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冬枣早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大冬枣早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一、大冬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党国胜,杨维,张宏勃[1](2009)在《关中地区冬枣丰产栽培技术主要措施》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关中地区的实际情况,从苗木繁育、定植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冬枣的丰产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推广冬枣栽培技术和加速"一村一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白瑞霞[2](2008)在《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文中研究指明枣是原产我国的重要果树,种质资源极其丰富,遗传背景复杂。枣种质资源的研究涉及形态学、孢粉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经历了从形态多样性到DNA多样性的发展过程。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对枣种质资源的亲缘演化关系目前仍不很清楚,尤其在核心种质构建方面的研究几乎为空白。本研究应用AFLP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177份枣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枣的核心种质,为枣的分类、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有力证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了适合AFLP分析的枣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为改良CTAB法,在细胞核裂解之前,用CTAB-free缓冲液对叶片组织匀浆洗涤后再进行DNA提取,可有效克服多糖等次生代谢物质对提取的干扰;加大CTAB浓度,用3×CTAB作为裂解液;在用无水乙醇沉淀DNA之前,用高浓度NaCl再次分离多糖。粗提后的DNA经RNase处理去除RNA,氯仿/异戊醇抽提去除蛋白质,得到了基本无降解、无污染、高分子量的枣基因组DNA。2.从120对AFLP引物组合中选出17对谱带清晰、多态性高的引物组合。对177份枣种质资源进行扩增分析,共扩增出577条电泳谱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4条谱带,其中372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4.47%;其余205条谱带为所有材料共有,占35.53%。供试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761~1.000之间。圆铃与酥圆铃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为1.000;秤砣枣与酸枣1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761。3.构建了供试材料的AFLP指纹图谱,部分供试材料具有独有的特征带,其余材料可通过二歧分类法确定各自在AFLP图谱中的差异带,根据样品的特征带或差异带可区分开所有的供试材料。4.利用6对SRAP引物组合对177份枣种质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13条谱带,平均每对引物能扩增出19条谱带。其中51条带为所有材料共有,占45.13%;其余62条均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检出率为54.87%。供试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在0.727~1.000之间。圆铃与酥圆铃,无头枣与襄汾圆枣,义乌大枣与南京枣,壶瓶酸与壶瓶枣,大马牙与葫芦长红,金丝小枣与金丝蜜,赞新大枣、赞皇大枣1与赞皇大枣2之间遗传相似系数最大,均为1.000;新疆小圆枣与永城长红,小平顶与核桃纹,小木枣与短果长红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均为0.727。5.采用UPGMA法对供试材料的AFLP数据、SRAP数据和AFLP与SRAP整合数据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枣种质地理来源关系密切。6.基于AFLP和SRAP分析结果,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几组枣品种的亲缘演化关系:(1)酥圆铃与圆铃可能是同物异名;老婆枣可能是由核桃纹演化而来;延川狗头枣与圆铃的亲缘关系较近。(2)磨盘枣与圆铃枣品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近,是由圆铃枣演化而来。(3)宣城尖枣、义乌大枣与南京枣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4)宁阳六月鲜、孔府酥脆枣和疙瘩脆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5)葫芦长红与大马牙的亲缘关系极近;短果长红与其他长红枣品种群的品种的亲缘关系稍远。河南龙枣与河北龙枣亲缘关系极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是由长红枣演化而来;串铃与长红枣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不属于长红枣品种群。(6)大名布袋枣与尜尜枣亲缘关系较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7)金丝小枣品系间的差异是DNA水平的差异;天津快枣、二秋枣、缨络枣、郎家园枣、长木枣、小木枣、马铃脆和金丝小枣的关系较近,是金丝小枣品种群的组成部分;无核小枣是由金丝小枣演化而来。(8)馒头枣、沧县傻枣、大白铃、大瓜枣、大荔鸡蛋枣、溆浦鸡蛋枣、涪陵鸡蛋枣与临猗梨枣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它们为同一近缘系。(9)敦煌大枣和临泽大枣亲缘关系极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10)临泽小枣和中宁小枣亲缘关系极近,推测为同一近缘系。(11)大王枣、薛城冬枣和雪枣的亲缘关系较近。(12)赞皇大枣株系间的差异是DNA水平的差异。(13)婆枣株系间的变异程度较大;泡泡红、串干、沙枣与婆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近缘系。(14)灵宝大枣和屯屯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差异应该属于品种内株系间的差异。(15)小平顶和朝阳圆枣的亲缘关系较近,为同一近缘系。(16)胎里红和三变红的亲缘关系较远,并不是同一个品种。(17)蒲城晋枣和耙齿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近缘系。(18)稷山圆枣和柳罐枣的亲缘关系较近,可能为同一近缘系。(19)茶壶枣与扁核酸的亲缘关系较近,推测茶壶枣可能是由扁核酸变异而来。(20)日出、红颜和福枣3个韩国品种与中国枣品种亲缘关系较近,3个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7.根据AFLP和SRAP数据整合后的聚类结果,对166个枣品种采用3种方法构建核心种质,比较了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表明采用逐步聚类法构建的枣核心种质代表性较好。枣核心种质包括50份资源,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s信息指数的保留率基本在95%以上,核心种质能很好的代表初始种质。

