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灭菌环境论文-高大文,文湘华,钱易

非灭菌环境论文-高大文,文湘华,钱易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灭菌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非灭菌条件,脱色

非灭菌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高大文,文湘华,钱易[1](2007)在《自然(非灭菌)环境白腐真菌降解活性艳红染料》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碳氮摩尔比分别为56/2.2和28/44的液体培养基,进行了白腐真菌在非灭菌环境条件下对活性艳红染料的脱色实验.结果显示,在非灭菌环境下,限氮液体培养基(C/N摩尔比为56/2.2)中的白腐真菌对活性艳红具有很高的脱色率,脱色率最高达到92%;而限碳液体培养基(C/N摩尔比为28/44)很容易感染葡萄球菌等细菌,从而使脱色反应停止.而且,感染细菌的体系pH变化很大,脱色第4天时,pH已升高到9.31,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限碳反应体系发生了染菌现象.因此,初步确定在非灭菌环境中,限氮液体培养基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菌生长,而限碳液体培养基很容易感染细菌.(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B辑:化学)》期刊2007年04期)

曾永刚[2](2007)在《非灭菌环境下固定化白腐真菌抑菌策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分泌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在严格灭菌条件下可以降解多种染料,而在非灭菌条件下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案例基本没有,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呢?答案是染菌,一旦降解体系染菌较重,白腐真菌的生长、产酶及对染料的降解效率均受到急剧影响。然而,采用实验室研究中普遍使用的灭菌手段来解决染菌问题显然在实际工程中行不通,因为它将大大提高工艺的运行成本。因此,染菌问题成为制约其实际应用的瓶颈因素,能否解决白腐真菌降解含染料废水过程中的染菌问题是该工艺能否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主要从载体角度出发,开展了非灭菌环境下固定化白腐真菌抑菌策略的研究。旨在建立非灭菌环境下固定化白腐真菌处理含染料废水的控制策略,并揭示在非灭菌环境下抑菌载体的抑菌机理,为最终解决白腐真菌染菌问题奠定基础,从而加快白腐真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进程,使其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多因素正交试验以锰过氧化物酶(MnP)为评价指标,在选定的4种惰性载体中筛选出最佳抑菌固定化培养方案为:载体材料聚氨酯泡沫、载体大小1.0×1.0×1.0cm~3、载体质量1.2g、载体形状叁棱柱。(2)与悬浮培养相比,在非灭菌环境下,最佳抑菌固定化培养方案能很好的抑制酵母菌和球杆菌等杂菌,使体系pH趋于稳定,加快碳氮营养成分的消耗速率,使产酶期和酶活高峰期提前,并提高酶活产量(MnP为683U/L),使其在非灭菌环境下降解活性染料K-2BP时获得了与灭菌环境相当的较高脱色率,24h的脱色率达68.21%,3d脱色率达93.5%,比悬浮培养的3d脱色率高80%,且运行周期缩短了3d。(3)在非灭菌环境下,不同染料投加时间对白腐真菌的生长状况、菌体与载体的结合度、体系的抑菌效果、酶活高峰值及酶活下降幅度和速率均有显着影响。(4)在非灭菌环境下,不同染料投加时间对体系的脱色效果有高度显着的影响。越靠近产酶高峰期投加染料的体系,其24h脱色率和最高脱色率均较高(第2d、3d、4d投加染料体系的24h脱色率分别为68.21%、57.47%、55.60%,最高脱色率分别为94.69%、93.65%、88.64%),反之则越低(第5d投加染料体系的24h脱色率和最高脱色率分别为49.57%和57.56%)。从脱色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看,体系脱色率的突跃主要集中在投加染料后的24h内,随后脱色率缓慢增加,至48h基本达到最高值。(5)在非灭菌环境下,采用最佳抑菌固定化培养方案,在白腐真菌培养第2d或3d投加染料可获得理想的脱色率,从而使整个固定化培养白腐真菌降解染料体系运行时间由原来的10d以上缩短至4~5d。(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07-04-01)

