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在肝细胞癌复发及转移的作用研究

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在肝细胞癌复发及转移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全球第三位,在我国居恶性肿瘤第2位。虽然近年来肝癌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但根治性切除术后极高的复发转移率是影响肝癌疗效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障碍。因此,探索肝癌复发转移的机制,寻找有效的靶向治疗是进一步提高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2006年,Takahashi和Yamanaka将OCT4、SOX2、C-MYC和KLF4四个转录因子导入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成功获得类似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的多能干细胞,命名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2007年,威斯康辛大学Thomson研究小组也报道了成功诱导胎儿体细胞转化为具有干细胞基本特征的人类iPS细胞,所不同的是他们使用慢病毒作为载体,选择了0CT4、SOX2、NANOG、LIN28等4个基因进行转录。这一类由成熟组织细胞经重新编程后转化而成的干细胞,被证实与真正的胚胎干细胞具有一样的分化潜能。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之间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它们都具有自我复制,无限增殖,多向分化的潜能,相似的信号传导通路既调节胚胎干细胞也调节肿瘤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可以推测,如果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源于肿瘤干细胞的存在,那么在干细胞中维持其分化增殖潜能的相关基因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一定在肿,瘤的复发及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果肝细胞癌中存在这样一群0CT4、SOX2、C-MYC、KLF4、NANOG, LIN28高表达的细胞,这些细胞可能是具有自我更新和无限增殖的潜能的“干细胞样细胞”,而这样一群干细胞的存在必将成为肿瘤手术,放化疗后复发及转移的根源。本研究通过Western blot, Quantitative RT-PCR(Realtime 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OCT4、SOX2、C-MYC、KLF4、NANOG,LIN28在肝癌细胞系及肝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明确其在肝细胞癌复发及转移中的作用,进一步探索肝癌干细胞标志物,为肝癌的复发转移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第一部分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在肝癌细胞系的表达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在肝正常细胞株中及不同侵袭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株中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的差异表达。方法:提取正常肝细胞株7701,低侵袭转移潜能细胞株HepG2, SMMC7721,MHCC97L,高转移潜能细胞株MHCC97H,HCCLM3细胞蛋白及RNA,通过Western blot及Realtime RT-PCR实验检测六个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在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株中的差异表达,明确其与肝细胞癌转移潜能的关系。结果:Western blot及Realtime RT-PCR证实,转录因子0CT4,NANOG在肝癌细胞株中,其表达水平随着肝癌转移潜能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而SOX2的表达也随着肝癌转移潜能升高而升高,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12)。本实验证明了六个转录因子中,OCT4,SOX2,NANOG三个转录因子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癌的转移潜能升高相关。第二部分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关系目的:研究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的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提取57例06年至08年在肝癌研究所行肝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肿瘤组织中的RNA,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复发分为2组:未复发组及复发组,进行Realtime RT-PCR实验,检测六个转录因子在复发及未复发患者肿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结果:OCT4及NANOG mRNA的表达在复发组患者中高于非复发组,但样本量较小,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而SOX2,KLF4,C-MYC及LIN28mRNA在复发组患者的表达低于未复发组。本部分实验发现0CT4及NANOG mRNA在复发组患者中的表达高于未复发组患者,虽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但结合第一部分研究结果,提示OCT4及NANOG转录因子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肝细胞癌的复发转移相关。第三部分转录因子0CT4,NANOG与肝细胞癌术后复发转移,预后的关系目的:验证转录因子0CT4,NANOG与肝癌术后复发、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4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进行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肝细胞癌患者标本323例,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OCT4,NANOG在肝癌组织芯片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肝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323例患者癌旁的组织芯片中OCT4,NANOG的表达明显低于癌组织的表达。癌组织当中,OCT4胞核阳性表达的患者为78.4%,核表达率为0.5%-24.6%,平均7.6%;NANOG胞核阳性表达的患者为69.4%,核表达率为1%-12.4%,平均为5.4%。OCT4及NANOG的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的AFP、GGT、肿瘤大小、数目、包膜、分化、癌栓、TNM分期均无明显关系,而0CT4及NANOG的联合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P=0.03),血管侵犯相关(P=0.006)。