棒,老师的问题一提出来,大家都能准确地勾画出句子。

5.看到戴嵩作画如此快速,画技如此高超,围观的人都……(生读“纷纷夸赞”)一位商人称赞道……(生读“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生读“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浓缩为四字词,可以怎么说?(神来之笔。)

6.戴嵩的画人们争相欣赏,有钱人甚至不惜花大价钱购买。那是因为,他有高超的画技,他……所以,戴嵩不愧是……(生读“唐朝著名的画家。”与开头呼应。)

二、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核心目标是:聚焦词语运用,感受人物形象。整个教学过程的四个教学板块,也是紧紧围绕这一核心目标来展开的。实践证明,教学构想和教学操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反思如下:

1.近义词教学。

不同年段,对学生学习的语文学科知识是有所不同的。作为低段的学生,我们就是应该关注学生字、词的积累运用。毕竟,只有抓住低段这一起步阶段,让学生进行大量词语的积累,对于中高段的学习其实是有很大的帮助。

在解读教材时,我就发现本课的近义词是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运用教学的好时机。因此我在这一知识点上着力设计。在本堂课开课之初,我就引导学生朗读文中句子“唐朝著名的画家叫戴嵩。”并适时提出问题,“著名”的意思是什么,学生结合已有的语文学习经验,很快发现“著名”就是有名、出名的意思。其次,在描写周围人赞赏戴嵩的画画得好时,又出现了一组近义词,它们是“称赞”、“夸赞”、“赞扬”,有了开课时的铺垫,学生很快就能明白这三个词语意思相近。教学至此,我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引导学生再往前走了一步,发现近义词的构词规律。我问学生,你能发现这三个词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学生回答,都带有一个“赞”字,教师相机总结,有一些近义词它们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字在词语当中,我们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使我们的近义词越积累越多。学生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调动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又先后说出了“悲伤”、“悲哀”、“悲痛”,“开心”、“开怀”等近义词。

紧接着,我又追问学生,为什么意思相近却又要在文章中用不同的词语表现呢?通过比较,学生自己发现了这样做可以避免内容重复、啰嗦,使语文呈现多样化。

看,这样的教学,既不矫揉造作也不刻意为之,一切水到渠成,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己观察,自己发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展现了教师的价值。

2.关联词教学。

本课两组关联词的学习……一……就……,……一会儿……一会儿……学生学得较为轻松。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一是结合了语境,二是联系了生活。打一个恰当的比方,结合语境是根,联系生活是魂。平时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如果只是单独地把一个个关联词摆在学生面前,请他们造句,好一点的学生还可应付,差一点的就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脱离了语境,脱离了生活,仅仅只是展现出一组组没有灵魂、没有血肉的符号,学生无从下手。

而本课教学,我在语境中出现关联词语,学生对于关联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有所依托,这种感知不是对关联词表示的何种关系的明确辨别,而是一种感受即可。接着再联系生活中学生的一些经历、认知,关联词的运用就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达成了。

总而言之,这堂课我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己任,努力发掘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知识点,使学生在学习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点说明

1.抓“著名”找近义词,既丰富学生的词汇,又让其习得换词理解词义的方法,还让其初步认识汉语中“同一意思,可用多词表达”的语言现象,为后面认识文中的另一组近义词奠定基础。

2.当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了“大价钱”在句子中的意思后,教师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相机生成“价值连城”这个四字词,既扩大词汇,又强调戴嵩的画的确很值钱,同时也为下文名家名画受夸赞,以及出错埋下伏笔。

3.利用“纷纷”一词,相机拓展,既考量学生词语积累的情况,又考察学生寻找近义词的能力,还发展学生开放性的思维。

标签:;  ;  ;  

小学语文低段词语教学之巧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