高大文,文湘华,周晓燕,曾永刚,钱易[3](2005)在《非灭菌环境投加染料时间对白腐真菌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氮限制液体培养基 (C N =5 6 8 7)研究了非灭菌环境投加染料时间对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降解活性艳红K 2BP染料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纯培养 2d和 3d后 ,在非灭菌环境投加活性艳红K 2BP染料的体系脱色率与在灭菌环境投加该染料的体系基本相当 ,其 5d脱色率在 90 %以上 ;而纯培养 1d时在非灭菌环境投加染料体系的脱色率却只有 81% .引起纯培养 1d体系脱色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活性艳红K 2BP对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和反应体系感染了酵母菌 .但是 ,如果纯培养延长至 2d以后 ,由于白腐真菌菌丝体已在体系内占优势 ,尽管在非灭菌环境下还有酵母菌侵入 ,但它不会占优势 ,从而也就不会影响白腐真菌对染料的降解作用 .因此 ,在氮限制液体培养基中 ,只要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在反应体系占优势 ,就可以适当缩短纯培养时间 ,提前在非灭菌环境投加染料 ,使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的培养和对活性染料的脱色同步进行(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高大文,文湘华,周晓燕,钱易[4](2004)在《不同C/N比液体培养基对非灭菌环境P.chrysosporium脱色活性艳红K-2BP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摇瓶试验研究了不同C/N比液体培养基对非灭菌环境P.chrysosporium脱色活性艳红K-2BP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P.chrysosporium孢子作为种子在非灭菌环境进行培养时,碳氮比分别为56/2.2、56/5.4和56/8.7mM的液体培养基在培养第2天全部感染酵母菌,使得后续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效果受到了极大影响,3d的脱色率接近0;而采用灭菌环境培养P.chrysosporium非灭菌环境对活性艳红K-2BP进行脱色的方法却获得了较好的脱色效果,3种碳氮比液体培养基中的P.chrysosporium对活性艳红K-2BP 1d的脱色率均在70%以上,与灭菌环境培养灭菌环境脱色方法所获得的脱色率基本相当;其中C/N=56/8.7mM的液体培养基培养的P.chrysosporium在非灭菌环境对活性艳红K-2BP的脱色效果最好,其1d和3d的脱色率分别在79%和87%以上。3种液体培养基虽然在脱色后期也同样感染了酵母菌,但含量很少,没有影响脱色效果。因此,当采用P.chrysosporium孢子作为种子培养P.chrysosporium时,只有在灭菌环境培养P.chrysosporium使其菌丝体形成并在整个系统占优势,才能使其在非灭菌环境对活性艳红K-2BP具有较高的脱色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期刊2004-10-01)

高大文,文湘华,周晓燕,曾永刚,钱易[5](2004)在《染料投加时间对非灭菌环境白腐真菌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氮限制液体培养基(C/N=56/8.7mM)研究了不同染料投加时间对非灭菌环境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降解活性艳红K-2BP染料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灭菌培养2d和3d后在非灭菌环境投加活性艳红K-2BP染料的体系脱色率与灭菌环境投加该染料的体系基本相当,在第5d时其脱色率在90%以上;而灭菌环境培养1d后非灭菌环境投加染料体系的脱色率只有81%。引起灭菌培养1d后非灭菌环境投加染料体系脱色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活性艳红K-2BP对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生长有抑制作用和反应体系感染了酵母菌。但是,灭菌培养2d以后,由于白腐真菌菌丝体已在体系内占优势,尽管在非灭菌环境还有酵母菌侵入,但它不会占优,从而也就不会影响白腐真菌对染料的降解作用。因此,在氮限制液体培养基降解活性艳红K-2BP染料体系中,只要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反应体系占优势,就可以适当缩短灭菌培养时间,提前投加染料使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培养-脱色同步进行,该方法不仅有利于降低由灭菌条件带来的运行成本,而且可以简化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操作。该方法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白腐真菌处理技术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9-01)

