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行配置对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

株行配置对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

论文摘要

密植是新疆棉花增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其他棉区棉花增产的基本途径[1]。在种植密度较高时,采用合理的株行配置方式有利于棉株的生长;也是实现高密度植棉与机械管理和采棉等新技术结合的重要手段。本试验在田间条件下采用膜下滴灌高密度种植,设置大三膜、机采棉、小三膜、等行距、缩行距等五种株行配置方式和75%θf和45%θf(田间持水率)两种水分处理,分析了株行配置方式与水分对根系吸水特性、根系形态、根系生理以及对地上部生长的影响过程;在水分处理后至吐絮期监测了棉田土壤水分,分析了不同株行配置方式下根系和地上部分生长状况及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75%θf水分处理0-60cm内土壤水分和根系耗水量波动较小;45%θf水分处理下植株存在严重的水分胁迫,土壤水分和根系耗水量波动较大,且根系耗水量明显低于75%θf水分处理。在75%θf水分处理下,大三膜根系耗水量明显高于其他株行配置方式;而在45%θf水分处理下,机采棉和缩行距根系耗水量较低,说明缩小行距有利于提高根系的抗旱性。(2)行距缩小后,在耕作层(0-40cm)棉花根系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根直径增加,但中下层(40-80cm)根直径变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减小。45%θf水分处理下,缩小行距降低了耕作层根系的分布比例,根系通过增加下层根系的比例抵御干旱胁迫,75%θf水分处理下适当的缩小行距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3)75%θf水分处理下根系活力高于45%θf水分处理。45%θf水分处理下根系可溶性蛋白、SOD、POD、MDA含量均高于75%θf水分处理。在75%θf水分处理下小三膜0-80cm土层内根系活力、可溶性蛋白、SOD、POD活性高于其他株行配置方式;而大三膜在45%θf水分处理下根系MDA含量高于其他株行配置。(4)叶面积指数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75%θf水分处理下叶面积指数高于45%θf水分处理。在75%θf水分处理下小三膜叶面积指数、单株和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其他株行配置;而在45%θf水分处理下大三膜单株干物质积累最高,等行距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量最高。随着行距的减小,叶片平均叶倾角逐渐增大,叶片对光的截获增加。75%θf水分处理下光截获高于45%θf水分处理。(5)在75%θf水分处理下小三膜单株发育良好,其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产量均高于其他株行配置。而在45%θf水分处理下等行距产量较高,缩行距和机采棉次之,说明在水分匮缺的条件下,缩小行距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株行配置方式对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 1.2 株行配置方式对作物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测试项目及测定方法
  • 2.2.1 根系形态测定
  • 2.2.2 根系生理指标测定
  • 2.2.2.1 根系活力测定
  • 2.2.2.2 根系酶活性测定
  • 2.2.3 地上部指标测定
  • 2.2.3.1 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
  • 2.2.3.2 冠层结构指标
  • 2.2.3.3 冠层光截获
  • 2.2.3.4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测定
  • 2.2.4 土壤水分测定
  • 2.3 试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株行配置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 3.2 株行配置方式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 3.2.1 株行配置方式对根系耗水量的影响
  • 3.2.2 株行配置方式对根系形态的影响
  • 3.2.2.1 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2.2.2 根长密度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2.2.3 根表面积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2.2.4 根系直径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2.3 株行配置对根系生理的影响
  • 3.2.3.1 根系活力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2.3.2 根系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2.3.3 根系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2.3.4 根系MDA 含量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3 株行配置对棉花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 3.3.1 棉株高度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3.2 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3.3 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3.4 冠层结构的变化及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3.3.3.1 平均叶簇倾斜角
  • 3.3.3.2 群体散射辐射系数和直射辐射透过系数
  • 3.3.3.3 冠层光截获
  • 3.4 不同株行配置方式对棉花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 3.5 不同配置方式根系形态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不同株行配置下根系形态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4.2 不同株行配置下根系生理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 4.3 不同株行配置下地上部生长对根区水分的响应和协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校期间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导师评阅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钱柳不同株行距对幼林生长和叶片生物量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 2020(02)
    • [2].垄作双深与株行配置对水稻光合作用、产量及穗部性状的影响[J]. 作物杂志 2020(05)
    • [3].造林株行距对枫香幼林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 广东林业科技 2013(05)
    • [4].荔枝选种圃合理株行距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15(01)
    • [5].调整株行距及覆膜对春播高丹草生产性能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05)
    • [6].苗木类型和株行距对云南萝芙木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林业资源管理 2020(03)
    • [7].“黄金株行比栽培模式”研究初探[J]. 现代农业 2016(02)
    • [8].优质粳稻机插不同株行距配比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7)
    • [9].荆两优1198同密度不同株行距对照试验总结[J]. 农技服务 2016(15)
    • [10].山葡萄不同株行距和架式对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 北方园艺 2011(17)
    • [11].机插株行距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杂交水稻 2015(02)
    • [12].土壤质地和株行距对“107杨”人工林生长影响的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2)
    • [13].水稻株行距配比的优化和株高密度模型的建立[J]. 作物研究 2011(01)
    • [14].辽西北地区花生不同株行距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04)
    • [15].不同株行距和架式对山葡萄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 山西果树 2014(01)
    • [16].不同株行距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10)
    • [17].农作物株行距可调式点播器的设计及试验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6)
    • [18].杂交稻制种父母本株行距优化配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3)
    • [19].不同株行距对核桃光合作用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4)
    • [20].不同种植密度对台绿5号西兰花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2)
    • [21].不同株行距对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22].板栗密植园密度及树体调整技术[J]. 河北果树 2011(05)
    • [23].株行配置对春玉米根冠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16(06)
    • [24].适宜机插株行距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2)
    • [25].柑桔定植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9(03)
    • [26].嘎啦苹果无公害管理技术[J]. 河北果树 2015(04)
    • [27].哈密大枣树形培养与株行距关系探讨[J]. 农村科技 2012(09)
    • [28].株行距对竹柳胸径影响的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 2011(02)
    • [29].桃树整形修剪关键技术[J]. 河北果树 2008(06)
    • [30].梭梭(Haloxylon anmodendron)林带防风效果的风洞试验[J]. 中国沙漠 2020(03)

    标签:;  ;  ;  ;  ;  

    株行配置对膜下滴灌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及与土壤水分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