马庆华[3](2007)在《不同产地冬枣遗传品质差异及其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冬枣(Zizyphus jujuba Mill.cv.Dongzao)是我国特有的晚熟枣树品种,鲜食品质优良。针对近年来冬枣果实品质下降、果形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市场上反映不同产地冬枣果实品质不同等问题,该研究在两省三县设立了三个冬枣对比试验园,将选自不同产地(沾化、黄骅、庆云、沧县和乐陵)的冬枣栽种于同一个枣园,布置正规的田间试验,对冬枣的果实品质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研究,以探讨导致各产区冬枣果实品质产生差异的真正原因;该文还研究了冬枣叶面喷肥、花果期喷施激素、农药残留等对冬枣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冬枣的生长和坐果规律,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在同一年份、同一试验园中,不同产地的冬枣在果实大小、果形指数、种子形状、果实含水量、可食率、自然着色程度、果实VC、可滴定酸度、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感官评价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AFLP聚类分析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证明5个不同产地的冬枣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从而说明产自河北、山东的冬枣基本上属于同一品种。造成不同枣园、不同年份冬枣果实品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不同枣园的土壤条件、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其中,大量使用化肥、多次施用激素,滥用农药是造成果实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冬枣的坐果规律为:大树多小树少、外围多内膛少、下部多上部少、平向(枝)多竖直(枝)少、环剥(环割)多养树少;生产上应根据冬枣的坐果规律,构建树形,因地因树制宜,做好冬枣的冬剪和夏剪工作,合理环剥,为提高冬枣坐果率创造良好的树体营养条件。当前应尽量多用有机肥,少用化肥,重视基肥、保证追肥,以增强树势;控制激素浓度和次数;不用或少用农药,尽量使用生物防治、人工防治、农业技术防治等措施控制病虫害,这才是提高冬枣果实品质的主要途经。该文对冬枣的绿色栽培提出了建议,并制定出《冬枣果园田间管理周年工作历》,可供生产上参考使用。经过长期的生产栽培,冬枣在品种内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存在于冬枣的个体之间,因此冬枣遗传改良的重点是单株变异的发现和利用;枣树杂交育种存在种种困难,该研究对冬枣的杂交育种做了初步探索,但是没有成功,冬枣的杂交育种还需要继续进行。

尹凤川[4](2006)在《东营市冬枣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对东营市5个县区的34个乡镇、济军生产基地和胜利油田有关单位的453个村庄、分场、公司中6万多枣农的236475.3亩冬枣密植园、318处贮藏保鲜库和4家贮藏加工销售企业,以及社会生产条件等冬枣资源的详细调查,对东营市冬枣产业进行了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发展冬枣产业,有利于改善东营市的生态环境。东营市具有生产优质冬枣的自然环境条件。冬枣具有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适应性强的特点。因此,大面积发展冬枣,可提高东营地区森林覆盖率,有利于土地沙化治理和盐碱地改良,进一步改善其生态环境。2.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生产初见规模。自2000年,东营市政府将冬枣列入专项督查,冬枣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新户、义和、丁庄、史口、明集等乡镇先后成为冬枣发展重点乡镇,建成一批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的冬枣密植园和示范园,全市冬枣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至2005年3月,全市冬枣种植面积已达236475.3亩。3.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基地规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保鲜贮藏难题仍未彻底解决,保鲜贮藏能力;淡水资源缺乏,制约冬枣发展;枣农技术素质偏低;缺少规范化管理模式,冬枣质量高低不一,难以进入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品种退化情况严重,育苗工作压力大;农业推广模式单一,科技服务滞后等。4.解决东营市冬枣产业化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一是加强科技投入,规范冬枣生产和管理模式,建立有机枣园;二是选育优良的冬枣品种;三是建设贮藏加工体系,提高贮运加工能力;四是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软环境建设。5.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冬枣生态经济建设模式。结合《东营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将冬枣产业化发展纳入到整个东营的生态建设中,建立以冬枣为主的特色农林业生态系统,达到冬枣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局面。

