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降解聚酯PHA及其改性的研究

生物可降解聚酯PHA及其改性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除各种酶制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他一些生物化工基础产物外,直接以发酵技术生产的结构材料——微生物聚(microbial polyesters)也已步入了高分子材料行列。其中以聚羟基脂肪酸酯(PHA)为代表的生物聚酯成为生物可降解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PHA具有与通用高分子同样的热塑性,而且在环境中能生物降解,因而在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方面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所研究的第四代PHA是3-羟基丁酸(3HB)和4-羟基丁酸(4HB)的共聚物P(3HB-co-4HB),具有前几代PHA更加出色的物化性能和应用范围,由于4HB含量的可控性和P4HB本身优异的物性,使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加工能和热稳定性,降低熔融温度和结晶度,此外共聚的PHA具有与其他可降解材料更好的相容性。随着4HB单体的增加,共聚物由结晶性的硬塑料向富有弹性的橡胶念过渡,可加工成透明的薄膜和强度很高的纤维,也可以制备成可生物降解的弹性体,也可以做为生物粘合剂材料使用,因此其材料本身除了可以制备众多可降解制品,还可以作为其他材料的改性剂。本文对第四代PHA3-羟基丁酸(3HB)和4-羟基丁酸(4HB)的共聚物P(3HB-co-4HB)采用有机化的纳米蒙脱土、PEG10000以及扩链剂进行了改性,并采用带热台的偏光显微镜、毛细管流变仪、差示扫描晕热仪、热重分析仪对P(3HB-co-4HB)及有机化的纳米蒙脱土、PEG10000以及扩链剂改性的P(3HB-co-4HB)进行了研究;对P(3HB-co-4HB)、P(3HB-co-4HB)/PEG10000体系进行了纺丝初探,并采用电子单纱强力仪、声速仪对纤维的力学性能、声速值进行了研究。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P(3HB-co-4HB)/PEG10000共混体系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P(3HB-co-4HB)的结晶为球晶,纯P(3HB-co-4HB)对温度和剪切速率均有较强的敏感性;流变结果发现OMMT与PEG10000的加入提高了P(3HB-co-4HB)的流动性、降低了粘流活化能;扩链剂降低了P(3HB-co-4HB)对温度和剪切力的敏感性。本文的在P(3HB-co-4HB)原料及其改性方面的研究,对第四代PHA从理论研究到实际、进入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第一代PHA——PHB
  • 2.1.1 PHB的结构及概述
  • 2.1.2 PHB结晶的研究
  • 2.1.3 PHB的改性研究
  • 2.1.4 PHB在液晶领域的应用
  • 2.2 第二代PHA PHBV
  • 2.2.1 PHBV结构及概述
  • 2.2.2 PHBV及其共混体系结晶性能的研究
  • 2.2.3 PHBV的改性研究
  • 2.2.4 PHBV纤维的成型及研究
  • 2.2.5 PHBV在吸油材料领域的应用
  • 2.3 第三代PHA PHBHHx
  • 2.3.1 PHBHHx结构及概述
  • 2.3.2 PHBHHx发酵生产的研究
  • 2.3.3 PHBHHx的改性研究
  • 2.3.4 PHBHHx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
  • 2.4 第四代PHA P(3HB-co-4HB)
  • 2.4.1 P(3HB-co-4HB)的结构及概述
  • 2.4.2 P(3HB-co-4HB)的改性研究
  • 2.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3.1 实验原料
  • 3.2 实验方法
  • 3.2.1 原料的处理
  • 3.2.2 共混体系的制备
  • 3.2.2.1 PEG10000/P(3HB-co-4HB)共混体系的制备
  • 3.2.2.2 OMMT/P(3HB-co-4HB)共混体系的制备
  • 3.2.3 P(3HB-co-4HB)及其共混体系纤维的制备
  • 3.2.4 P(3HB-co-4HB)薄膜的制备
  • 3.3 测试及表征
  • 3.3.1 流变性能的测定
  • 3.3.2 DSC测定
  • 3.3.3 热失重测定
  • 3.3.4 纤维的力学性能测试
  • 3.3.5 扫描电镜
  • 3.3.6 纤维的声速值测试
  • 3.3.7 P(3HB-co-4HB)结晶性能测试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4.1 P(3HB-co-4HB)结晶性能的研究
  • 4.2 P(3HB-co-4HB)的性能及其纤维性能
  • 4.2.1 P(3HB-co-4HB)的流变性能
  • 4.2.1.1 黏度-剪切速率曲线
  • 4.2.1.2 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曲线
  • 4.2.1.3 P(3HB-co-4HB)的粘流活化能
  • 4.2.2 P(3HB-co-4HB)的差热分析
  • 4.2.3 P(3HB-co-4HB)的热重分析
  • 4.2.4 P(3HB-co-4HB)纤维的力学性能
  • 4.2.4.1 纤维强度
  • 4.2.4.2 弹性回复率
  • 4.2.4.3 P(3HB-co-4HB)纤维的声速值
  • 4.3 P(3HB-co-4HB)/PEG共混体系的研究
  • 4.3.1 P(3HB-co-4HB)/PEG共混体系SEM照片
  • 4.3.2 P(3HB-co-4HB)/PEG共混体系的热重分析
  • 4.3.3 P(3HB-co-4HB)/PEG10000共混体系流变性的研究
  • 4.3.3.1 非牛顿指数n
  • 4.3.3.2 P(3HB-co-4HB)/PEG10000共混体系的η-γ曲线及粘流活化能
  • 4.3.4 P(3HB-co-4HB)/PEG10000共混纤维
