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探讨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探讨

(新邵县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日至2017年7月10日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消化性溃疡为肝硬化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占55.00%;A级死亡率与B级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x2=6.812,p=0.009),A级死亡率与C级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x2=6.237,p=0.013),B级死亡率与C级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x2=6.817,P=0.009);春、冬季发病率与夏、秋季发病率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x2=50.00,p=0.001),夏季与秋季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2,p=0.285)。结论早期查明病因、及时正确的治疗对提高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预后判断十分重要。

关键词:肝硬化;消化道出血;非静脉曲张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肝病,症状早期有肝炎表现,晚期有肝功能损害及门静脉高压。肝硬化疾病容易引发上消化道出血[1],病情较急,变化快,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患者出血的原因不仅有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也有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原因不同,其治疗方式也不同。因此,早期明确诊断,给予积极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对2015年4月2日至2017年7月10日期间收治100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现将详情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日至2017年7月10日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50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5.4±11.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5.4±1.5)年,详细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且所有患者均统一签署自愿研究同意书。

1.2方法

100例患者入院后,接受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查,行胃镜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剖腹探查、结肠镜探查手术,查明病因,收集参与研究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研究后,清查各项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出血的原因、肝功能分级的构成等。

1.3观察指标

分析肝硬化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分级和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分布。

⑴造成肝硬化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有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血管性病变、幽门管溃疡、胃癌、胃溃疡、复合性溃疡等。

⑵根据Child-Pugh对100例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可分为A级、B级和C级。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加以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为单位,采用卡方进行检验,若P<0.05,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肝硬化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消化性溃疡为肝硬化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占55.00%(55/100),其余病因包括:胃癌、急性胃黏膜病变、幽门溃疡等,其中胃腔内充气足够,但幽门肿胀、关闭或变形狭窄,胃镜难以通过,视为幽门通过障碍,详情可见表1。

表1病因分析

2.3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分布

春季发病40例(40.00),夏季发病10例(10.00),秋季15例(15.00),冬季35例(35.00),春、冬季发病率与夏、秋季发病率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x2=50.00,p=0.001),夏季与秋季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2,p=0.285)。

3结论

肝硬化属于慢性进行性肝病,由多种病因或一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后,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2],引起肝硬化的病因较多,一般分为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营养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循环障碍、代谢障碍、血吸虫病等,临床上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数降低)、肝功能实验(失代偿期血清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等)、病原学检查(HBV-M或HCV-M或HDV-M阳性)、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和其他免疫学检查)等进行确诊[3],肝硬化引起并发症的死亡率较高,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静脉曲张等,若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容易引发肝功能衰竭或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据相关研究显示,引发肝硬化合并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性胃病,引起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血管性病变、幽门管溃疡、胃癌、胃溃疡、复合性溃疡等,若患者的出血次数过多,患者的凝血机制将会降低,容易提升患者机体的尿素氮含量,大大提高了消化道出血的止血难度[4]。本文研究表明,消化性溃疡为肝硬化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占55.00%;A级死亡率与B级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x2=6.812,p=0.009),A级死亡率与C级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x2=6.237,p=0.013),B级死亡率与C级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x2=6.817,P=0.009);春、冬季发病率与夏、秋季发病率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x2=50.00,p=0.001),夏季与秋季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42,p=0.285)。由此说明,与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相比,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原因复杂,出血部位分散,给临床确诊和治疗增加了难度,而主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早期正确的诊断对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而且预后有与肝功能受到损伤的程度有关,肝功能的级数越高,患者的肝功能越差,病死率越高;春冬季是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5]。

综述所述,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的早期确诊和治疗十分重要,在春冬季节患者应格外注意,加强保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和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潘清文,叶永生,朱柏桂.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12):29.

[2]刘万军.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22):38+40.

[3]董宪波.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23):74-76.

[4]王雪.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0):119-120.

[5]刘吉祥,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及治疗方法[J].中国肝脏病杂志,2016,02(8):86-89.

标签:;  ;  ;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