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拮抗物质的初步分析

大豆疫霉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拮抗物质的初步分析

论文摘要

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之一,由其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之一。由于疫霉菌与真菌亲缘关系较远,普通杀菌剂对疫霉菌的防治比较困难。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大豆疫霉拮抗菌,可以为寻找病害措施和设计新的疫病控制策略提供基础。从黑龙江省三个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围土壤样本,并从中分离获得523株分离物,共筛选获得拮抗大豆疫霉的细菌拮抗菌株57株,放线菌拮抗菌株22株,真菌拮抗菌株5株,拮抗菌株占所分离物总数的16.1%。其中,分离到的一株拮抗效果相对最好细菌,命名为B048菌株。经形态学和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拮抗细菌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对峙实验显示,拮抗细菌B048菌株对大豆疫霉的生长抑制率达97.5%;拮抗持久力测定显示,在与大豆疫霉对峙培养21d时抑菌带宽度仍达20.0mm;在盆栽试验中,B048对大豆疫病的防治效果为100%;大豆根部定殖试验显示,处理后60d根部的菌量仍达5.70×105cfu·g-1(根重)。Bacillus pumilus B048发酵液在4℃,经8000rpm,离心20min后,过微后用70%的硫酸铵沉淀,透析后获得仍具有拮抗大豆疫霉活性的无菌粗蛋白。进一步通过实验检测粗蛋白对温度、酸碱度、紫外线照射,结果表明:B048的粗蛋白经100℃,1h处理后,仍是常温处理下抑菌直径的89.3%,对高温具有一定的耐受性,但经121℃、20min处理后,B048粗蛋白完全失去抑菌活性;粗蛋白在pH4-pH10范围内都具有抑菌活性,具有较宽的pH适应范围,但在pH7时抑菌能力最高;B048的抑菌粗蛋白经距离20cm,30W紫外灯照射3h后,抑菌活性是对照的95.7%,提取物对紫外线照射不敏感性。37℃处理6h后,经胃蛋白酶处理的B048菌株的抑菌提取物的活性基本没有变化,而经过蛋白酶K和蛋白酶E处理的提取液活性对大豆疫霉抑菌性几乎完全丧失。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大豆疫病及大豆疫霉菌的研究概况
  • 1.1 大豆疫病在国内外发生概况
  • 1.2 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规律
  • 1.3 大豆疫霉菌的生物学特性
  • 2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防治措施
  • 2.1 加强检疫工作
  • 2.2 应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 2.3 药剂防治
  • 2.4 栽培控制措施
  • 3 拮抗微生物的筛选
  • 3.1 拮抗微生物筛选模型
  • 3.2 拮抗菌的筛选途径
  • 4 拮抗菌防治病害的机制
  • 4.1 抗生作用
  • 4.2 竞争作用
  • 4.3 寄生作用
  • 4.4 诱导抗性
  • 5 活性物质及其分离技术
  • 5.1 拮抗菌产生活性物质的种类
  • 5.2 活性物质分离纯化技术
  • 6 拮抗菌在生物防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
  • 6.1 拮抗菌研究及商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 发展方向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土壤微生物的分离
  • 1.1 土壤样品
  • 1.2 培养基
  • 1.3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 2 大豆疫霉拮抗菌的筛选
  • 2.1 拮抗菌抗菌谱的测定
  • 2.2 拮抗菌持久力的测定
  • 3 拮抗细菌对大豆疫病控制的盆栽试验
  • 4 拮抗细菌在大豆根部的定殖
  • 4.1 拮抗菌液处理
  • 4.2 拮抗菌在大豆根部的定殖
  • 5 拮抗细菌B048菌株的形态观察
  • 6 拮抗细菌B048的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 6.1 菌株总DNA的提取
  • 6.2 引物合成
  • 6.3 16SRDNA序列PCR扩增反应
  • 6.4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
  • 6.5 PCR产物与载体的连接
  • 6.6 连接产物热激转化及转化子的蓝白斑法筛选
  • 6.7 质粒提取方法
  • 6.8 测序与同源序列分析
  • 7 抑菌物质理化特性
  • 7.1 拮抗液的制备
  • 7.2 温度稳定性
  • 7.3 PH稳定性
  • 7.4 紫外线稳定性
  • 7.5 蛋白酶稳定性
  • 结果与分析
  • 1 土壤中大豆疫霉拮抗菌的比例
  • 2 拮抗菌对疫霉菌的生长抑制率
  • 3 拮抗菌对大豆疫霉的拮抗持久性
  • 4 拮抗菌B048对大豆疫病的控制
  • 5 拮抗细菌B048菌株在大豆根部的定殖
  • 6 拮抗细菌B048菌株的形态
  • 7 菌株的分子鉴定
  • 7.1 拮抗细菌B048菌株的16S rDNA序列扩增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 7.2 拮抗细菌B048菌株的16S rDNA序列测定
