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论文摘要

脑梗死是发病率、致残率很高的神经科疾病。脑梗死存活者大部分存在残疾,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缺损。寻找新的有效的康复手段始终是神经病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选用96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刺激组、急性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组和慢性期低频rTMS组共四组;每组分为三个时间点,即脑缺血再灌注后6天,13天,27天;每个时间点均8只大鼠,其中急性期低频rTMS组自脑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即开始rTMS干预,而慢性期低频rTMS组自脑缺血再灌注后13天开始rTMS干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occlusion,MCAO)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rTMS干预,在规定的时间点采用18分制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方法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第27天时大鼠梗死侧皮层突触损害情况,旨在观察rTMS对于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皮层可塑性变化的影响;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大鼠梗死侧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以探讨其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和皮层可塑性变化的可能机制。为rTMS将来可能广泛应用于临床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实验结果表明:(1)脑缺血再灌注后第6天时,rTMS干预的急性期低频rTMS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模型组相应时间点增高(P<0.05);再灌注第13天时,rTMS干预的急性期低频rTMS组和慢性期低频rTMS组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较模型组相应时间点增高(P<0.01);再灌注后第27天时,模型组、假刺激组、急性期低频rTMS组和慢性期低频rTMS组之间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急性期低频rTMS组和慢性期低频rTMS组在再灌注后第13天和27天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无明显差异;(2)急性期低频rTMS组梗死侧皮层BDNF阳性细胞、VEGF阳性细胞和SYN阳性细胞数目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增多(P<0.01,P<0.05);再灌注后第13天和第27天,慢性期低频rTMS组梗死侧皮层BDNF阳性细胞、VEGF阳性细胞和SYN阳性细胞数目较模型组相应时间点增多(P<0.01,P<0.05);而急性期低频rTMS组和慢性期低频rTMS组在再灌注后第13天和27天梗死侧皮层BDNF阳性细胞、VEGF阳性细胞和SYN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3)就电镜标本而言,急性期低频rTMS组和慢性期低频rTMS组再灌注后27天的梗死侧皮层突触与模型组、假刺激组相比,突触损害的程度相对较轻。综上所述,本研究的初步结论如下:(1)rTM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以再灌注后第6天和13天时作用较明显;(2)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梗死侧皮层的BDNF阳性细胞和VEGF阳性细胞数目发生反应性增加,于再灌注后第6天明显增多,而后逐渐回落:SYN阳性细胞数目在再灌注后逐渐增多,并持续至27天左右;rTM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梗死侧皮层的BDNF阳性细胞、VEGF阳性细胞和SYN阳性细胞数目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3)本实验设计观察在大鼠脑梗死急性期和慢性期应用rTMS干预有无不同疗效,目前尚未在国内外检索到此类关于rTMS应用时机比较的相关实验文献。尚未发现急性期低频rTMS组和慢性期低频rTMS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康复进程存在明显差异。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后运动康复中的应用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猫捉大鼠[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20(07)
    • [2].西维来司钠对大鼠脑出血保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 现代养生 2017(10)
    • [3].药对藿香-陈皮配伍前后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初步药效学研究[J]. 健康之路 2017(07)
    • [4].VND3207药物对中子辐照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6(00)
    • [5].韭菜洋葱有助睡眠[J]. 益寿宝典 2017(14)
    • [6].毒瘾也“世袭”?雄性大鼠毒瘾遗传给后代[J]. 创新时代 2017(08)
    • [7].豚鼠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J]. 动物医学进展 2013(12)
    • [8].生川乌配伍瓜蒌对大鼠长期毒性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22)
    • [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肺组织中树突状细胞的变化[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05)
    • [10].大鼠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方法探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0)
    • [11].不同品系大鼠开场自发活动水平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3(12)
    • [12].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大鼠放射性直肠炎疗效观察[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1(05)
    • [13].中蜂蜜对大鼠运动机能干预的生理学探索及抗氧化性研究[J]. 生物化工 2020(05)
    • [14].替格瑞洛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15].爆震伤对大鼠神经功能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探讨[J]. 临床外科杂志 2020(10)
    • [16].脾切除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23)
    • [17].3种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的差异[J]. 医学研究杂志 2013(02)
    • [18].模拟失重对大鼠咬肌超微结构的影响[J].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3(02)
    • [19].红细胞悬液延迟输注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复苏的影响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24)
    • [20].麝香保心丸对心力衰竭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各亚型表达的影响[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2(01)
    • [21].叶酸提高雌性大鼠受孕能力的实验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2(09)
    • [22].泛素相关小修饰蛋白-1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差异性表达[J]. 上海医学 2012(08)
    • [23].滋补脾阴方药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10)
    • [24].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Aβ-42表达的研究[J]. 眼科新进展 2011(08)
    • [25].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模型大鼠细胞免疫状态与黄芪多糖的干预[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50)
    • [26].饮食诱导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及肥胖心律失常易感性的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7)
    • [27].膳食纤维对大鼠排锰效果及微量元素影响[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9)
    • [28].衰老大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下降与iNOS升高的关系[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10)
    • [29].锌指基因ZFP580参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修复的研究[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10)
    • [30].游泳对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apelin系统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0(10)

    标签:;  ;  ;  ;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