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化活性污泥处理含铬(Ⅵ)废水的研究

驯化活性污泥处理含铬(Ⅵ)废水的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通过对普通活性污泥在Cr6+废水中进行驯化,培养出具有抗性能力的活性污泥,并考察了驯化前后活性污泥的基质降解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同时又探讨了抗性活性污泥对Cr6+吸附的影响因子,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吸附的适宜条件。在原有工艺上引入了曝气工艺。为活性污泥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现有的普通污水处理装置改造成处理含重金属废水装置提供了依据。普通活性污泥在含Cr6+浓度为10mg/L,COD为200mg/L的进水条件下,采用SBR运行模式进行驯化,驯化20天左右,出水COD趋于稳定,保持在87%左右的去除率,认定驯化结束,驯化前后的活性污泥动力学参数变化较大。普通活性污泥:饱和常数Ks为87.35,基质最大比消耗速率Vm为0.0046,活性微生物净产率常数Yn为0.8963。抗性活性污泥:饱和常数Ks为108.53,基质最大比消耗速率Vm为0.0123,活性微生物净产率常数Yn为1.4489。抗性活性污泥在对Cr6+吸附试验中,在常温下,当Cr6+浓度为20mg/L,pH为4,吸附时间为5h,溶解氧为3mg/L,污泥浓度为15g/L时,去除率可达到98.5%。在处理实际含Cr6+废水试验中,分别采用驯化活性污泥和普通活性污泥在最佳条件下处理Cr6+浓度为15.6mg/L和COD浓度为115.3mg/L的实际电镀废水,驯化污泥组Cr6+去除率为98.2%,COD去除率为74.3%;未驯化污泥组Cr6+去除率为63.5%,COD去除率为37.8%。抗性活性污泥对Cr6+的吸附过程与Langmuir等温方程有较好的相关性,拟合公式为Ce/Qe=0.33898Ce+0.1772,R2=0.9961。准二级动力学公式能更好地描述反应过程中Cr6+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的公式为dqt/dt=3.3173(1.5065-qt)2,R2=0.9689。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抗性活性污泥在吸附Cr6+的过程中蛋白质作为运输重金属离子的载体或与其鳌合的大分子物质起了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含铬废水的来源和危害
  • 1.2 含铬废水的治理现状
  • 1.2.1 物理方法
  • 1.2.2 化学处理法
  • 1.2.3 生物法
  • 1.3 活性污泥法
  • 1.3.1 活性污泥法去除重金属机理
  • 1.3.2 活性污泥法的改进
  • 1.3.3 活性污泥法的影响因素
  • 1.4 活性污泥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展望
  • 1.5 研究目的和思路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思路
  • 1.5.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活性污泥的驯化
  • 2.1 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 2.1.1 试验试剂
  • 2.1.2 试验仪器
  • 2.1.3 菌种来源
  • 2.1.4 试验装置
  • 2.1.5 营养液配置
  • 2.1.6 试验方法
  • 2.1.7 数据分析方法
  • 2.2 试验结果
  • 2.2.1 活性污泥系统耐冲击性实验
  • 2.2.2 活性污泥驯化
  • 2.2.3 驯化前后活性污泥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 2.2.4 镜检观察活性污泥
  • 2.3 小结
  • 第三章 驯化活性污泥对六价铬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2.1 pH值对吸附的影响
  • 3.2.2 吸附时间对吸附的影响
  • 3.2.3 溶解氧对吸附的影响
  • 3.2.4 污泥浓度对吸附的影响
  • 3.2.5 温度对吸附的影响
  • 3.2.6 驯化组和未驯化组对实际含铬(VI)废水的处理效果
  • 3.3 小结
  • 第四章 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吸附机理
  • 4.1 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
  • 4.1.1 吸附等温线模型
  • 4.1.2 吸附动力学模型
  • 4.2 吸附机理研究
  • 6+被吸附的状态及吸附过程pH值的变化'>4.2.1 Cr6+被吸附的状态及吸附过程pH值的变化
  • 4.2.2 污泥吸附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硫酸铝投加对好氧段活性污泥性质的影响[J]. 净水技术 2017(09)
    • [2].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检定活性污泥中N-高丝氨酸内酯[J]. 环境化学 2019(02)
    • [3].利用活性污泥提取蛋白质技术的可行性分析[J]. 化工设计通讯 2019(09)
    • [4].低溶解氧环境下全程硝化活性污泥的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5)
    • [5].腐殖活性污泥除臭机理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4(12)
    • [6].炭化活性污泥物理参数分析及安全性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 2012(04)
    • [7].炭化活性污泥深度污水处理试验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11)
    • [8].好氧活性污泥对染色水中铬的吸附研究[J]. 中国皮革 2018(04)
    • [9].活性污泥曝气池引入固定床除氰方法的确立[J]. 燃料与化工 2017(05)
    • [10].氨氮冲击对活性污泥性能影响的研究[J]. 山东化工 2015(10)
    • [11].活性污泥的妙用[J]. 青苹果 2008(07)
    • [12].城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J].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13(03)
    • [13].活性污泥醌指纹分析的拓展操作条件研究[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 [14].超声波辅助萃取—气质联用色谱法测定活性污泥中的多溴联苯醚[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0(07)
    • [15].活性污泥就地焚烧示范工程[J]. 化工环保 2010(02)
    • [16].盐度阶段性提升驯化耐盐活性污泥技术研究[J]. 建筑与预算 2020(02)
    • [17].磺胺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02)
    • [18].生活污水处理中胞外聚合物对活性污泥絮凝沉降性的影响[J]. 过程工程学报 2013(02)
    • [19].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活性污泥菌群识别中的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 2011(06)
    • [20].固定化活性污泥对景观水中重金属的吸附试验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0(01)
    • [21].活性污泥系统仿真研究[J]. 微计算机信息 2009(07)
    • [22].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特性的研究[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8(06)
    • [23].采用除磷呼吸图谱评估活性污泥除磷过程[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23)
    • [24].污水处理中抗生素对活性污泥毒性研究进展[J]. 环境与发展 2018(10)
    • [25].污水厂活性污泥荧光物质的温度敏感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6)
    • [26].五氯酚对好氧活性污泥中不同酶活性的影响[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7(05)
    • [27].造纸废水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微型生物的指示作用[J].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5(02)
    • [28].污水悬浮固体组分对活性污泥产率的影响及计算方法[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18)
    • [29].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烯啶虫胺的降解性[J]. 农药 2014(04)
    • [30].生物酶结合CTAB对造纸活性污泥调理的影响[J]. 中国造纸 2013(10)

    标签:;  ;  ;  ;  ;  

    驯化活性污泥处理含铬(Ⅵ)废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