  • 8 抑菌物质理化特性
  • 8.1 热稳定性
  • 8.2 PH稳定性
  • 8.3 紫外线稳定性
  • 8.4 蛋白酶稳定性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番茄青枯病病原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其田间防控作用研究[J]. 植物保护 2017(01)
    • [2].小麦赤霉病拮抗菌株筛选及其抑制作用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7(05)
    • [3].甜叶菊斑枯病生物防治拮抗菌株的筛选[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11)
    • [4].马铃薯块茎病原真菌拮抗菌株筛选及优良拮抗菌株鉴定[J]. 植物保护 2020(02)
    • [5].1株蓝变真菌的拮抗菌株的筛选[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8)
    • [6].榕树根际土壤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11)
    • [7].1株杨梅炭疽病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11)
    • [8].红树内生细菌的分离及皮肤病菌拮抗菌株的筛选[J]. 中国热带医学 2010(01)
    • [9].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 陕西农业科学 2019(10)
    • [10].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 食品工业科技 2013(07)
    • [11].马铃薯真菌病害拮抗菌株鉴定及初步应用[J]. 中国蔬菜 2019(11)
    • [12].大豆灰霉病和黑斑病拮抗菌株的筛选和鉴定[J]. 土壤与作物 2020(01)
    • [13].Act0988拮抗菌株鉴定及培养条件与菌株生长关系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7)
    • [14].一株禾谷镰刀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 南方农业学报 2013(02)
    • [15].4种荧光假单胞菌拮抗菌株对湿地松猝倒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09)
    • [16].北冰洋来源白色念珠菌拮抗菌株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酿造 2019(07)
    • [17].辣椒疫病拮抗菌株筛选、鉴定及其防效[J]. 应用生态学报 2010(10)
    • [18].金黄色葡萄球菌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抗菌物质分析[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5)
    • [19].一株食用菌绿霉病菌拮抗菌株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食用菌 2020(01)
    • [20].海洋微生物的分离与拮抗菌株的初筛[J]. 浙江柑橘 2018(03)
    • [21].一株鲢鱼肠道中嗜水气单胞菌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特性[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6(12)
    • [22].橡胶树内生细菌多样性初探及拮抗菌株的筛选[J]. 中国森林病虫 2011(02)
    • [23].拮抗菌株xj063-1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室内防效测定[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5)
    • [24].乌拉尔甘草内生真菌拮抗菌株的筛选和鉴定[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06)
    • [25].猕猴桃溃疡病拮抗菌株筛选及田间药效试验[J]. 陕西农业科学 2020(05)
    • [26].小叶锦鸡儿内生拮抗菌株的筛选与分子鉴定[J].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6)
    • [27].6株拮抗细菌对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的大田防效[J]. 种业导刊 2019(12)
    • [28].拮抗菌株抑菌活性的保藏试验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 2009(06)
    • [29].拮抗菌株Kc-t99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4)
    • [30].抑制番茄青枯病拮抗菌株的田间生防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 2018(02)

    标签:;  ;  ;  ;  ;  

    大豆疫霉拮抗菌株的筛选、鉴定及拮抗物质的初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