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立足于当今中国新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如社会结构体制转型、市场经济体制体系初步确立、城市化进程加速、环境生态问题突出等),对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的适应性设计方法进行新的研究与探讨。笔者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城市建筑学并广泛结合其他多学科的最新理论成果进行交叉综合研究,对其系统特征进行全面剖析,探究其人文价值;进而对其相关理论及整体营造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为解决当今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与现实策略。论文分为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首先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框架,并且重点对几个题目中的概念进行解析。第二部分对本文研究的研究对象——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进行解析,论述其概念、系统构成与特征、发展状况,以及当前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等,揭示了其所具有的社会——空间统一体的特征,从而使我们对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的内涵、本质和特征具有深刻、全面的认识。第三部分首先引入适应性设计的方法,然后分别论述影响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适应性设计的两个因素:一个是住宅区的居住要求,即居民对户外活动空间的需求;另一个是城市中心区的空间要求,即城市公众对活动空间的需求。第四部分分别介绍与研究对象适应性设计相关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第五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分别介绍本文研究对象的六个方面的规划设计策略:结构模式的适应性、空间衔接的有机性、空间与界面的一致性、交通与停车的合理性、活动场所与绿化景观一体化、互动创作等等。最后,结束语部分对本文研究对象的适应性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环境现状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价值
  • 1.2.2 针对解决的问题
  • 1.3 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念及界定
  • 1.3.1 城市中心区的定义
  • 1.3.2 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环境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解析
  • 2.1 空间的概念
  • 2.2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环境的构成及特点
  • 2.2.1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环境的构成
  • 2.2.2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环境的特点
  • 2.3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的发展
  • 2.3.1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产生的必然性
  • 2.3.2 我国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的建设
  • 2.4 当前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2.4.1 结构模式方面的问题
  • 2.4.2 空间衔接方面的问题
  • 2.4.3 空间与界面方面的问题
  • 2.4.4 交通与停车方面的问题
  • 2.4.5 户外活动场所方面的问题
  • 2.4.6 绿化景观方面的问题
  • 2.4.7 公众参与的缺乏
  • 3 影响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适应性设计的因素
  • 3.1 适应性设计方法的引入
  • 3.1.1 适应观简介
  • 3.1.2 适应性设计的定义
  • 3.2 权益双方
  • 3.2.1 住宅区居民
  • 3.2.2 城市公众
  • 3.3 住宅区的居住要求
  • 3.3.1 人类生活的需求层次
  • 3.3.2 居民的行为活动分析
  • 3.3.3 居民户外活动的生理需求
  • 3.3.4 居民户外活动的心理需求
  • 3.4 城市中心区的空间要求
  • 3.4.1 用地规模的适应性
  • 3.4.2 空间衔接的有机性
  • 3.4.3 空间与界面的一致性
  • 3.4.4 交通与停车的合理性
  • 4 适应性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
  • 4.1 相关的理论基础
  • 4.1.1 公共空间理论
  • 4.1.2 社区理论
  • 4.1.3 环境、行为与心理
  • 4.1.4 城市设计理论
  • 4.2 设计原则
  • 4.2.1 坚持整体性原则
  • 4.2.2 开放性和安全性并重
  • 4.2.3 复合性与人性并重
  • 4.2.4 尊重城市文脉、重视与城市景观配合的原则
  • 4.2.5 公众参与
  • 5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适应性设计的策略
  • 5.1 结构模式的适应性设计
  • 5.1.1 院落式布局
  • 5.1.2 街巷式布局
  • 5.1.3 承台式布局
  • 5.1.4 混合式布局
  • 5.2 空间衔接的有机性设计
  • 5.2.1 空间衔接的处理方式
  • 5.2.2 内外空间的转换与过渡
  • 5.2.3 衔接空间的复合性
  • 5.3 空间与界面的一致性设计
  • 5.3.1 空间组织的方式
  • 5.3.2 “街道”场所的延续
  • 5.3.3 界面设计的手法
  • 5.3.4 界面的尺度处理
  • 5.4 交通与停车的合理性设计
  • 5.4.1 交通组织类型
  • 5.4.2 车行系统
  • 5.4.3 人行系统
  • 5.4.4 停车空间
  • 5.5 户外活动场所与绿化景观一体化设计
  • 5.5.1 组织方式
  • 5.5.2 户外活动场所的包容性设计
  • 5.5.3 绿化景观的立体化设计
  • 5.5.4 防噪处理
  • 5.6 互动创作
  • 6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中心区的街道设计策略[J]. 中国住宅设施 2019(11)
    • [2].历史城市中心区“人口疏解”问题刍议——考察山西大同的建设实践[J]. 城市规划 2019(12)
    • [3].城市中心区土地存量的挖掘与再开发[J]. 住宅与房地产 2020(09)
    • [4].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J]. 建筑与文化 2020(06)
    • [5].城际铁路引入城市中心区探索[J]. 高速铁路技术 2019(02)
    • [6].城市中心区毗邻隔离住区整合与更新研究——基于有机更新理论[J]. 城市规划 2019(10)
    • [7].步行优先的城市中心区空间组织与更新——以英国伯明翰为例[J]. 城市规划 2019(10)
    • [8].农村基础教育“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偏离及矫正[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7(12)
    • [9].美国小城镇的城市中心[J]. 小城镇建设 2017(07)
    • [10].城市中心区发育过程中的交通策略影响研究[J]. 山西建筑 2016(03)
    • [11].城市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案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6(17)
    • [12].旧城改造中的城市中心区空间转型发展模式[J]. 中国房地产 2015(03)
    • [13].气象控制总部(三等奖)[J]. 学苑创造(7-9年级阅读) 2020(Z2)
    • [14].迷路[J]. 诗林 2019(02)
    • [15].城市笔记[J]. 飞天 2016(11)
    • [16].飞蛾[J]. 芙蓉 2017(01)
    • [17].那时慢[J]. 中学生 2017(01)
    • [18].城际铁路 加速武汉城市圈融合[J]. 湖北画报(上旬) 2017(03)
    • [19].咖啡杯里的河内[J]. 广东第二课堂(下半月中学生阅读) 2017(06)
    • [20].姚巍的诗[J]. 青春 2017(07)
    • [21].两日一城[J]. 中国国家旅游 2017(04)
    • [22].凉薄的异国[J]. 天涯 2017(04)
    • [23].以水环境改善带动城市中心区活力再生——以韩国首尔清溪川复兴改造为例[J]. 江苏建设 2016(04)
    • [24].韩国:城市中心的农庄[J].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2(41)
    • [25].城市中心区要做建设和发展的“龙头”[J]. 党员干部之友 2013(01)
    • [26].城市化如何造成灾害风险[J]. 人类居住 2008(03)
    • [27].南京城市中心区范围界定与空间结构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0(17)
    • [28].城市中心区多种形态历史建筑更新设计方法——以大连理工大学市内校区改造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29].精益设计——城市中心区医院更新策略[J]. 城市建筑 2016(19)
    • [30].京津冀城市中心地体系结构分形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6(11)

    标签:;  ;  ;  ;  

    城市中心高层住宅区户外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