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平与效率观的演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平与效率观的演变

论文摘要

公平与效率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但是,在对两大价值目标的追求中,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成为困扰人类的永恒主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我国社会进入自1840年以来的“黄金发展期”,但是改革发展也进入深水处,进入“矛盾凸显期”,人们收入差别进一步扩大。因此,进一步思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对于我国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江泽民指出,理论研究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发展。”本文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发展历程出发,揭示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呈现三个阶段,人们关注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也呈现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富”论的提出。这一阶段冲破了把平均主义当作社会主义,把同步富裕当作共同富裕的误识,推进了思想解放的进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第二阶段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确立。该原则认为分配政策要以经济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承认利益差别,同时,国家要通过一定的制度、体制、措施等,协调收入分配,使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该原则有利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也存在将理论泛化并涵盖非经济领域,忽略了社会全面发展的缺点。第三阶段是“公平与效率并重”论的重构。这一阶段强调在对立统一中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把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以统筹思想作为核心理念。“公平与效率并重”论有利于维持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这三个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递进,构成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辨证统一。公平与效率观的演变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发展过程的梳理和总结,反映了我国对公平与效率观认识的逐步深化,折射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回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动态
  • 1.2.1 效率优先论
  • 1.2.2 公平优先论
  • 1.2.3 公平与效率并重论
  • 1.3 研究的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先富”论的提出
  • 2.1 走出平均主义的误区
  • 2.1.1 平均主义的危害
  • 2.1.2 “先富”论的提出
  • 2.2 “先富”论的内涵
  • 2.3 “先富”论的历史意义
  • 2.4 “先富”论的局限性
  • 第三章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确立
  • 3.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提出
  • 3.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内涵
  • 3.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历史合理性及积极意义
  • 3.3.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历史合理性
  • 3.3.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积极意义
  • 3.4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历史局限性及负面效应
  • 3.4.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历史局限性
  • 3.4.2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的负面效应
  • 第四章 “公平与效率并重”论的重构
  • 4.1 “公平与效率并重”论成为社会主流认识
  • 4.2 “公平与效率并重”论的主要特点
  • 4.3 “公平与效率并重”论的时代意义
  • 结语
  • 一、反映了我国对公平与效率观认识的逐步深化
  • 二、折射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 三、回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要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德国总裁的效率观说起[J]. 淮海文汇 2010(06)
    • [2].“科学效率观”与“经历教学”的课堂改造[J]. 中学语文 2015(16)
    • [3].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效率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J]. 理论导刊 2012(06)
    • [4].浅议毛泽东、邓小平的公平效率观[J]. 人民论坛 2012(36)
    • [5].中国共产党公平效率观的历史演变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晋中学院学报 2009(04)
    • [6].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公平与效率观的历史演进[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 [7].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效率观与社会主义公平基础的夯实[J]. 经济导刊 2012(02)
    • [8].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研究[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0(23)
    • [9].公平效率观方法论探析[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10].从“优先论”到“兼顾论”:新时期公平与效率观的转向与困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4(01)
    • [11].马克思经济学的效率观:一个法律经济学视角的初步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2].马克思、恩格斯公平效率观探析[J]. 兰州学刊 2008(02)
    • [13].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公平与效率观[J]. 经济研究导刊 2009(26)
    • [14].重要的是“从内涵出发来思考”[J]. 江苏教育 2009(17)
    • [15].产权效率观:马克思和科斯的比较[J]. 高校理论战线 2008(07)
    • [16].探究公平效率观在转型期高中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 中华少年 2016(25)
    • [17].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公平视野中的高校科研公平效率观[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04)
    • [18].破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斯芬克司”之谜——论和谐语境下的公平效率观[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0(06)
    • [19].马克思主义公平效率观的理论与实践[J]. 宜春学院学报 2011(05)
    • [20].弥合历史教学中两种效率观之我见[J]. 基础教育参考 2015(12)
    • [21].马克思主义的产权效率观[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09)
    • [22].从住房政策变迁看我国公平效率观的演进[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05)
    • [23].建国以来公平效率观的演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经验[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16)
    • [24].论公平效率观变迁的两次历史性飞跃[J]. 商业时代 2009(27)
    • [25].简述马克思的公平效率观[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5)
    • [2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平观与效率观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经济学家 2018(10)
    • [27].关于科学发展观视域下公平与效率的思考[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02)
    • [28].教学:从效率走向效益[J]. 教育与职业 2008(26)
    • [29].试论魏书生的效率观——读《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J]. 才智 2008(01)
    • [30].五招提高金钱效率[J]. 安徽水利财会 2010(01)

    标签:;  ;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平与效率观的演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