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中庸》的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论文摘要

作为“孔门传授心法”的《中庸》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中庸》与其它经典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儒家重要的道德准则和为人处世的最高规范,正是这一点使它在中国儒家思想体系的完善和儒家教育的延续上具有极其特殊的地位。《中庸》所阐述的教育哲学思想对古代中国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庸》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基础,是我国教育哲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中庸》的教育哲学思想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本文以教育哲学作为研究的理论支撑,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从《中庸》的本体论入手,分为三部分对其教育哲学思想进行深入分析:第一部分从天道观和人性论两个方面对《中庸》的教育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分析。《中庸》对“天”和“人”的理性的认识使后世对天人关系理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充分认识到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和作用。《中庸》一书强调人性中有向善的因素,具备受教育的可能,同时也强调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蕴含着人本主义思想的,这是难能可贵的。第二部分以《中庸》的伦理道德观为视角,探讨《中庸》提出的道德哲学的问题。通过对“道”、“诚”和“明”等核心概念的解读和分析,总结《中庸》所构建的伦理社会的要素,并对实现君子“至诚”的途径——“慎独”加以深入研究。第三部分总结中庸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史为鉴,结合当今教育的现实阐述了中庸的教育哲学思想对当今教育理论的丰富和教育实践改革的借鉴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四、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中庸》的天道观和人性论
  • 一、《中庸》的天道观
  • (一) 天和天道
  • (二) 天道观
  • (三) 天人关系
  • 二、《中庸》的人性论
  • (一) 人性
  • (二) 人性论
  • (三) 《中庸》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 第二章《中庸》的伦理道德观
  • 一、关于“道”
  • (一) 对于“道”的解释
  • (二) 性与道的关系
  • (三) 修道以仁
  • 二、关于“诚”
  • 三、关于“明”
  • 四、释“慎独”
  • (一) 慎独的价值
  • (二) 慎独修身之道的内容
  • (三) 君子“至诚”的途径——“慎独”
  • 第三章《中庸》教育哲学思想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中庸”思想对当代和谐理念的启示[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10)
    • [2].话语变迁与概念重塑——从文体角度考察《中庸》升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中庸》“隐恶而扬善”发微[J]. 武陵学刊 2020(01)
    • [4].诚体是如何活动的——立足于《中庸》对“诚”之现象的阐明[J]. 学术研究 2020(01)
    • [5].宋人对《中庸》作者及文本的考辨[J]. 船山学刊 2020(01)
    • [6].中庸思维对知识隐藏与员工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研究[J]. 管理学报 2020(04)
    • [7].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庸型领导:概念、维度与测量[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8].无问西东话“中庸”[J]. 关东学刊 2020(01)
    • [9].从“小富即安”到“且富且安”:中国农民的中庸理性考察[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0].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中庸”[J]. 山东教育(高教) 2020(Z2)
    • [11].《中庸》“诚”的思想探究[J]. 今古文创 2020(25)
    • [12].“中庸”是做出抉择[J]. 思维与智慧 2019(04)
    • [13].生活的大道是中庸[J]. 思维与智慧 2017(21)
    • [14].中庸[J]. 中国书法 2008(06)
    • [15].《中庸》“诚”的现代性反思[J]. 文学教育(上) 2017(02)
    • [16].《中庸》中的道德自觉思想[J]. 人民论坛 2017(08)
    • [17].浅析《中庸》之“诚”的内涵与价值[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2)
    • [18].《中庸》中“诚”的“自明性”发微[J]. 理论学刊 2017(03)
    • [19].下贯上通:《中庸》性命论[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0].中庸思想的现代生命力审视[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06)
    • [21].从英译角度识解《中庸》的核心概念[J]. 名作欣赏 2015(35)
    • [22].《中庸》的“参赞”工夫论[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23].《中庸》作者考辨[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02)
    • [24].孔子思想中的“中庸观”及其当代价值[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03)
    • [25].《中庸》诚论思想中的教育伦理诉求及当代启示[J]. 大学教育科学 2016(02)
    • [26].范式转换背景下的中庸观新形态——北宋明教契嵩的《中庸》新范式探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 [27].《中庸》“诚”论发微[J]. 人文天下 2016(07)
    • [28].谁更中庸?——基于对553个样本中庸思维的测量与分析[J]. 社会心理科学 2016(Z1)
    • [29].员工中庸思维研究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15)
    • [30].敬畏与慎独:《中庸》的道德工夫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 伦理学研究 2016(05)

    标签:;  ;  ;  

    《中庸》的教育哲学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