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带菜配子体遗传转化的相关研究

裙带菜配子体遗传转化的相关研究

论文摘要

裙带菜是我国养殖的三大经济海藻之一,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迫切要求培育优良的新品系,以提高产量和品质。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已经有可能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如单倍体克隆杂交、细胞质融合、转基因等进行育种,本文旨在研究裙带菜遗传育种中涉及的几个基础环节,为今后遗传育种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首先进行了裙带菜配子体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工作,获得了 103~104个/ml的原生质体,并观察到再生的丝状体。其中,裙带菜配子体原生质体是采用自制的海螺酶分离得到的,尽管该酶是一种含有多种酶成分的粗酶,但是本文证明了它对裙带菜配子体细胞壁的酶解是有效的。其次,本文研究了适合酶解的条件,包括温度、pH、酶解时间,得到了合适的温度 20~25℃, pH 6~7,酶解时间 2~3 小时。此外,比较发现相同条件下雌雄配子体原生质体的产量差别不显著。 本文以裙带菜配子体为对象进行了超声波转化实验。首先研究了超声波作用对裙带菜配子体的影响,超声波处理对藻丝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且实验还发现研究了超声波对藻丝的剪切作用;另外,通过研究超声波对质粒 DNA 的影响,发现在 20-50W,10min 作用参数下,超声波对 DNA 无损害。染色结果发现,超声波转化裙带菜配子体易造成较严重的本底污染,在藻类转基因工作中应做慎重考虑。 最后,在筛选转化植株方面,本文研究了裙带菜雌雄配子体对不同筛选压力的敏感性实验,筛选压力包括四种抗生素,它们分别是卡那霉素、硫酸链霉素、氯霉素、潮霉素。结果表明裙带菜雌雄配子体对氯霉素和潮霉素敏感,对卡那霉素和硫酸链霉素不敏感。还发现雌雄配子体对氯霉素的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 总之,本文研究了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在裙带菜遗传育种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在转化受体方面研究了裙带菜配子体原生质体的分离再生;转化方法上,尝试了超声波转化方法;最后,在筛选标记上获得了适合转基因裙带菜配子体的筛选标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藻类基因工程的意义及研究历史
  • 二、遗传转化体系
  • 三、裙带菜基因工程育种
  • 四、海藻遗传工程研究的问题和对策
  • 第二章 裙带菜配子体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超声波转化裙带菜配子体的尝试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裙带菜雌雄配子体对几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培养条件的优化[J]. 海洋湖沼通报 2017(05)
    • [2].青霉素在海带配子体培养中的作用初探[J]. 南方农业 2015(12)
    • [3].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4].动物配子体外发生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J]. 中国牛业科学 2019(04)
    • [5].不同培养与操作条件对海带配子体培养效果的影响[J]. 福建水产 2015(04)
    • [6].槲蕨配子体形态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J]. 西北植物学报 2020(07)
    • [7].高压静电场激励裙带菜配子体的生物效应研究[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04)
    • [8].高温胁迫对高温筛选后海带配子体存活率和生理的影响[J]. 水产科学 2016(01)
    • [9].不同封口方式对901杂交海带♂配子体的影响[J]. 河北渔业 2015(03)
    • [10].除草剂苄嘧磺隆对粗梗水蕨配子体生长和性器官分化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02)
    • [11].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配子体生长影响研究[J]. 渔业研究 2019(01)
    • [12].多种海水培养基培养海带配子体细胞实验[J]. 北京农业 2015(14)
    • [13].海带配子体18S rRNA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作为内参基因的应用[J]. 华北农学报 2009(01)
    • [14].不同发育时期海带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J]. 海洋湖沼通报 2017(02)
    • [15].海带配子体采集过程中的污染防控[J]. 水产养殖 2018(12)
    • [16].我国引种海带和栽培品种(系)来源配子体克隆的AFLP分析[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17].杏的自交不亲和机制研究进展[J]. 落叶果树 2016(04)
    • [18].温度和光照条件对裙带菜配子体生长的影响[J]. 河北渔业 2016(05)
    • [19].植物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 南方园艺 2015(03)
    • [20].黏管藻的分子鉴定与生长特性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19(05)
    • [21].植物和动物的殊途同归(3)[J]. 生物学通报 2017(12)
    • [22].海带配子体叶绿素a/c结合蛋白基因lhcf6的序列特征与系统发生分析[J]. 高技术通讯 2008(01)
    • [23].银粉背蕨配子体及幼孢子体发育的研究[J]. 植物研究 2017(01)
    • [24].蛇苔组织培养初探[J]. 北方园艺 2009(07)
    • [25].栽培基质和营养液浓度对白发藓生长影响的研究[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26].分株紫萁孢子繁殖技术[J]. 北方园艺 2015(20)
    • [27].果树配子体自交不亲和关键基因S-RNase与SFB同源基因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7(05)
    • [28].植物和动物的殊途同归(2)[J]. 生物学通报 2017(11)
    • [29].养殖水体三种大型爆发性海洋藻类孢子/配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初探[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8)
    • [30].龙须菜新品系GL家系F_1配子体的性状分析[J]. 中国水产科学 2015(05)

    标签:;  ;  ;  ;  ;  

    裙带菜配子体遗传转化的相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