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效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

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效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

论文摘要

目的:本课题目的在于研究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 DN)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小鼠在禁食不禁水24小时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 STZ) 140mg/kg~150mg/kg以复制Ⅰ型糖尿病小鼠;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体积柠檬酸盐缓冲液。以注射后72h后血糖值>16.65m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型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卡马西平(0.1 g/kg)、糖脉康4.3g/kg、糖脉通0.45 g/kg、糖脉通0.15g/kg、糖脉通0.05 g/kg。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4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则给予等体积的溶媒;在给药2周后运用热板法测定雌性小鼠热刺激痛阈值;在给药后2、4周,分别测定压刺激痛阈值、电刺激敏感值。利用长期灌胃高糖高脂乳加一次性小剂量尾静脉注射STZ 25mg/kg复制Ⅱ型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缓冲液。在静脉注射STZ 72h后其血糖值>13.7m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型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组(盐酸二甲双胍0.1 g/kg和卡托普利0.25g/kg)、糖脉康4.3g/kg、糖脉通0.3 g/kg、糖脉通0.15 g/kg、糖脉通0.075 g/kg。每天灌胃给药一次,连续8周,分别测定给药后2、8周时各动物的标准2导联心电图,末次给药后24小时测定动物坐骨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同时取血清测定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糖化血清蛋白(GSP)、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取坐骨神经做显微观察和电镜检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DP法(labeled dextran polymer method)检测坐骨神经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表达。同时还考察了药物对正常小鼠血糖的影响。结果:小鼠在复制成Ⅰ型糖尿病后,其对热刺激、机械刺激的敏感性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MT0.15 g/kg、0.05 g/kg均能减低糖尿病小鼠对热刺激的敏感性(P<0.01,P<0.05),也有降低糖尿病小鼠对机械刺激(压力)敏感性的趋势,但作用较弱,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CS条件下(30V),Ⅰ型糖尿病小鼠的C纤维调节的逃避反射对电刺激产生明显高放电反应;在post-CS条件下(15V),Aδ纤维调节的逃避反射在强电刺激后对低电刺激的易化程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糖脉通三个剂量组均可降低糖尿病小鼠C纤维调节的逃避反射在强电压刺激下所表现的高敏感性(均为P<0.01),也可改善Aδ纤维调节的逃避反射在强电刺激后易化程度,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大鼠在复制成Ⅱ型DM模型后2、8周,其清醒心电的心率减缓,MNCV明显减慢,有髓纤维严重脱髓鞘、许旺细胞变性坏死,血清MDA、TG、GSP、AGEs水平显著升高,T-SOD水平降低,但血中TC水平变化不大,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AGE强度表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糖脉通0.3 g/kg、0.15 g/kg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快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坐骨神经病理结构,降低血清MDA、GSP、AGEs,增加RAGE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率、TC、TG等指标无明显影响。糖脉通对正常小鼠、Ⅰ型糖尿病小鼠及Ⅱ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糖脉通可降低糖尿病动物痛觉敏感性,改善传导速度,改善或延缓坐骨神经形态学改变,提示糖脉通对周围神经的结构和功能有保护作用: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不是通过降血糖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通路、抗氧化应激等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引言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糖脉通对糖尿病动物感觉神经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糖脉通对糖尿病大鼠运动及自主神经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糖脉通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作用机理探讨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致谢
  • 综述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神经病变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脉通 还能“玩”多久[J]. 知识经济(中国直销) 2015(12)
    • [2].泥土的梦(组诗)[J]. 岁月 2017(01)
    • [3].脉通汤治疗中风后遗症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7)
    • [4].骨脉通治疗1410例临床报告[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1)
    • [5].人脉通 胜友如云[J]. 电脑爱好者 2014(20)
    • [6].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脉通分散片中葛根素的含量[J]. 环球中医药 2010(01)
    • [7].基于分子对接模拟预测复方脑脉通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物质基础[J]. 中药材 2017(03)
    • [8].中药自拟脉通散外敷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96例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2)
    • [9].脉通汤治疗下肢静脉炎50例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06)
    • [10].益脉通对周围动脉硬化闭塞症红细胞免疫状态影响的观察[J]. 中医药信息 2010(06)
    • [11].脑脉通有效部位中川芎嗪的含量测定[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01)
    • [12].脑脉通有效部位中阿魏酸的含量测定[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04)
    • [13].目脉通丸质量标准的研究[J]. 中国药师 2012(11)
    • [14].糖脉通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校医 2010(07)
    • [15].自拟脑脉通治疗脑血管疾病114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08(10)
    • [16].糖脉通治疗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100例临床研究[J]. 中医药学报 2015(02)
    • [17].济脉通片对长期饮酒大鼠血压及相关活性物质的影响[J]. 中草药 2014(09)
    • [18].脑脉通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01)
    • [19].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蒽醌的含量测定[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8(02)
    • [20].康脉通预防骨科大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J]. 今日药学 2017(10)
    • [21].复方脑脉通治疗缺血性脑中风多靶点作用的分子对接[J]. 中成药 2016(08)
    • [22].醒脉通治疗癔症性精神病32例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34)
    • [23].浅谈住院精神病患者醒脉通的安全管理[J]. 中国卫生产业 2016(20)
    • [24].脑脉通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保护脑缺血微血管完整性作用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21)
    • [25].医脉通:专注为医生服务[J]. 创业家 2015(08)
    • [26].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脑脉通软胶囊中有机溶剂残留量[J]. 天津中医药 2011(06)
    • [27].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J].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8(01)
    • [28].脑脉通化学成分的研究(Ⅰ)[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2)
    • [29].心脉通软胶嚢制备工艺及芦丁含量测定方法的确立[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12)
    • [30].脑脉通有效部位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J]. 中国药房 2010(19)

    标签:;  ;  ;  ;  

    糖脉通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效研究及相关机制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