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天山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

西南天山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

论文题目: 西南天山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作者: 杨富全

导师: 毛景文,王立本

关键词: 金矿床,成矿条件,成矿机制,西南天山,对比研究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亚南天山金-锑-锡-汞成矿带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金成矿带之一,已发现十几个大型、超大型金矿床。新疆西南天山是其东延部分,近年来发现了一些金矿床(点),呈现出较好的找矿前景,但发现矿床数量和规模无法与中亚南天山相比,因此,西南天山金成矿规律研究就成为热点问题。本论文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典型矿床进行了解剖,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研究、稳定同位素、年代学以及综合分析对比等多种手段,划分了金矿类型,总结了成矿规律,研究了典型矿床特征及成矿机制。探讨了西南天山地球动力学演化与金成矿作用,并与中亚南天山金成矿带进行了对比。取得如下新认识和进展:将西南天山金矿归纳为4种主要类型,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造山型金矿)、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其中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是最重要的类型,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是一种罕见的金矿新类型。总结了金成矿规律,不同类型金矿均受一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及断裂控制,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多数分布在区域大断裂附近,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地层及岩性对金矿具有明显控制作用,穆龙套型金矿容矿岩系具有浊流沉积特点,赋矿岩性为含碳千枚岩、变质砂岩和变质粉砂岩。岩浆活动对金成矿具有制约作用,在不同程度上提供成矿物质、成矿流体和驱动力。提出布隆金矿是罕见的石英重晶石脉型金矿床,并系统研究了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成矿作用。成矿温度变化范围大,为159~390℃,金主成矿阶段集中于200~340℃,流体盐度为2.42~19.29wt% NaCleq,成矿流体属CO2-H2O-NaCl体系。黄铁矿δ34S为14.6~19.2‰,重晶石δ34S变化于35.0~39.6‰,表明硫来自于地层。首次在西南天山金矿中开展氦和氩同位素示踪,表明布隆成矿流体主要为地壳来源,有少量地幔流体的参与。石英δ18O水为6.7~14.7‰,δD变化于-70~-55‰,δ13CPDB为-4.6~-1.4‰,暗示成矿流体主要是来源于建造水,并混合少量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物理化学条件、流体成分改变及流体的不混溶作用在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萨瓦亚尔顿金矿赋存于上志留统和下泥盆统浅变质的含碳浊积岩中,容矿岩石为含碳千枚岩、变质砂岩和变质粉砂岩。矿化带及矿体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78~355℃)、中低盐度(2.57~22.10%)的H2O-NaCl-CO2-CH4体系。成矿流体中CO2、、CH4含量变化与金和锑成矿有密切关系。菱铁矿、白云石和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13CPDB介于–10.5~4.98‰,暗示碳来源于地幔和海相碳酸盐岩。对韧性剪切带中绢云母化全岩进行了40Ar-39Ar测年,支持前人提出金成矿时代在三叠纪的观点。金的活化、迁移和富集与剪切带的演化有紧密关系。萨瓦亚尔顿金矿具有穆龙套和库姆托尔金矿的特点,但又具有特殊性。其中,浅成中-低温条件下成矿,金、锑共生是其最大特色。大山口金矿赋存于上志留-下泥盆统(含碳)细碎屑岩中,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分布于英安斑岩脉、闪长玢岩脉内及其接触带中。对岩脉、砂岩、蚀变岩和石英碳酸盐脉的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闪长玢岩和英安斑岩为同源岩浆演化产物。稀土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为富含挥发份的岩浆期后热液。铁白云石的δ13CPDB值为-2.8‰~-3.3‰,δ18OV-SMOW变化于14.1‰~14.5‰,暗示碳主要来源于幔源和海相碳酸盐岩。δ18OV-SMOW值介于15.9‰~18.6‰,δ18O水值为-1.14‰~10.9‰,δD为-51‰~-74‰,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混合少量大气降水。矿床受剪切成矿系统控制,剪切构造与岩浆侵入是主要成矿因素。西南天山区域地球动力学演化对金成矿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金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二叠纪-晚三叠世,少数在晚泥盆世-石炭纪,二叠纪的成矿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板内区域伸展背景下。三叠纪金矿的形成受控于印支运动。与中亚南天山成矿带对比表明尽管西南天山成矿背景有差异,但成矿潜力巨大。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1.1 区域地质及矿产研究现状

1.1.2 典型矿床研究现状

1.1.3 存在问题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思路、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2 研究思路

1.3.3 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论文工作情况及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宇