陆莲凤[5](2006)在《冬枣发展前景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冬枣是我国稀有的鲜食晚熟优良品种,它成熟期晚,保鲜贮藏性能好,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市于2003年从山东引进该种试栽33.33hm2,已初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初步阐述总结了冬枣的优良特性并从土、肥、水管理和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6](2005)在《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文中研究指明

田伟政,陈志阳,姜小文,杨修立[7](2005)在《3个枣品种的引种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引进优良枣品种沾化冬枣、梨枣、骏枣,并以湖南省良种鸡蛋枣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方面,3个枣品种均弱于鸡蛋枣;在结果方面,3个品种早果性和早期丰产性均优于鸡蛋枣,其中冬枣表现早果性好,梨枣、骏枣早期产量较高,沾化冬枣早期产量较低,但果实品质最优,果实病害最轻;梨枣在各个性能上均优于鸡蛋枣;骏枣单果是3个引进品种中最大的,果实品质尚可。

邹金环[8](2004)在《东营市冬枣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认为冬枣(Ziziphus jujuba Mill cv.dongzao)是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独特生态条件孕育的一个晚熟优良鲜食枣品种,成熟期晚,果实大,营养丰富。近几年来,东营市大力发展冬枣种植业,为广大农户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更显示出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冬枣业已成为东营市农业主寻产业之一。 为全面准确掌握东营市冬枣发展现状,及时总结经验敦训,对东营市冬枣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本文调查了东营市境内的所有冬枣资源,包括冬枣密植园、四旁冬枣、贮藏加工设施、市场销售体系、技术服务体系、龙头企业、协会组织等。调查涉及了全市5个县区的34个乡镇、济军生产基地6个团级单位和胜利油田有关单位,村庄、分场、公司等453个,枣农6万多人。共调查冬枣密植园9179.4hm-2,四旁冬枣103484株,各类贮藏保鲜库53处,贮藏加工销售企业4家。对冬枣资源调查采用的方法是采用逐村、逐户据实调查,根据承包合同填写,承包户情况、建园时间、主要技术措施以询问承包户和知情人员为主,四旁冬枣逐户调查统计,根据现场据实填写。通过调查及科学的总结、归纳和分析,对东营市冬枣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估,找出了东营市冬枣产业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与生态相结合的林果生态环境建设的“6231”冬枣生态林建设工程,有机地将枣树发展纳入到整个东营林业生态建设中去,创新性地提出了果树和林业相结合的枣林生态工程建设新思路,为进一步发展冬枣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对东营市冬枣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提出了的指导性意见。