  • 4.3.4.1 P(3HB-co-4HB)/PEG10000共混纤维强力
  • 4.3.4.2 共混纤维回潮率的测定
  • 4.3.4.3 P(3HB-co-4HB)/PEG10000共混纤维的声速值
  • 4.5 P(3HB-co-4HB)的OMMT共混改性
  • 4.5.1 OMMT/P(3HB-co-4HB)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研究
  • 4.5.2 OMMT/P(3HB-co-4HB)共混体系的差热分析
  • 4.5.3 OMMT/P(3HB-co-4HB)共混体系的热重分析
  • 4.6 采用扩链剂对P(3HB-co-4HB)的改性研究
  • 4.6.1 扩链剂改性P(3HB-co-4HB)的流变性
  • 4.6.2 扩链剂改性P(3HB-co-4HB)的热重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PHA-船舶发电柴油机供油单元风险分析[J]. 船舶物资与市场 2020(03)
    • [2].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及其共混纤维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5)
    • [3].微生物利用废弃油脂合成PHA的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5(01)
    • [4].浅析PHA及模拟分析法在环氧乙烷储罐事故后果计算中的应用[J]. 绿色环保建材 2017(05)
    • [5].基于PHA的城市公交车火灾事故分析[J].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3)
    • [6].秦山三期主热传输系统pHa值的优化控制[J]. 中国核工业 2008(05)
    • [7].PHA/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17(03)
    • [8].活性污泥合成PHA及其对磁场的响应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9(02)
    • [9].3种短链脂肪酸对活性污泥储存PHA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07)
    • [10].用于合成PHA活性污泥的驯化培养[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2(04)
    • [11].口服PHA复合物对犬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 四川畜牧兽医 2012(05)
    • [12].口服PHA复合物对犬瘟热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 山东畜牧兽医 2012(02)
    • [13].鲫鱼淋巴细胞转化PHA刺激剂量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参数探讨[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0(02)
    • [14].不同碳源类型对活性污泥PHA贮存及转化的影响[J]. 化工学报 2010(06)
    • [15].代谢工程法强化恶臭假单胞菌利用木质素积累PHA的能力[J]. 生物技术通报 2018(10)
    • [16].聚羟基烷酸酯(PHA)改性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16(06)
    • [17].预先危险性分析在聚丙烯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13)
    • [18].菌株0206产PHA的发酵条件优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12)
    • [19].基于风险矩阵的PHA在矿山排土场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 矿山机械 2010(04)
    • [20].Cupriavidus necator(DSM428)利用地沟油合成PHA的条件优化[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06)
    • [21].生物合成可降解材料PHA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化趋势[J]. 中国基础科学 2009(05)
    • [22].硅橡胶增韧改性PH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17(11)
    • [23].基于OUR-HPR测量在线估计活性污泥合成PHA量[J]. 环境科学 2015(05)
    • [24].基于PHA颗粒-PhaP标签和内含肽元件的极端嗜盐古菌蛋白的表达纯化系统[J]. 微生物学报 2014(09)
    • [25].PHA长丝织物性能研究[J]. 江苏丝绸 2020(03)
    • [26].地中海嗜盐菌与大型海藻生物质亚临界水解产物用于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J]. 环境卫生工程 2020(05)
    • [27].β-TCP增强PHA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J]. 塑料科技 2017(06)
    • [28].甘油基混合培养物合成PHA及其与OUR的关系[J]. 环境科学 2016(09)
    • [29].SBR启动方式对活性污泥合成PHA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 2012(15)
    • [30].木质纤维素材料合成PHA预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包装工程 2020(09)

    标签:;  ;  ;  

    生物可降解聚酯PHA及其改性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