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叶婆婆纳生物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

轮叶婆婆纳生物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

论文题目: 轮叶婆婆纳生物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药物分析

作者: 张富赓

导师: 段宏泉

关键词: 轮叶婆婆纳,轮叶婆婆纳对醌,轮叶婆婆纳对醌,去氢隐丹参酮,细胞毒,细胞周期,免疫抑制活性

文献来源: 天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轮叶婆婆纳(Veronica sibirica (L.) Pennell)为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陕西北部、新疆西北部、甘肃东部、山东等省区,具有驱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风热、咽喉肿痛、腮腺炎、风湿弊痛,虫蛇所伤等。现代药理和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轮叶婆婆纳具有较强抗炎镇痛作用,并从中分离鉴定了阿魏酸、3-O-乙酰齐墩果酸、3,4-二甲基桂皮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甘露醇等6个活性成分,其它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鲜见报道,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对于该植物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对轮叶婆婆纳全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有机化学成分研究。实验采用多种现代分离技术(包括快速层析法,凝胶色谱法和制备HPLC)对轮叶婆婆纳各提取部位进行分离,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学单体,通过1H-NMR,13C-NMR,2D-NMR,高分辨质谱等波谱解析方法鉴定了其中的8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轮叶婆婆纳对醌A(1),轮叶婆婆纳对醌B(2),1,2-去氢隐丹参酮(3)。其他化合物鉴定为弥罗松酚(4),二氢丹参酮Ⅰ(5),丹参酮Ⅰ(6),丹参酮ⅡA(7),隐丹参酮(8)。本文对轮叶婆婆纳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及单体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TJ-905、Hela、SK-N-SH和BEL-7402均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单体化合物的细胞毒实验表明,各测试化合物对TJ-905、SK-N-SH和BEL-7402三种不同肿瘤细胞株具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作用,而且其细胞毒活性具有选择性。化合物5和8在0.625μg/ml~30μg/ml剂量范围内具有量效依存关系,其对TJ-905的IC50分别为1.038μg/ml和3.637μg/ml;对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1.816μg/ml和4.391μg/ml,其抗癌作用很强,在药用植物活性成分中较为罕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表明,轮叶婆婆纳石油醚提取物对细胞周期未见影响,而从中分离的化合物5,7和8使Hela细胞的G1期细胞所占百分率明显减少,G2期和S期细胞所占百分率明显增多,推测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是将肿瘤细胞阻断在S期。本文还进行了淋巴细胞转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轮叶婆婆纳各提取物和化合物1、2、4~8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中缩略语

本文鉴定的化合物结构(*新化合物)

第一章 婆婆属植物和药用植物轮叶婆婆纳

1.1 婆婆纳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1.1 化学成分研究

1.1.1.1 苯乙醇类

1.1.1.2 环烯醚萜类

1.1.1.3 黄酮类

1.1.1.4 有机酸类

1.1.2 药理作用

1.1.2.1 细胞毒作用

1.1.2.2 抗炎作用

1.1.2.3 体外促凝作用

1.1.2.4 治疗肺结核咯血

1.2 药用植物轮叶婆婆纳

1.2.1 原植物本草考证

1.2.2 异名

1.2.3 生境

1.2.4 分布

1.2.5 药性

1.2.6 民间应用

1.2.7 用法与用量

1.2.8 化学成分研究

1.2.9 现代药理研究

1.2.10 研究展望

第二章 轮叶婆婆纳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1 植物材料

2.2 不同极性部位的制备

2.3 石油醚提取物的分离过程

2.4 正丁醇提取物的分离过程

第三章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3.1 化合物1 的结构解析

3.2 化合物2 的结构解析

3.3 化合物3 的结构解析

第四章 已知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鉴定

4.1 化合物4 的结构鉴定

4.2 化合物5 的结构鉴定

4.3 化合物6 的结构鉴定

4.4 化合物7 的结构鉴定

4.5 化合物8 的结构鉴定

第五章 药理作用研究

5.1 抗肿瘤作用

5.1.1 细胞毒作用

5.1.1.1 MTT 法的测定原理

5.1.1.2 实验方法

5.1.1.3 实验结果

5.1.1.3.1 各提取物的体外抗癌活性

5.1.1.3.2 各化合物的体外抗癌活性

5.1.1.3.3 化合物5 和8 体外抗癌剂量依赖性试验

5.1.2 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5.1.2.1 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5.1.2.2 实验方法

5.1.2.3 实验结果

5.2 对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5.2.1 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

5.2.2 实验动物

5.2.3 实验方法

5.2.4 实验结果

5.2.5 结果与讨论

第六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6.1 实验仪器

6.2 制备用HPLC柱类型

6.3 实验材料

6.4 显色剂

6.5 柱层析填料

6.5.1 硅胶

6.5.2 Sephadex LH-20

6.5.3 Toyopearl HW-40

6.6 硅胶板及自制方法

第七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发布时间: 2007-04-17

参考文献

  • [1].基于高内涵技术的肾纤维化体外模型建立及中药化合物筛选[D]. 孙雪娇.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
  • [2].藏药巴朱中两种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作用机制研究[D]. 令狐浪.西南大学2014
  • [3].基于化合物库高通量筛选技术的东海海洋真菌100102A的研究[D]. 谢燕瑾.浙江工业大学2013
  • [4].野灯芯草菲类化合物的研究[D]. 付茜.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 [5].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D]. 侯蕾.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
  • [6].五倍子中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D]. 谷竹义.辽宁师范大学2012
  • [7].含茚酮骨架化合物的合成与抑菌活性研究[D]. 李世学.西北大学2009
  • [8].二胺桥连的双萘基化合物的合成、核酸结合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 宋昱.宁夏医科大学2016
  • [9].油菜花粉中4种新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定[D]. 郭娟丽.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 [10].葎草中甙类化合物的研究[D]. 高岩.延边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滇谷木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研究[D]. 陈冠.天津大学2006
  • [2].中药天葵子化学成分研究(Ⅱ)[D]. 蓝华英.天津大学2006
  • [3].中药蛇莓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D]. 吴培楠.天津大学2005
  • [4].药用植物花木蓝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D]. 杨媛.天津大学2006
  • [5].樟子松针叶活性成分研究[D]. 张蓉.天津大学2005
  • [6].灵芝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及抗肿瘤成分的研究[D]. 张萱.天津大学2006
  • [7].高良姜抗白色念珠菌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D]. 吕玮.天津大学2006
  • [8].日本路边青的化学成分研究[D]. 赵晶.天津大学2006
  • [9].昆明山海棠中二萜类有效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D]. 贺江萍.天津大学2005
  • [10].臭灵丹生物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D]. 刘永彬.天津大学2004

标签:;  ;  ;  ;  ;  ;  

轮叶婆婆纳生物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