李守勇[9](2004)在《不同产地冬枣品质特性及其遗传变异研究》文中认为冬枣是我国着名的优良鲜食枣品种。近几年来冬枣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同时出现了不同产地的冬枣果实品质不一致,甚至品种混杂、将晚熟枣品种都称为冬枣等现象。本文从形态学特性、孢粉学特性、光合特性、RAPD标记、果实品质及贮藏生理等多层次、多角度分析了不同产地冬枣的遗传变异。通过试验证明,以6号(成武冬枣)为代表的晚熟枣品种不属于冬枣范畴,应该与冬枣明确划清界线,冬枣定义应严格以《中国果树志·枣卷》为准。试验也同时证明,5个不同产地的冬枣在树高、一次枝长、一次枝粗、叶绿素含量、枣果口感、外观、果皮厚等方面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各性状重复力均较高,说明这些变异属于遗传性变异,这就为冬枣的进一步选择优化提供了可能。 通过资源调查,发现河北黄骅和故城、山东沾化冬枣古树资源最为集中,这些区域可能是冬枣的最初发源地,虽具体的起源无从考证,但冬枣古树的存在表明冬枣是一个已在民间存在百年以上的优良枣品种。 研究发现,各产地冬枣叶片性状变化较大,而枝条、花器官、果实和果核性状亦存在一定差异。不同产地冬枣的物候期差异较小,其生长性状随苗木年限的增长差异逐渐减少。冬枣花为夜间蕾裂型,但花粉生活力极低,不同产地冬枣花粉均为正三角形,纹饰为网状,网眼呈穴状。冬枣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年变化、日变化均呈不明显的双峰曲线。不同产地冬枣的叶绿素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叶绿素a/b值在2.59~3.07之间,其荧光动力学参数也因叶片着生部位、营养状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各产地冬枣的Fv/Fm值大小依次为3号>1号>5号>4号>2号。 通过RAPD分析,共获得位点144个,其中多态性位点95个,多态位点百分比达到65.09%。不同产地冬枣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0.3631之间,遗传一致度在0.76以上。 建立了统一的冬枣叶面积曲线方程:S=0.366+0.66a×b,从而简化了叶面积的测定手续。冬枣枣果呼吸强度同采后天数的模拟方程为二次曲线回归方程,具体公式为:Y=45.1729-4.7127x+0.1368x2(R2=0.871)。 通过对乙烯含量和呼吸强度的分析,初步认为冬枣为非呼吸跃变型果实。低温贮藏2个月后,各产地冬枣好果率大小依次为4号>2号>1号>3号>5号。但不同产地冬枣好果率下降的原因有差异,5号枣果多表现为软化,2号则主要表现为腐烂。与枣果软化褐变密切相关的指标有:Vc、PE、PG、CAT、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可溶性果胶含量。

周广芳,高丽[10](2000)在《您想种冬枣吗》文中认为农民朋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向您推出一个新的栏目——特别推荐。该栏目将围绕农村的种植热点,对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种植效益进行比较,对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对种植管理技术着重介绍。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如果她能帮您增收致富,则是我们最大的希望。本期首推冬枣种植。

二、大冬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冬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关中地区冬枣丰产栽培技术主要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冬枣的生物学性状
    1.1 植物学特征
    1.2 生物学特征
    1.3 经济性状
2 冬枣的生态学性状
3 关中地区冬枣丰产栽培技术
    3.1 苗木培育
        3.1.1 嫁接育苗
        3.1.2 断根育苗
        3.1.3 嫩枝扦插育苗
        3.1.4 组织培养育苗
    3.2 建园技术
        3.2.1 园址选择
        3.2.2 栽植技术
    3.3 肥水管理
    3.4 整形修剪
        3.4.1 初果期修剪
        3.4.2 盛果期修剪
    3.5 病虫害防治技术
        3.5.1 防治时间
        3.5.2 防治原则
        3.5.3 农业措施
        3.5.4 药剂防治
    3.6 采收