非灭菌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内外研究表明,白腐真菌分泌的木质素降解酶系在严格灭菌条件下可以降解多种染料,而在非灭菌条件下将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案例基本没有,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呢?答案是染菌,一旦降解体系染菌较重,白腐真菌的生长、产酶及对染料的降解效率均受到急剧影响。然而,采用实验室研究中普遍使用的灭菌手段来解决染菌问题显然在实际工程中行不通,因为它将大大提高工艺的运行成本。因此,染菌问题成为制约其实际应用的瓶颈因素,能否解决白腐真菌降解含染料废水过程中的染菌问题是该工艺能否应用到实际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主要从载体角度出发,开展了非灭菌环境下固定化白腐真菌抑菌策略的研究。旨在建立非灭菌环境下固定化白腐真菌处理含染料废水的控制策略,并揭示在非灭菌环境下抑菌载体的抑菌机理,为最终解决白腐真菌染菌问题奠定基础,从而加快白腐真菌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进程,使其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更大的现实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多因素正交试验以锰过氧化物酶(MnP)为评价指标,在选定的4种惰性载体中筛选出最佳抑菌固定化培养方案为:载体材料聚氨酯泡沫、载体大小1.0×1.0×1.0cm~3、载体质量1.2g、载体形状叁棱柱。(2)与悬浮培养相比,在非灭菌环境下,最佳抑菌固定化培养方案能很好的抑制酵母菌和球杆菌等杂菌,使体系pH趋于稳定,加快碳氮营养成分的消耗速率,使产酶期和酶活高峰期提前,并提高酶活产量(MnP为683U/L),使其在非灭菌环境下降解活性染料K-2BP时获得了与灭菌环境相当的较高脱色率,24h的脱色率达68.21%,3d脱色率达93.5%,比悬浮培养的3d脱色率高80%,且运行周期缩短了3d。(3)在非灭菌环境下,不同染料投加时间对白腐真菌的生长状况、菌体与载体的结合度、体系的抑菌效果、酶活高峰值及酶活下降幅度和速率均有显着影响。(4)在非灭菌环境下,不同染料投加时间对体系的脱色效果有高度显着的影响。越靠近产酶高峰期投加染料的体系,其24h脱色率和最高脱色率均较高(第2d、3d、4d投加染料体系的24h脱色率分别为68.21%、57.47%、55.60%,最高脱色率分别为94.69%、93.65%、88.64%),反之则越低(第5d投加染料体系的24h脱色率和最高脱色率分别为49.57%和57.56%)。从脱色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看,体系脱色率的突跃主要集中在投加染料后的24h内,随后脱色率缓慢增加,至48h基本达到最高值。(5)在非灭菌环境下,采用最佳抑菌固定化培养方案,在白腐真菌培养第2d或3d投加染料可获得理想的脱色率,从而使整个固定化培养白腐真菌降解染料体系运行时间由原来的10d以上缩短至4~5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灭菌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高大文,文湘华,钱易.自然(非灭菌)环境白腐真菌降解活性艳红染料[J].中国科学(B辑:化学).2007

[2].曾永刚.非灭菌环境下固定化白腐真菌抑菌策略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

[3].高大文,文湘华,周晓燕,曾永刚,钱易.非灭菌环境投加染料时间对白腐真菌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5

[4].高大文,文湘华,周晓燕,钱易.不同C/N比液体培养基对非灭菌环境P.chrysosporium脱色活性艳红K-2BP的影响研究[C].第二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2004

[5].高大文,文湘华,周晓燕,曾永刚,钱易.染料投加时间对非灭菌环境白腐真菌降解活性染料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第七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04

标签:;  ;  ;  ;  ;  

非灭菌环境论文-高大文,文湘华,钱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