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的模仿创新战略

论企业的模仿创新战略

论文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技术企业选择什么样的技术创新战略是高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技术创新一经出现,就会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示范作用,那些未获得潜在的超常规利润的企业便会纷纷渴望分享其利,从而形成巨大的模仿高潮。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资源匮乏、技术落后等不利因素所构成的外部环境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的创新进程。这样的环境决定了中国企业在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目标应当是通过市场开拓、节约成本等方式实现自身资源的积累。模仿创新是一种投入少、风险低、温和型的创新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企业创新资金紧缺的局面。因此研究模仿创新问题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现状具有现实意义。而对现有的模仿创新相关研究来看,学者们主要将研究的视角集中于整个经济的宏观层面,而在作为模仿创新主体的企业的研究上略显不足,因此本文选择从企业的层面来对模仿创新战略加以论述。本文首先讨论模仿创新的战略相关问题,探讨了模仿创新的定义、特点、优势、主要类型以及与自主创新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开展模仿创新外部环境分析,讨论中国的模仿创新应该走怎样的路线其次从企业内部资源的角度讨论中国的模仿创新如何实现升级的路线。在宏观、微观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的模仿创新路径与方式的战略性实施进行探讨。分析了企业如何确定模仿创新方式,如何在选择模仿创新方式过程中鉴别优势资源。并就模仿创新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展开了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本文还引入了国内企业的不同类型的模仿创新案例分析,在分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本论文得出了一些结论。本文的主要结论认为:首先,模仿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模仿创新的战略实施,而成功的战略实施要求企业首先对自身优势资源有着清醒地认识,在此认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身企业的模仿创新战略。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以下几点:模仿创新战略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以及企业与产业发展现状的。其次,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企业、人才、企业文化这些企业的软件资源才是决定模仿创新成功的关键。最后,模仿创新战略并不应当是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手段不是目的,企业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实现资源的积累,继而向拥有完整创新链的自主创新战略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的特点:引入创新路径理论,并在该理论的基础上对广东省的宏观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关于中国企业模仿创新战略实施的外部环境分析的结论;引入了模仿创新战略类型的过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模仿创新战略的类型,通过对这些类型有代表性的国内企业的案例分析,发现总结国内企业模仿创新战略实施中的问题与不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点
  • 1.2 研究的框架
  • 1.3 研究的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创新定义
  • 2.2 创新的分类
  • 2.3 模仿创新理论研究
  • 2.3.1 宏观层面的研究
  • 2.3.2 企业层面的模仿创新研究
  • 2.3.3 现存模仿创新战略研究的特点
  • 3 企业模仿创新战略
  • 3.1 模仿创新战略的定义
  • 3.2 模仿创新战略的特点
  • 3.3 模仿创新战略的主要类型
  • 3.3.1 产品模仿创新与过程模仿创新
  • 3.3.2 基于产品与过程的模仿创新的分类
  • 3.4 模仿创新战略与自主创新战略的动态关系
  • 3.5 模仿创新战略的优势劣势
  • 4 模仿创新外部环境分析—以广东经济为例
  • 4.1 广东经济的现状
  • 4.2 广东模仿创新路径分析
  • 4.3 拉美技术发展路径的检讨
  • 4.4 韩国技术创新路径的评析
  • 4.5 外部环境总结分析
  • 5 模仿创新案例分析
  • 5.1 联想营销模仿创新案例分析
  • 5.1.1 联想发展环境的钻石分析
  • 5.1.2 联想营销模式的发展历程
  • 5.1.3 联想的营销模仿创新战略
  • 5.2 华为的案例——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
  • 5.2.1 华为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历史进程
  • 5.2.2 华为从模仿创新走向自主创新的总结
  • 5.3 案例分析总结
  • 5.3.1 联想与华为从模仿创新战略到自主创新战略的模式对比
  • 5.3.2 中国企业在实现模仿创新战略升级过程中面对的问题
  • 6 企业如何实施模仿创新战略
  • 6.1 鉴别实施模仿创新战略中的优势资源
  • 6.2 确定企业模仿创新方式
  • 6.2.1 产品模仿创新战略
  • 6.2.2 流程模仿创新战略
  • 6.2.3 营销模仿创新战略
  • 6.2.4 确定模仿创新方式的总结
  • 6.3 模仿创新战略的实施
  • 6.3.1 人才是实现模仿创新的关键
  • 6.3.2 企业是模仿创新的主体
  • 6.3.3 模仿创新需要向自主创新转化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技术企业投资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 经济与管理 2019(04)
    • [2].并购、融合与高技术企业成长[J]. 宏观经济研究 2019(10)
    • [3].创新型城市高技术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路径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8(11)
    • [4].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的测度及启示[J]. 科学学研究 2018(10)
    • [5].高技术企业知识动员对知识进化的影响路径——知识隐匿中介作用及知识基的调节作用[J]. 科学学研究 2016(12)
    • [6].高技术企业公司创业影响因素探析及模型构建[J]. 科研管理 2016(07)
    • [7].高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 科技视界 2014(35)
    • [8].政府财税政策对高技术企业创新和增长的影响[J]. 科学学研究 2018(12)
    • [9].高技术企业生态战略绩效评价报告信息要素的探讨[J]. 国际商务财会 2018(03)
    • [10].组织关系视角下新创高技术企业间知识流动机理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18(11)
    • [11].高技术企业绩效评价方法[J]. 科技视界 2014(35)
    • [12].试析我国小微型高技术企业税收现状[J]. 税务研究 2015(05)
    • [13].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融合互动的实证研究——以苏州高技术企业为例[J]. 企业经济 2015(07)
    • [14].高技术企业云创新系统构建研究[J]. 管理现代化 2014(02)
    • [15].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J]. 河南科技 2014(10)
    • [16].高技术企业集群的创新机理与创新机制探讨[J]. 商业时代 2014(18)
    • [17].郑重声明[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03)
    • [18].技术进步对高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J]. 企业经济 2012(06)
    • [19].高技术企业知识产权开发动力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09)
    • [20].高技术企业生存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11)
    • [21].基于创新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治理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07)
    • [22].高技术企业集群的知识联盟研究框架[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7)
    • [23].中小高技术企业国际营销战略研究[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 [24].中小高技术企业融资途径研究[J]. 河南科技 2010(23)
    • [25].知识溢出对高技术企业集群集聚效应的影响研究——以杭州软件企业集群为例[J]. 特区经济 2009(04)
    • [26].政府在高技术企业集群知识流动中的作用[J]. 中国行政管理 2009(03)
    • [27].高技术企业间协同与竞争的自组织分析[J]. 企业活力 2008(12)
    • [28].民营高技术企业发展及存在问题[J]. 中国国情国力 2008(02)
    • [29].基于知识创造的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投资模型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 2018(03)
    • [30].高技术企业公司创业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 2016(04)

    标签:;  ;  ;  

    论企业的模仿创新战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