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位与中职语文教学

人本位与中职语文教学

乔国喜(甘肃省秦安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甘肃天水741600)

摘要:以人为本,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与服务社会的统一。以人为本,体现在中职教育上,要力求消除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歧视,让他们所处的弱势地位有所改变,力争使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目前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一方面急需有特定技能的工人,另一方面,中职教育的现状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改变中职教育现状,提升中职学生的素质与能力,语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全方位的、终身的发展,以学生为本。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在中职教育上,就是力求消除社会对中职学生的歧视,让他们所处的弱势地位有所改变,力争使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让他们以对等的“学生”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一、中职语文课功能分析

1.语文是中职课程体系的基础

任何知识或信息都要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不理解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义,就谈不上进一步学习。所有的课程,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现在很多中职学生专业技术掌握不好,不完全是因为他们不懂技术原理和操作规程,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很多学生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太差,写在书上的概念、原理或是操作的步骤看不明白。对于学生的成才来说,如果专业课是“硬件”,那语文课就是“软件”。一般情况下,硬件很多人都可以达到要求,而区别往往在于软件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适应环境的千变万化。

2.语文是文化承载的媒介

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基本上蕴藏在各种文学作品当中。如果学生缺乏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就会造成下一代缺乏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断层。国家现在提出的对国民进行公民道德教育,颁发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公民道德准则,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新的阐释。

3.语文是构建学生思想道德体系的基石

在我国,一直以来语文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不单是语言文字等“小学”方面,更包含了“忠、义、仁、孝”、“礼、让、信、诚”等道德因素。那些品格高尚、有正义感和责任感的人经常被塑造成各种文学形象加以讴歌,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应该是语文课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而且语文课不是枯燥地向学生灌输,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优美感人的文字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潜移默化。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内涵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

二、中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中职语文的教学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强化语文实践应用能力。语文作为职业学校的公共课程,在学生的心目中,无法与专业课相比,但在课程设置上却又是重要的一门,是学生学好各门专业课的必要前提,是学生进入社会最应具备的素质。一切教育活动必须以学生的实际学习为本位和出发点,给予学生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成,掌握就业必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职校生的实际为本

职校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应实施不同的教学及控制。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难度”是指知识传授所需要达到的难易度,是对教学内容的动态把握。在教学过程中,难度过低,学生学习无压力,容易滋生懒惰情绪,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难度过高,则学生因无法接受和掌握,会产生畏难心理,同样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因而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激励学生在一“跳”一“摘”中获得提高。

2.课堂教学设计要以利于学生个性特点为本

虽说职中的学生考试成绩不一定好,但是,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中职学生中同样藏龙卧虎。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要充分体现既让学生共同发展又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个性特长的特点。简单地来说,我们要让能“说”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说”的机会;能“读”的学生,展示他“读”的风采;能“写”的学生,让他有驰骋文思的自由,让他们的能力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强化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要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自由选择参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自主性作业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成为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人才。

3.上课要满怀热情,才能做好人师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教是最好的老师。在无法改变中职语文教师这一身份和学生素质的前提下,要改变语文课堂效率低下的情况,让学生抬起头,教师首先要满怀热情,心中洋溢着自信和专业,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内心树立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希望的信念,给学生带去鼓舞和尊重,让学生在自卑中重新自信起来。教育是一种互动式的交流,有教师与学生的、学生之间的、学生与课文的,最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交流若是平等和谐的,那么离理想的教学境界也就不远了。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证明,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的现象,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自我意识强烈,能抓住被常人漠视的问题,且意志坚强、自信心强,易反抗旧俗,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教师如果没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博大胸怀和对学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传统教育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行为的楷模,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关系;而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学问上是平等的,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求实的态度,摒弃权威,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

5.在教学评价机制上要体现以专业为本

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的评定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命门,如果评价机制还是旧的一套,语文教学不可能以学生为本,语文新大纲就不可能顺利实现。中职语文考试更不应该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手段。标准化试题是题海战术的产物,是升学“独木桥”的产物,它会培养学生成为“考试机器”。设想,同样学习了一篇课文《项链》后,幼师班的A学生在标准化试题的测验成绩为八十分,但她朗读只是及格,复述故事如背书;而B学生的标准化试题测验为六十分,但朗读生动有感情,甚至能用不同语调、语气来表达不同角色的语言,复述能抓住重点和小说高潮,并能短评。试问哪一位学生能力强呢?这是十分明显的,是B学生。但从单一的升学角度来讲,也许是A学生的考试答卷能力强了。

因此,考试机制要以职业为本,要重专业能力,重专业知识的运用,反对死记硬背。如果商务专业的学生没有一手好字,甚至于连端正清晰都谈不上,口语交际能力低下,甚至于企业文书都写不好,说明文写成议论文,甚至文句不通,难道语文教学成功了吗?肯定不成功,而且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职业能力差,竞争能力缺乏,用人单位是不会欢迎的。所以,评价教学效果不是看高分,而是评能力。

总之,中职语文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全方位的、终身的发展,以学生为本。这是对学生负责、对中职教育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于黔勋《语文》(新大纲)(基础模块)(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3,08。

[2]倪文锦《语文》(基础版)(第一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2。

[3]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08。

标签:;  ;  ;  

人本位与中职语文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