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三防应急机制建设现状及建议

广东省三防应急机制建设现状及建议

姚韵雪

塘厦镇水务工程建设运营中心523710

摘要:作者从事水利工作已满五年,主要工作属于水利三防方向。文章从广东省三防应急机制的现状、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关的建议等方面介绍了广东省三防应急机制建设现状及建议。本文旨在与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应急机制现状不足建议

一、广东省三防应急机制的建设现状

(1)应急指挥体系

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的总指挥部成立于1950年6月,经过几十年的指挥实践经验,统一指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广东省三防总指挥部(简称省防总)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总指挥,成员单位由驻粤部队、省直有关部门和有关单位组成,下设有办公室(简称三防办)负责防总的日常工作。各级三防办承担本级指挥部信息汇总、综合协调、上传下达等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逐步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上下统一行动、分级分部门负责、军警民协调联动”的防灾减灾应急指挥管理体系。

(2)责任制度体系

按照统一指挥、属地管理、分级分部门负责制的原则,广东省三防应急工作的实行方针是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制定了地区防洪工程行政领导负责制、岗位责任制、防洪责任制以及技术责任制。各防洪工程都设有技术负责人及防汛责任人,防汛责任人由政府行政领导担任,负责工程的应急抢险及除险加固等。各级防办把健全规章制度、自身制度建设、完善工作制度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使得三防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及规范化。

(3)监测预警体系

全省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是负责该工程水雨情及险情信息等应急信息的收集及报告,并在第一时间针对突发险情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置。通过省三防指挥系统建设新建了三防应急预警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气象部门、整合接入水文及各地市已建成的站点,截止2014年报汛站点达约1800个,站网密度达102个/km2,基本可以满足防汛应急的工作需要。建成了PDA应用系统、三防预警系统、洪水预报、大中型水库水雨情遥测系统及台风实时采集分析系统、调度系统,改善了小型水库的通信设备,实现了全省水雨情的实时查询以及洪水预报作业模型化。这些系统的建成应用,加强了水雨情的预警能力和预测预报,水雨情信息得以全面的准确掌握,增强了针对性及防御主动性,为指挥调度决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撑。

(4)应急预案体系

广东省各级的三防部门都建立有“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全省制订有城市防洪预案、大江大河防御洪水方案、大中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防洪预案,沿海地区也编制有防台风预案。《广东省防汛抗旱防风应急预案》于2007年10月颁布及实施,结合实际情况,各市制定了市、县、镇、村四级应急预案台账,务必使责任层层落实,落实到人、包干到户,加强了预案的可操作性,在处置突发险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应急保障体系

省防总组建了省防汛抢险机动队,以及西江、北江防汛抢险机动队,大大增强了工程专业抢险机动力量;省防总和省军区共同组建了省属防汛抢险民兵轻舟机动大队,初步完成了全省的水上救援专业队伍布局。此外,各市、县和重点防洪工程管理单位也相应组建了防汛抢险队伍。为了加强抢险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制定了抢险专业队伍的管理方案。同时定期考核与演练,强化训练,并增置抢险器材与装备,不断提高了协同作战能力及快速反应。

省、市、县的三防部门和防洪工程管理单位逐年添置各类的防汛物资,现今全省共储备近亿元的防汛抢险物资。为规范全省的防汛物资管理工作,近期将出台省级三防物资管理办法。除此以外,还建立及完善了“一网五库”的三防应急工作联络网,建立了三防物资库、三防应急专家库、预案法规库和典型案例库等,使水旱风灾害的防治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

二、三防应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相关政策法规尚未完善

国家早已出台了《防汛条例》和《防洪法》,但广东省至今并未制定有配套法规及实施细则。防汛防风紧急期也只有依靠行政措施来紧急转移危险地带人员等。除此以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防风、防洪的财产保险等扶持政策也尚未制定实施。

(2)三防机构的责任与设置不相适应

广东暴雨、台风、洪涝及干旱等灾害较频繁,三防应急事件频率高、密度大、尤其是增加了自然灾害应急、防御冰冻灾害的工作职能后,三防办涉及面更加广、工作量更加大,因此任务也更加艰巨。但目前各级三防办的级别与人员配置及承担的工作任务并不相称,且实际的到岗人员比编制数少了10%左右,远远不能够满足日趋繁重的防汛抗旱工作;部分的市县三防办甚至还是事业编制,部分乡镇三防机构甚至无专职人员、无编制、无固定场所、无办公经费,这对于三防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

(3)工程防御能力较低

广东省的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欠完善、防御标准低。中小河流防御标准不高,山洪灾害的防御难度较大。目前为止,广东省仍很多大中小型水库尚未完成除险加固达标,还存在部分安全隐患问题;一些排涝装机容量不足、站老化失修,造成个别地方的内涝严重;一些江海堤围堤身较单薄,险段险闸较多,万亩以上的海堤达标率不足。

(4)应急预案仍需进一步细化

由于部分应急防洪防风的预案可操作性不强,所以并未能满足防御多变、复杂、突发的洪水及台风等灾害的需要。大多数沿海市县只有防一般的台风应急预案,对防御超强台风时危险地带人员转移线路、转移人员安置点等没有详细并且可行的应急措施。此外,应对水库垮坝、严重冰冻灾害的预案也是非常缺乏的。

(5)监测预报预警措施有待加强

目前为止,山洪灾害多发地区的水雨情监测站点密度尚未能满足防御工作的需要;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程度和信息整合不高;中小河流水情预报、气象预报、以及对台风的登陆点、影响范围等内容的预报精度还有待提升。部分的小型工程管理人员并未落实,有些小型水库的通信没有得到保障,巡查难以到位,信息的报送工作也难以落实。预警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方法不能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三、三防应急机制相关建议

(1)完善防御自然灾害及事故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出现重大灾害及事故之际,能做到统一指挥,协调各部门与各地区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每一份资源,增强抢险救灾的能力。不断健全及强化防御自然灾害及事故的指挥体系,进一步强化各级管理部门及其成员单位的联动机制及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工作。

(2)完善各类应急预案。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及细化各类应急预案,尤其是要抓好工程应急抢险预案的修改及编制工作,制定防御山洪灾害、超强台风及特大事故的整体预案以及分部门预案等。

(3)应急装备保障。加强在岗三防人员的应急系统实操知识培训、预警判断及发布、事故救援队伍等建设工作,通过日常技能培训等方法提高各类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素质和应急处置能力。各应急指挥机构应该掌握各专业救援装备的储备情况,并必须保证救援装备始终处在随时可以正常使用的状态。各有关部门及电力(通信)企业在利用现有装备的基础上,必须要建立及健全应急保障的调用制度、疏散危险区域人群的数据库,配备相应的救援装备。

(4)加强宣传工作。建立完善的三防优质服务信息报送机制,要定时定点定人全面地报送相关信息,统一发布三防预警的信息。在城镇、农村等各地区广泛开展安全度汛及抗旱等科普常识及防台风宣传。要加强对特大洪涝、旱灾进行会商,分析形势及风雨水情趋势预警的宣传,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以及支持,建立安全度汛观念,相互支持,共同对抗洪涝台风与旱情。

参考文献:

[1]章雪萍,洪日生.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应急机制建设现状及展望[J].中国防汛防旱,2008,(5):14-16.

[2]杨国华,周永章.广东省水旱灾害风险分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灾害学,2005(3):53-55.

[3]谢尚文.防汛物资储备仓库管理现代化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1):189-190

标签:;  ;  ;  

广东省三防应急机制建设现状及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