(2)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枣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1 枣种质资源的起源与演化
        1.1.2 枣种质资源的分布
        1.1.3 枣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和保存
        1.1.4 枣种质资源的评价
        1.1.5 枣种质资源的分类与鉴定
        1.1.6 枣种质资源的创新
    1.2 植物核心种质研究进展
        1.2.1 核心种质的概念、特征
        1.2.2 核心种质的构建
        1.2.3 核心种质的应用
        1.2.4 核心种质研究概况
        1.2.5 木本植物核心种质的构建
    1.3 AFLP技术及其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1.3.1 AFLP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3.2 AFLP技术在果树研究中的应用
    1.4 SRAP技术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4.1 SRAP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4.2 SRAP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2.2.1 主要仪器
        2.2.2 试剂
    2.3 试验方法
        2.3.1 枣基因组DNA的提取
        2.3.2 模板DNA纯度和浓度检测
        2.3.3 AFLP分析
        2.3.4 SRAP分析
        2.3.5 扩增产物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2.3.6 凝胶银染程序
        2.3.7 引物筛选
        2.3.8 结果统计与数据分析
        2.3.9 供试枣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
    2.4 试剂配制
3 结果与分析
    3.1 枣基因组DNA的提取
    3.2 供试材料的AFLP分析
        3.2.1 AFLP引物筛选
        3.2.2 枣种质的AFLP分析
        3.2.3 基于AFLP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4 基于AFLP标记的聚类分析
    3.3 供试材料的SRAP分析
        3.3.1 多态性分析
        3.3.2 遗传相似性分析
        3.3.3 基于SRAP标记的聚类分析
    3.4 AFLP和SRAP数据的综合分析
        3.4.1 AFLP和SRAP在枣种质间扩增结果的比较
        3.4.2 AFLP和SRAP聚类分析结果的比较
        3.4.3 AFLP和SRAP数据在枣种质分类中的综合利用
    3.5 供试枣品种核心种质的构建
        3.5.1 枣核心种质构建方法
        3.5.2 各样本群的遗传多样性比较
        3.5.3 取样比例的确定
4 讨论
    4.1 AFLP和SRAP标记在枣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4.2 枣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4.3 几组枣品种或品系的亲缘演化关系
        4.3.1 酥圆铃、核桃纹、老婆枣、大柿饼枣、延川狗头枣、圆铃新1号与圆铃的关系
        4.3.2 磨盘枣与圆铃枣品种群的关系
        4.3.3 义乌大枣、南京枣和宣城尖枣的关系
        4.3.4 宁阳六月鲜、孔府酥脆枣和疙瘩脆的关系
        4.3.5 龙枣和长红枣品种群的关系
        4.3.6 串铃和长红枣品种群的关系
        4.3.7 大名布袋枣与尜尜枣的关系
        4.3.8 几个枣品种和金丝小枣品种群的关系
        4.3.9 馒头枣、大荔鸡蛋枣、涪陵鸡蛋枣、临猗梨枣等的关系
        4.3.10 敦煌大枣和临泽大枣的关系
        4.3.11 临泽小枣和中宁小枣的关系
        4.3.12 大王枣、薛城冬枣、雪枣的关系
        4.3.13 赞新大枣和赞皇大枣的关系
        4.3.14 泡泡红、串干、沙枣、新乐大枣和婆枣的关系
        4.3.15 灵宝大枣和屯屯枣的关系
        4.3.16 小平顶和朝阳圆枣的关系
        4.3.17 三变红和胎里红的关系
        4.3.18 蒲城晋枣和耙齿枣的关系
        4.3.19 稷山圆枣和柳罐枣的关系
        4.3.20 茶壶枣和扁核酸的关系
        4.3.21 韩国枣品种的亲缘关系
    4.4 枣的种下划分
    4.5 枣核心种质的构建
        4.5.1 构建核心种质的数据
        4.5.2 核心种质的取样比例
        4.5.3 核心种质构建的取样方法
        4.5.4 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多样性和实用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附录

