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上奥陶统石燕河组床板珊瑚形珊瑚及牙形石动物群的生物古地理特征

河南淅川上奥陶统石燕河组床板珊瑚形珊瑚及牙形石动物群的生物古地理特征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对河南省淅川石燕河剖面和内乡寺岗剖面上奥陶统石燕河组开展了系统观测,对该组的沉积相及微相、床板珊瑚形珊瑚-牙形石生物群组合及其生物古地理分区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沉积相分析表明,淅川-内乡地区上奥陶统石燕河组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可划分出台地边缘礁相和局限台地相2种沉积相及9种沉积微相。纵向上来看,该区在晚奥陶世大致经历了台地边缘礁相-局限台地相-台地边缘礁相的沉积过程。本文在该地区的石燕河组中一共采集牙形石样品23个,鉴定出牙形石10属14种;采集珊瑚样品76个,鉴定出床板珊瑚6属12种、日射珊瑚3属3种、刺毛珊瑚1属2种。根据牙形石鉴定结果,本文在淅川-内乡地区的石燕河组由下至上建立了 3个牙形石带,分别为Aphelognathusgrandis带,Aphelognathus divergens带和Aphelognathus zuoquensis带。分析表明,其代表性分子及共生组合应属北美中大陆型牙形石动物群,并可与北美中大陆Aphelognathus grandi 带,Aphelognathus divergens 带及 Aphelognathus shatzeri 牙形石带进行良好对比。这一对比表明,淅川-内乡石燕河组应属晚奥陶世Katian阶上部-Hirnantian阶下部。根据淅川-内乡地区石燕河组珊瑚动物群的鉴定结果,结合其产出特征,本文在该组由下至上建立起珊瑚Agetolitella-Agetolitoides组合带和Agetolitoides-Fletcheriella组合带。通过利用珊瑚动物群属种特征分析、大冢相似系数及Q型聚类分析多种方法,并结合前人资料,将研究区所处的南秦岭与我国浙赣地区、鄂尔多斯西缘-北缘、鄂尔多斯南缘、东昆仑-祁连-柴达木北缘、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及国外波罗的海、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北美、劳伦古陆、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同时期珊瑚群进行了较全面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从生物古地理分区角度来看,淅川-内乡地区所在的南秦岭其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及日射珊瑚生物组合,应属于欧亚大区—中国区—华北-祁连亚区。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前人对我国浙赣、准噶尔等地区晚奥陶世的相关研究,本文认为:Agetolitidae科可能最早出现于鄂尔多斯南缘泾河组,且向准噶尔盆地或南秦岭-浙赣地区一线层位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由此推测Agetolitidae科很可能起源于鄂尔多斯周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目的意义
  • 1.2 研究区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区域沉积古地理演化
  • 2.2 区域地层
  • 第三章 浙川地区石燕河组沉积相及微相特征
  • 3.1 碳酸盐岩沉积微相类型
  • 3.2 沉积环境判别
  • 3.3 沉积相类型
  • 第四章 河南淅川晚奥陶世牙形石及其生物地层特征
  • 4.1 石燕河组牙形石地层单元
  • 4.2 牙形石生物地层对比
  • 4.3 石燕河组时代归属
  • 第五章 河南淅川晚奥陶世床板珊瑚、日射珊瑚及其生物古地理特征
  • 5.1 石燕河组床板珊瑚及日射珊瑚动物群及其分带
  • 5.2 与国内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动物群的对比
  • 5.3 与国外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和日射珊瑚动物群对比
  • 5.4 大冢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
  • 第六章 分析与讨论
  • 6.1 南秦岭晚奥陶世床板珊瑚及日射珊瑚动物群的性质
  • 6.2 Agetolitidae科的起源
  • 第七章 牙形石属种描述
  • 第八章 珊瑚属种描述
  • 第九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及说明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河南淅川上奥陶统石燕河组床板珊瑚形珊瑚及牙形石动物群的生物古地理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