2.1.2 震旦系

2.1.3 寒武系

2.1.4 奥陶系

2.1.5 志留系

2.1.6 泥盆系

2.1.7 石炭系

2.1.8 二叠系

2.1.9 三叠系

2.1.10 侏罗系

2.1.11 白垩系

2.1.12 新生界

2.2 岩浆岩

2.2.1 元古宙岩浆岩

2.2.2 早古生代岩浆岩

2.2.3 晚古生代岩浆岩

2.2.4 中-新生代岩浆岩

2.3 构造

2.3.1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

2.3.2 褶皱

2.3.3 主要区域大断裂

2.3.4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2.4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4.1 区域重力场特征

2.4.2 区域磁场特征

2.4.3 深部构造特征

2.5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5.1 区域微量元素富集及变化特征

2.5.2 地球化学异常及金异常区特征

2.6 区域矿产

第三章 西南天山金矿床类型及成矿条件

3.1 金矿床类型及主要特征

3.1.1 金矿床类型

3.1.2 金矿床主要特征

3.2 金矿床控矿因素及分布规律

3.2.1 构造控矿

3.2.2 地层及岩性的控矿规律

3.2.3 岩浆活动对金成矿作用的制约

3.2.4 金矿床的时控特征

第四章 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

4.1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地质特征

4.1.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1.2 矿区地质概况

4.1.3 矿床地质特征

4.1.4 矿床类型对比

4.2 大山口金矿床地质特征

4.2.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2.2 矿区地质概况

4.2.3 矿床地质特征

4.2.4 矿床类型对比

4.3 布隆金矿床地质特征

4.3.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3.2 矿区地质

4.3.3 矿床地质特征

4.3.4 矿床类型对比

第五章 研究方法

5.1 流体包裹体研究方法

5.2 碳、氢、氧同位素分析方法

5.3 硫同位素分析方法

5.4 氦和氩同位素分析方法

5.5 ~(40)Ar/~(39)Ar 同位素测年分析流程

5.6 主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方法

第六章 金矿成矿机制

6.1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成矿机制

6.1.1 成矿物质来源

6.1.2 成矿流体研究

6.1.3 金的迁移与沉淀

6.1.4 成矿时代

6.1.5 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6.2 大山口金矿床成矿机制

6.2.1 成矿物质来源

6.2.2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6.2.3 成矿时代

6.2.4 成矿作用初探及成矿模式

6.3 布隆金矿床成矿机制

6.3.1 成矿物质来源

6.3.2 成矿流体特征

6.3.3 成矿作用

第七章 西南天山地球动力学演化与金成矿作用

第八章 与中亚南天山金成矿带对比

8.1 地质演化历史的相似性

8.2 矿产特征对比

8.3 成矿地质背景对比

第九章 结论

9.1 取得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9.2 不足和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一、个人简历

二、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三、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博士期间参加重要学术活动

发布时间: 2007-12-19

参考文献

  • [1].新疆东准噶尔绿源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D]. 丁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 [2].胶西北金矿区域成矿系统及其构造—流体—矿化研究[D]. 郭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3].吉林东南部贵金属及有色金属成矿规律研究[D]. 关键.吉林大学2005
  • [4].胶西北金矿集中区构造—蚀变网络研究[D]. 申玉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5].湖南益阳—沅陵一带金矿床形成背景及成矿作用地球化学[D]. 牛贺才.南京大学1991
  • [6].四川省甘孜—理塘金矿成矿带成矿模式与开发模式研究[D]. 夏廷高.成都理工大学2006
  • [7].辽宁省金矿成矿作用与成矿预测研究[D]. 曲亚军.吉林大学2006
  • [8].胶东中生代金成矿期区域流体的构造物理化学研究[D]. 夏林.中国地质科学院2003
  • [9].胶东西北部构造体系及其对金矿分布的控制作用[D]. 邓军.中国地质科学院1992
  • [10].冀东金矿成矿特征及成矿演化[D]. 梅燕雄.中国地质科学院1997

相关论文

  • [1].天山及邻区古生代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年代学研究[D]. 王清利.中国地质科学院2008
  • [2].新疆西南天山晚古生代沉积盆地及大地构造演化[D]. 李建兵.成都理工大学2010
  • [3].新疆北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D]. 秦克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
  • [4].南天山造山带主要铅锌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 张志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
  • [5].基于成矿构造和成矿流体耦合条件下的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成矿模式[D]. 陈懋弘.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
  • [6].新疆东天山铜、镍、金矿资源潜力评价[D]. 丁建华.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
  • [7].新疆南天山地质组成和构造演化[D]. 朱志新.中国地质科学院2007
  • [8].天山—兴蒙造山带中段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成矿预测[D]. 李蒙文.中国地质科学院2006
  • [9].西南天山板块构造及造山运动动力学[D]. 高俊.中国地质科学院1993
  • [10].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成矿机制及成矿预测[D]. 聂爱国.昆明理工大学2007

标签:;  ;  ;  ;  ;  

西南天山金矿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