(3)不同产地冬枣遗传品质差异及其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现状及立题依据
    1.1 冬枣的果品特性
    1.2 冬枣的引种和区域化栽培
    1.3 AFLP技术在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及枣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1.4 农药的合理使用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
    1.5 赤霉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枣树生产中的应用
    1.6 枣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1.7 立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2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品质差异研究
    2.1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和果核表型差异研究
    2.2 不同产地冬枣果品营养差异研究
    2.3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耐贮性研究
    2.4 小结
3 不同产地冬枣AFLP分子标记差异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
4 不同管理措施对冬枣坐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4.1 不同生产园土壤、叶片、果实的矿质营养
    4.2 喷肥处理对冬枣生长、发育的影响
    4.3 花果期喷施赤霉素(GA_3)的效果
    4.4 环剥、喷施赤霉素等措施对冬枣树体内源激素的调控作用
    4.5 冬枣树龄和分枝角度对坐果的影响
    4.6 冬枣主要病虫害调查及农药残留研究
    4.7 关于冬枣绿色栽培和发展的建议
    4.8 小结
5 冬枣杂交育种初探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4)东营市冬枣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冬枣的优良品质
    1.2 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特点
    1.3 冬枣生产应具有的自然条件
    1.4 东营市发展冬枣业的条件
        1.4.1 东营市冬枣生产的自然和环境条件
        1.4.2 东营地区冬枣的物候期
        1.4.3 社会条件和工作基础
2 东营市冬枣生产现状调查方法
    2.1 栽植时间及树龄
    2.2 管理水平综合评估
    2.3 种植面积、产量、产值根据实际统计填报
    2.4 贮藏加工设施、销售企业、技术服务体系调查
    2.5 汇总
3 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生产现状与分析
    3.1 冬枣资源
        3.1.1 冬枣密植园
        3.1.2 四旁冬枣
    3.2 冬枣栽培管理
        3.2.1 管理方式
        3.2.2 管理技术
        3.2.3 管理水平
    3.3 冬枣贮藏加工及市场体系
        3.3.1 贮藏加工体系
        3.3.2 龙头企业
        3.3.3 市场销售体系
    3.4 社会化服务体系
        3.4.1 服务体系
        3.4.2 协会组织
4 冬枣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4.1 生产基地规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4.2 保鲜贮藏难题仍未彻底解决,保鲜贮藏能力较低
    4.3 淡水资源缺乏,制约冬枣发展
    4.4 枣农技术素质偏低
    4.5 生产中品种变异与退化情况严重
    4.6 冬枣质量较低,难以进入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销售
    4.7 农业推广模式单一,科技服务滞后
    4.8 病虫害严重,防治技术措施落后于冬枣产业的发展
    4.9 深加工能力较差
5 东营市冬枣产业化发展对策探讨
    5.1 冬枣林果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想
    5.2 冬枣生态林建设奋斗目标
    5.3 枣林体系建设总体布局
    5.4 提高科技含量,推广和研究创新技术措施
        5.4.1 建立有机枣园
        5.4.2 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
        5.4.3 贮藏加工体系建设
        5.4.4 克服冬枣一系列技术难关
    5.5 发挥政策优势,加强冬枣产业化生产的软环境建设
        5.5.1 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5.5.2 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
        5.5.3 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5.5.4 建立有效的技术推广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冬枣发展前景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2 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冬枣适栽区域问题
    2.2 冬枣品质和砧木问题
    2.3 冬枣栽培技术问题
    2.4 冬枣贮藏保鲜问题
    2.5 冬枣产业化开发问题
3 冬枣品种特性
    3.1 植物学特性
    3.2 生长结果习性
    3.3 果实经济性状
4 冬枣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4.1 定植建园
    4.2 肥水管理
    4.3 果实采收
        1.来稿请在正文前加“摘要”及“关键词”。
        2.来稿请作者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写成:

(7)3个枣品种的引种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及栽培方法
    1.2 试验地自然条件
    1.3 调查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
    2.1 物候期
    2.2 生长特性
    2.3 第2、3年坐果情况
    2.4 果实经济性状及单株产量
3 结论与讨论