生存分析提示0CT4及NANOG联合阳性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术后因肿瘤死亡的患者死亡的风险为后者的1.9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0CT4阳性(P=0.03)、NANOG阳性(P=0.005)是肝细胞癌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OCT4及NANOG的独立阳性表达尽管不是肝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但0CT4,NANOG共同阳性表达是肝细胞癌预后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OCT4阳性的患者术后1年,3年,5年复发率高于OCT4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NANOG的阳性表达的患者术后复发率亦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9)。OCT4及NANOG双阳性表达的患者复发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OCT4阳性/OCT4&NANOG阳性表达是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5,P=0.007)。结论OCT4, NANOG为维持胚胎干细胞无限增殖,自我更新潜能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转录因子。两个转录因子在高侵袭转移肝癌细胞系中表达明显增高,且其共同阳性表达与肝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差密切相关,提示肝癌组织可能中存在联合表达OCT4及NANOG的“肿瘤干细胞”样细胞,此类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潜能,可能是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根源。OCT4及NANOG可能成为肝癌干细胞标志物及肝癌靶向治疗的新靶点。创新点1.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六个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在肝癌细胞系及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发现维持胚胎干细胞无限增殖潜能的关键转录因子OCT4及NANOG与肝癌的复发转移及预后不佳相关。2.为肝癌复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药物研发方面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应用分析[J]. 当代化工研究 2019(01)
    • [2].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19(10)
    • [3].生殖衰老的生育困境(下)[J]. 人人健康 2017(09)
    • [4].全球首例血液与大脑屏障建模成功[J]. 大众科学 2017(05)
    • [5].化学小分子诱导多能干细胞过程染色质可及性动态变化规律[J]. 科学新闻 2019(02)
    • [6].抑瘤素M促进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向心肌分化[J].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7(10)
    • [7].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康医学 2015(14)
    • [8].抑制p53-p21通路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生成[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01)
    • [9].研究发现诱导多能干细胞可用作癌症疫苗[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8(01)
    • [10].用诱导多能干细胞能再生完整皮肤[J].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6(02)
    • [11].为了中国科技人的光荣与梦想[J]. 国际人才交流 2019(12)
    • [12].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滋养层对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的作用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7(10)
    • [13].人卵泡壁层颗粒细胞源性非整合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制备[J]. 生殖医学杂志 2017(04)
    • [14].趣闻[J]. 知识就是力量 2018(05)
    • [15].诱导多能干细胞机理与技术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J]. 广东科技 2010(15)
    • [16].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在诱导多能干细胞成釉分化中的作用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9(05)
    • [17].诱导多能干细胞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8(11)
    • [18].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药物肝损伤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6(11)
    • [19].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及其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 遗传 2020(11)
    • [20].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医学方面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9(13)
    • [21].基因编辑与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联合应用[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9(10)
    • [22].抗坏血酸与基因表达研究新进展[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40)
    • [23].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率及安全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09)
    • [24].首次诱导多能干细胞产生杀死肿瘤细胞的成熟T细胞[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9(02)
    • [25].一种细胞“返老还童”机制被发现[J]. 老同志之友 2013(17)
    • [26].诱导多能干细胞首次获批进行人体实验[J]. 中国农村科技 2014(10)
    • [27].为细胞重新“编程”——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J]. 生命世界 2012(12)
    • [28].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06)
    • [29].整合分析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患者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在神经元分化中的转录组变化[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6(12)
    • [30].从山中伸弥的专利描述看诱导多能干细胞[J].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04)

    标签:;  ;  ;  ;  ;  ;  

    诱导多能干细胞转录因子在肝细胞癌复发及转移的作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