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电影剧情简介文本体裁分析及文化阐释

中美电影剧情简介文本体裁分析及文化阐释

论文摘要

随着对外交流的不断繁荣,电影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引起相关部门和行业的重视。但作为电影与观众进行初始交流渠道的剧情简介却一直没有受到关注。为了使电影和观众进行更加有效的交流,使电影的发行更加成功,很有必要对电影剧情简介这一文体进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采用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在体裁分析的框架下,从不同语步及其他具体语言特征出发对中、美两种电影简介文本作了体裁分析,旨在发现文化对这种体裁的影响,从而在跨文化交往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种体裁。由ESP的体裁理论出发本研究提出第一个假设:1)基于同一题裁的中美两种电影剧情简介由于相似的交际目的,其体裁结构应该相似;受Kaplan(1966)研究的启发本研究提出第二个假设:2)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在实现具体的交际意图时,两种文本的语步和策略特征应该有其相应的“文化首选语言模式”。研究从这两个假设出发,提出了三个问题:1)中美两种电影简介文本是否在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上存在相似和不同?2)如果存在相似与不同,具体如何体现? 3)是什么文化因素导致了这些不同?结合ESP流派对体裁的定义和Van Dijk (1997)的篇章分析理论,本研究发展修正了Bhatia(1993)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建立起了尝试性的理论框架,并通过跨文化的理论如Hofstede(1991)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高风险规避和低风险规避以及Hall (1977)的高背景一低背景文化理论来分析该种语体两种文本的差异并探讨其内在原因。本文对样本的分析由比较交际目的开始,之后再进行具体语步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的比较。通过样本分析,最终回答了研究中所提出的3个问题。两种文本在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上既有同一体裁所要求的相似点又有因不同文化而引起的不同点:两种电影简介文本的语步顺序是相似的,但中国电影简介文本比美国电影简介文本多出两个语步,并且两种文本实现同一语步的策略的关注点不同,中国电影剧情简介文本策略更注重煽情和介绍剧情的来龙去脉而传递更多的信息,而美国文本更注重简捷和激发读者好奇而直接开篇、传递少一些的信息等等;在语言的选择上,两种文本都很少去使用形容词而多用复杂句,但中国电影简介每个语步所包含的句子要远远多出美国电影简介文本,显示了中国电影简介文本更注重完整信息的传递等。为了更好理解这些不同,最后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对这些特征作出了解释。正如本文所著,我们应该从跨文化的角度去了解这些特征,从而更好去利用这种体裁。希望该研究能对该种文体的编写以及教学有所裨益,最终为影片通过与读者成功的交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做出贡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The Origin of the Present Study
  • 1.1.1 The Importance of Plot-summaries of Movies
  • 1.1.2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1.1.3 The Study of ESP
  • 1.2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Present Study
  •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The Definition of Movie Plot- Summary
  • 2.2 Theories of Genre, Genre Analysi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Genre and Culture
  • 2.2.1 Three Genre Traditions
  • 2.2.2 Bhatia’s Analyzing Model and Discourse Analysis
  • 2.2.3 Van Dijk and His New Perspective in Discourse Analysis
  • 2.2.4 Genre and Cultures
  • 2.2.5 The Development of Genre Analysis at Home
  • 2.3 Theorie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2.3.1 Plot-summary for Movies: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2.3.2 Cultur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2.3.3 The Research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road and at Home
  • 2.3.4 Kaplan’s Intercultural Discourse Study and Controversies
  • 2.3.5 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 2.3.6 Hall’s Theory of Low-Context v.s. High-Context
  • 2.4 The Limitations of the Previous Related Studies
  • 2.5 Summary
  • Chapter Three Analyzing Model,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Data Collection of current study
  • 3.1 Overview
  • 3.2 Application of ESP Approach in the Current Study
  • 3.3 Culture-orientated Analyzing Model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Present study
  • 3.4 The Operating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 3.5 The Hypothesis and Specific Research Questions
  • 3.6 Data Collection
  • 3.6.1 Principles of Selecting Data
