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地坑窑居营造技术研究 ——以三门峡陕县凡村地坑窑居为例

豫西地坑窑居营造技术研究 ——以三门峡陕县凡村地坑窑居为例

论文摘要

本论文隶属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项目代码2006BAJ04AO2,同时结合导师建议后自选。由于近代工业革命促进了整个社会物质、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发展,将人类的物欲推向极致,对地球及其周围环境前所未有的不间断索取,已经导致人类自身濒临生存的危机。可持续发展观正是总结了人类发展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情况下提出来的。生态学的产生,并得到各个学科的融入而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所面临的生存窘境并积极探索和期望找到解决的方案。文章从生态学与民居聚落的关系,运用生态学的原理,阐述豫西塬上民居的特点,详细剖析豫西塬上民居一地坑窑居的落成和发展。文章基于生态学视野,以聚落生态学内容和理论为原则,通过具体分析地坑窑居聚落形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具体针对三门峡陕县凡村地坑窑居的营造,从窑居聚落和宅形的选择到窑居单体各个部分的详细营造技术,做出一步步的剖析。文章试图整理出豫西地坑窑居的详细营造技术做法,并阐明在传统民居聚落中所蕴含的生态学内涵,用生态和技术的眼光审视传统民居聚落的生成和发展,以期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能走向一个新的研究层次。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和附表清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文选题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目前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读
  • 1.4.2 实地勘察
  • 1.4.3 调研访谈
  • 1.4.4 归纳总结
  • 1.5 论文框架
  • 2 生态学与乡土聚落研究
  • 2.1 生态学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
  • 2.2 生态学原理
  • 2.2.1 系统与平衡
  • 2.2.2 循环与再生
  • 2.2.3 适应与共生
  • 2.3 聚落的生态学研究
  • 2.3.1 聚落与生态学
  • 2.3.2 聚落生态学的内容和理论原则
  • 2.4 小结
  • 3 豫西地坑窑居
  • 3.1 豫西黄土地区的自然环境
  • 3.1.1 气候因素
  • 3.1.2 地理因素
  • 3.2 豫西黄土民居特点及风土人情
  • 3.2.1 豫西黄土地区民居
  • 3.2.2 风土人情
  • 3.3 豫西地坑窑居的建筑特点
  • 3.3.1 地下"四合院"
  • 3.3.2 融入大地的减法空间
  • 3.3.3 冬暖夏凉的生态住居
  • 3.4 小结
  • 4 豫西地坑窑居的营造
  • 4.1 "相地"聚落的选择
  • 4.1.1 聚落选址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 4.1.2 聚落建设中的自组织性特点—协调
  • 4.2 "谋宅"地坑院宅形的选择
  • 4.2.1 宅位的选择
  • 4.2.2 宅形的确定
  • 4.2.3 宅与宅之间的关系权衡
  • 4.3 豫西三门峡陕县凡村地坑院
  • 4.3.1 凡村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 4.3.2 凡村地坑院的现状
  • 4.4 地坑院单体的营造与施工
  • 4.4.1 挖坑院
  • 4.4.2 打窑
  • 4.4.3 剔窑及泥窑
  • 4.4.4 细部做法及装修装饰
  • 4.5 地坑院细部营造技术
  • 4.5.1 土作
  • 4.5.2 木作
  • 4.5.3 砖石作
  • 4.6 小结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参考书籍
  • 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非正式出版物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录一:2008陕县塬上村落国际研讨会阶段成果(1)
  • 附录二:2008陕县塬上村落国际研讨会阶段成果(2)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北方平原地区农村集成化现代下沉式窑居住宅模式改进和扩展模式探究[J]. 山西农经 2019(23)
    • [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县郝家窑村窑居建筑形态及建造技术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3].冲孔桩施工对邻近土窑洞影响的监测与窑居加固浅析[J]. 低温建筑技术 2020(09)
    • [4].北方平原地区农村集成化新下沉式窑居住宅模式新思路[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20)
    • [5].关于窑居城镇的规划建设研究——以甘泉县为例[J]. 河南科技 2015(07)
    • [6].基于三维模型的衬砌生土窑居稳定性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01)
    • [7].陕北窑居文化探析[J]. 西部学刊 2014(02)
    • [8].绿色窑居动态弹性空间的拓扑形态设计研究[J]. 建筑科学 2011(08)
    • [9].黄土窑居自支撑结构体系的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9(02)
    • [10].榆林地区传统窑居绿色再生技术探析[J]. 价值工程 2016(02)
    • [11].绿色窑居气候界面的形态模型菜单研究[J]. 建筑学报 2012(10)
    • [12].榆林南部城镇中窑居建筑更新与发展的必要性[J]. 山西建筑 2010(30)
    • [13].从“红色”革命到“绿色”革命——枣园绿色生态窑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 中华民居 2009(02)
    • [14].传统生土窑居的灾害及民间防灾营造[J]. 建筑科学 2008(12)
    • [15].雨洪管控视角下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与实践[J]. 风景园林 2020(11)
    • [16].豫西黄土塬地坑窑居的保护与更新适宜性途径探讨——以陕县地坑院为例[J]. 华中建筑 2012(04)
    • [17].传统窑居聚落生境修复与绿化——以晋西碛口李家山古村为例[J]. 园林 2012(12)
    • [18].下沉式窑居的可持续改造研究——建设河南陕县大坪村下沉式窑居示范项目的启示[J]. 南方建筑 2010(05)
    • [19].传统地坑窑居水循环系统的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03)
    • [20].生土窑居裂缝成因及治理措施探析[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1].豫西窑居院落式适应性再生[J]. 城市建筑 2017(23)
    • [22].生土窑居参数灵敏度分析的新方法[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 [23].陕北窑居壁画的地域性艺术特征研究[J]. 美术观察 2016(02)
    • [24].传统地坑窑居村落的困境与发展策略——以柏社村为例[J]. 大众文艺 2019(22)
    • [25].榆林地区传统窑居绿色再生能耗评价[J]. 榆林学院学报 2017(02)
    • [26].刍议米脂传统窑居村落的空间布局形式[J]. 大众文艺 2013(23)
    • [27].黄土高原地区窑居度假村开发现状及其意义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1)
    • [28].黄土加筋技术在窑居建筑加固中应用的试验研究[J]. 山西建筑 2014(20)
    • [29].基于不同类型响应面的生土窑居可靠度分析[J]. 结构工程师 2012(05)
    • [30].地坑窑居中“炕”的功能和构造研究[J]. 建筑科学 2009(12)

    标签:;  ;  ;  

    豫西地坑窑居营造技术研究 ——以三门峡陕县凡村地坑窑居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