(8)东营市冬枣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冬枣是极具市场前景的名优珍稀果品
    2. 冬枣业是集三大效益于一身的高效优质产业
    3. 东营市发展冬枣具有极大的优势
1 东营自然概况和调查方法
    1.1 东营市自然概况及冬枣物候期
        1.1.1 气候条件
        1.1.2 土壤条件
        1.1.3 东营地区冬枣的物候期
    1.2 东营市冬枣资源的调查方法
        1.2.1 栽植时间及树龄
        1.2.2 整齐度
        1.2.3 管理水平综合评估
        1.2.4 产量根据实际产量填报
        1.2.5 贮藏加工设施、销售企业、技术服务体系调查
        1.2.6 内业汇总
2 综合分析
    2.1 冬枣资源
        2.1.1 四旁冬枣资源调查
        2.1.2 冬枣密植园
        2.1.3 产量及效益
        2.1.4 冬枣示范园
    2.2 冬枣栽培管理
        2.2.1 管理方式
        2.2.2 管理技术
        2.2.3 管理水平
    2.3 冬枣贮藏加工及市场体系
        2.3.1 贮藏加工体系
        2.3.2 龙头企业
        2.3.3 市场销售体系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
        2.4.1 服务体系
        2.4.2 协会组织
    2.5 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2.5.1 选优工作滞后
        2.5.2 保鲜贮藏难题仍未彻底解决,保鲜贮藏能力低
        2.5.3 淡水资源缺乏,制约冬枣发展
        2.5.4 枣农技术素质偏低
        2.5.5 冬枣生产基地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2.5.6 冬枣质量较低,难以进入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销售
        2.5.7 科技服务滞后,难以让枣农尽快见到好的效益
        2.5.8 栽培措施无过大突破
        2.5.9 深加工能力差
        2.5.10 冬枣密植园管理水平不高
        2.5.11 冬枣栽培保存率较低
3 东营市冬枣发展方向和措施
    3.1 战略思想和目标
        3.1.1 冬枣林果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思想
        3.1.2 冬枣生态林建设的总体目标
        3.1.3 各阶段的奋斗目标
    3.2 枣林生态体系建设总体布局
    3.3 提高科技含量,推广和研究创新技术措施
        3.3.1 建立有机枣园
        3.3.2 进行优良品种的选育
        3.3.3 标准化冬枣生产程序
        3.3.4 克服冬枣一系列技术难关
    3.4 枣林生态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
        3.4.1 加强领导,认真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3.4.2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
        3.4.3 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
        3.4.4 建立健全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
4 总结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不同产地冬枣品质特性及其遗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研究现状及立题依据
    1.1 冬枣研究进展
        1.1.1 冬枣概念和资源研究
        1.1.2 冬枣引种及良种选育研究
        1.1.3 冬枣生物学及生理学研究
        1.1.4 冬枣育苗、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1.1.5 冬枣保鲜及加工利用研究
    1.2 果树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
        1.2.1 形态学鉴定
        1.2.2 化学分类鉴定
        1.2.3 孢粉学(Palynology)鉴定
        1.2.4 同工酶鉴定
        1.2.5 DNA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分子标记)
    1.3 冬枣绿色栽培及标准化
        1.3.1 绿色果品概念及标准
        1.3.2 冬枣绿色栽培的意义
        1.3.3 当前冬枣绿色生产现状
        1.3.4 具体的绿色栽培措施
    1.4 题依据及技术路线
        1.4.1 立题依据
        1.4.2 技术路线
        1.4.3 试验地概况
2 不同产地冬枣的形态学研究及冬枣资源调查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冬枣资源调查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产地冬枣叶片性状分析
        2.2.2 不同产地冬枣枝条性状分析
        2.2.3 不同产地冬枣开花性状分析
        2.2.4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性状分析
        2.2.5 不同产地冬枣果核性状分析
        2.2.6 不同产地冬枣形态学聚类
        2.2.7 不同产地冬枣生长性状分析
        2.2.8 不同产地冬枣物候期差异
        2.2.9 冬枣资源调查
    2.3 小结与讨论
3 不同产地冬枣的孢粉学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花粉电镜扫描
        3.1.3 花粉生活力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冬枣花粉电镜扫描
        3.2.2 培养基的筛选
        3.2.3 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比较
        3.2.4 贮藏期间冬枣花粉生活力变化
    3.3 小结
4 不同产地冬枣光合性状和荧光参数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产地冬枣光合性状的年变化
        4.2.2 不同产地冬枣光合性状的日变化
        4.2.3 不同产地冬枣叶绿素含量分析
        4.2.4 不同产地冬枣荧光动力学参数分析
    4.3 小结
5 不同产地冬枣的RAPD分析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
        5.1.1 DNA提取
        5.1.2 PCR反应
    5.2 结果与分析
        5.2.1 DNA提取
        5.2.2 引物筛选
        5.2.3 冬枣RAPD多态性分析
        5.2.4 冬枣遗传多态位点比例
        5.2.5 冬枣RAPD聚类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6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品质及贮藏生理研究
    6.1 试验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品质分析
        6.2.2 不同产地冬枣果实贮藏生理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6.3.1 小结
        6.3.2 讨论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大冬枣早期丰产栽培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中地区冬枣丰产栽培技术主要措施[J]. 党国胜,杨维,张宏勃. 陕西林业科技, 2009(02)
  • [2]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分子评价及其核心种质的构建[D]. 白瑞霞.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
  • [3]不同产地冬枣遗传品质差异及其栽培技术研究[D]. 马庆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4]东营市冬枣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D]. 尹凤川. 山东农业大学, 2006(04)
  • [5]冬枣发展前景及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 陆莲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06(01)
  • [6]杏的新品种──万斤黄杏[J]. 王小明,李爱兰,郭文侠. 北方果树, 2005(06)
  • [7]3个枣品种的引种试验[J]. 田伟政,陈志阳,姜小文,杨修立. 经济林研究, 2005(03)
  • [8]东营市冬枣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D]. 邹金环. 山东农业大学, 2004(02)
  • [9]不同产地冬枣品质特性及其遗传变异研究[D]. 李守勇. 北京林业大学, 2004(04)
  • [10]您想种冬枣吗[J]. 周广芳,高丽. 农业知识, 2000(03)

标签:;  ;  ;  ;  

大冬枣早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