  • 3.6.2 Selection of Samples
  • 3.6.3 Data Collection
  • 3.7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our Result and Discussion
  • 4.1 Plot Summaries of Movies & Communicative purpose
  • 4.2 The Result
  • 4.2.1 Move Identification
  • 4.2.2 Strategy and Frequency
  • 4.2.3 The Focus of the Move
  • 4.2.4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 4.3 Detailed Sample Analysis
  • 4.3.1 The Move Structure and Strategies in Chinese Samples:
  • 4.3.2 Move Structure and the Strategies in the American samples
  • 4.4 Discussion
  • 4.4.1 Features Shared by American and Chinese Samples
  • 4.4.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lot-summaries
  • 4.5 Summar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
  • 5.1 Overview
  • 5.2 Summary of the Findings
  • 5.3 Implications of the Present Study
  • 5.4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 Acknowledgements
  • Reference
  • Appendix
  • Appendix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Appendix B The Diagrams Showing the Locations of the 2 Cultures in Hofstede’s Theory
  • Appendix C Some Examples
  • Appendix D Part of the Samples
  •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華簡文本復原——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一、二輯為例[J]. 出土文献 2012(00)
    • [2].召唤、整合与摧毁:群体传播时代网络叙述的副文本[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1)
    • [3].古义、真义与大义:以诠释范式为中心看中国古代思想文本的意义生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4].广义文本情感分析综述[J]. 计算机应用 2019(S2)
    • [5].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要聚合与实用[J]. 语文建设 2020(03)
    • [6].论文本的物质性[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
    • [7].基于深度学习的学术文本段落结构功能识别研究[J]. 情报科学 2020(03)
    • [8].Word2vec-CNN-Bilstm短文本情感分类[J]. 福建电脑 2020(01)
    • [9].文本的时空呈现——高校写作教学改革思考之二[J]. 写作 2020(01)
    • [10].语体视角下语篇副文本系统的配置及耦合互文路径差异[J]. 当代修辞学 2020(03)
    • [11].重审“作者已死”:论作为“伴随文本”的作者与作品[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12].影视作品及数字媒体文本-类文本共生叙事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6)
    • [13].金融学文本大数据挖掘方法与研究进展[J]. 经济学动态 2020(04)
    • [14].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场景文本检测与识别综述[J]. 软件学报 2020(05)
    • [15].多文本融合下的深度翻译研究[J]. 中国科技翻译 2020(02)
    • [16].伊瑟尔“召唤结构”理论下文学文本审美潜能再创造[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4)
    • [17].全文本视角下文艺类图书出版的意义生成[J]. 出版科学 2020(03)
    • [18].《阿Q正传》译入译出文本的风格计量学对比[J]. 外语研究 2020(03)
    • [19].广义叙述学视域下电子游戏的三种文本初探——以《王者荣耀》为例[J]. 科技传播 2020(12)
    • [20].面向文本的结构——内容联合表示学习模型[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20(S1)
    • [21].明清教材“孝”文本的传播逻辑[J]. 出版广角 2020(15)
    • [22].新型主流媒体的文本互动研究[J]. 传播与版权 2020(07)
    • [23].试论伴随文本对特稿收受与解释的影响——基于《人物》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18)
    • [24].让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味道[J]. 文学教育(上) 2019(02)
    • [25].教师培养政策的政策文本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18)
    • [26].浅析手机取证中的文本分类[J]. 科技与创新 2019(22)
    • [27].住建部、工商总局联合修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J]. 建筑技术开发 2017(22)
    • [28].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已废止,10月1日已执行2017版[J]. 建筑设计管理 2017(12)
    • [29].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文本传播解读[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16)
    • [30].自然场景图像中的文本检测方法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标签:;  ;  ;  ;  ;  

    中美电影剧情简介文本体裁分析及文化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