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申报》看清末民初中国报纸通讯文体的发展(1896-1915)

从《申报》看清末民初中国报纸通讯文体的发展(1896-1915)

论文摘要

报纸是近现代中国主要的新闻传播方式之一,无数珍贵的史料都是通过报纸这一媒介得以传播、保存,并流传至今,为后人审视中国的过往提供可靠依据。作为承载这些历史痕迹的载体,报纸上的各种新闻文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记录方式将当时的新闻时事呈现在报纸媒体上,为读者展示了许许多多远在千里之外的生活图景、战争场面和风土人情。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领域越来越宽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密切。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视域拓宽,也更加加深了对信息的依赖。由于各方对于报纸的需求不同,使得报纸文体在应对不同需求时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就是报纸文体开始分化的萌芽。通讯,作为报纸文体的种类之一,也就在那时开始,逐步从消息中分化出来,从古典文学的影响下剥离出来,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最终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报纸文体形式。论文研究的总体框架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追溯通讯文体的源头,对中国古典文学著作与当今的通讯文体特征作以比较,发现其中带有的通讯色彩,指出近代报纸产生早期的新闻作品是通讯文体的过渡形式,并就近代报纸产生以来所刊出的带有通讯色彩的典型新闻作以评述。第二章至第四章按照通讯文体发展变化的三种形态,划分为三个时期分别研究。每一章节都首先简要介绍该时期的时代背景和《申报》的新闻文体及两次变革的基本情况,并就各时期通讯文体的不同特点单独论述。第二章为新闻记事时代(1896-1904),对尚处于萌芽期的通讯文体与消息体裁进行比较,指出二者界线的模糊之处,并举例论述当时通讯文体所带有的古典文学特点。第三章为纪实通讯时代(1905-1911),论述通讯与消息完全分离,产生了新的文体形式,内容更加细致,种类也日渐丰富,出现了通讯体裁的最初分类。第四章为解释性通讯时代(1912-1915),这是通讯完全独立为一个报纸文体的重要时期。伴随着报纸现代化气息的不断浓厚,为通讯专门开辟的报纸专栏开始出现,以黄远生为始祖的“印象派”记事将作为专题在这一章加以论述。对于1896-1915年《申报》通讯文体变革的梳理研究,可以得到两方面的启示:第一,通讯文体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式的发展过程,它以中国古典文学为基础,在表现形式上既借鉴文学的优点,又摒弃其不适应报纸这种传播媒介的缺点,最终得以独立;第二,这个时期通讯文体的变革是一个近代化和独立化的过程,到了“远生通信”产生以后,才真正完成了与古典文学、消息文体的彻底分离,并迈入了现代化发展的新时代。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研究意义及内容
  • 0.2 文献综述
  • 0.3 研究特色与创新
  • 0.4 概念界定及问题说明
  • 1 通讯文体溯源
  • 1.1 古典文学中通讯的影子
  • 1.2 过渡形式的典范
  • 2 新闻记事时代(1896-1904 年)
  • 2.1 时代背景及《申报》文体发展状况
  • 2.2 界线模糊的消息和通讯
  • 2.2.1 新闻基本要素从缺失到齐备
  • 2.2.2 字数上的些微差别
  • 2.2.3 没有“新闻味儿”的标题
  • 2.3 连载式的通讯报道
  • 3 纪实通讯时代(1905-1911 年)
  • 3.1 时代背景及《申报》文体发展状况
  • 3.2 从消息中剥离而出的通讯
  • 3.2.1 从“文艺味儿”到“新闻味儿”——标题的变化
  • 3.2.2 “配合默契”的消息和通讯
  • 3.2.3 新闻文体分类突显通讯独立性
  • 3.3 通讯文体的最初分类
  • 3.3.1 事件通讯
  • 3.3.2 情况通讯
  • 3.3.3 两类通讯的共同缺陷
  • 4 解释性通讯时代(1912-1915 年)
  • 4.1 时代背景以及《申报》报纸文体的发展状况
  • 4.2 “印象派记事”
  • 4.3 黄远生和他的“远生通信”
  • 4.3.1 多种写法融于一体
  • 4.3.2 整合材料深入分析
  • 附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提倡一种新学术文体[J]. 中小学管理 2019(03)
    • [2].《文体楼》[J]. 艺术科技 2019(04)
    • [3].互助文体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推动产业发展[J]. 中国土族 2019(03)
    • [4].费县文体中心[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18(01)
    • [5].蛇口街道文体中心设计[J]. 世界建筑导报 2018(05)
    • [6].论中国早期文体观念的发生[J]. 文艺理论研究 2016(06)
    • [7].论先秦的文体并称与文体观念[J]. 文学遗产 2017(03)
    • [8].文学翻译的秩序与文体再现[J]. 文学教育(上) 2017(09)
    • [9].思想与文体——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J]. 学术研究 2017(09)
    • [10].文体群星光芒璀璨[J]. 湖北画报(上旬) 2018(12)
    • [11].关注文体 浅浅教学[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08)
    • [12].浅谈“文体不限”[J]. 成功(教育) 2011(04)
    • [13].对网络流行文体的解读与思考[J]. 东西南北 2018(14)
    • [14].“文体自选”情形下如何做到“文体明确”[J]. 考试与评价 2017(09)
    • [15].文体自定“四优先”[J]. 初中生必读 2010(03)
    • [16].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J]. 晋城政务 2008(01)
    • [17].文体不限≠无视文体[J].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2019(06)
    • [18].“淡化文体”应该缓行[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03)
    • [19].散文诗文体小议[J]. 散文诗世界 2009(04)
    • [20].散文的本质与文体异化[J]. 创作评谭 2010(01)
    • [21].论俳谐文的复合型文体特质[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2].论严复的翻译文体观及其社会反响[J]. 闽台文化研究 2017(01)
    • [23].先秦礼学与文体批评[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5(05)
    • [24].明中后期官方“正文体”奏议及行政运作[J].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0(01)
    • [25].文体出新常见类型例谈[J]. 课外语文 2020(26)
    • [26].文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以村上文学及其翻译为中心[J].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19(01)
    • [27].符合文体要求升格导练[J]. 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 2009(Z2)
    • [28].明晰与超越——基于文体教学的思考[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4(12)
    • [29].那些“跨界”从政的文体明星[J]. 时代邮刊 2018(08)
    • [30].从“审视文体演变的三种角度”来看文体演变与语境的关系[J]. 青年文学家 2015(02)

    标签:;  ;  ;  ;  ;  

    从《申报》看清末民初中国报纸通讯文体的发展(1896-1915)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