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

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

论文摘要

人事制度是针对特定职业人员设计的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一般在两个层面展开:其一是制度本身,包括制度的形式和内容,但这个层面并不是构成制度的目的;其二是管理对象,即管理对象的特点。这两个层面密切相关,因为管理对象录用的标准、资格如何确定,教育职员考核标准制定的依据从何而来,需要实行什么样的激励制度等等人事管理制度的构件,显然同管理对象本身的特性,尤其是管理对象的职业性质密切关联。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是一种现代人事制度,其管理对象是大学管理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大学管理人员制度创新的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从形式上建立一项人事制度的过程,而是伴随着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身份的重新定位。或者说,在大学建立和实施教育职员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适应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身份转变要求、重新定位其职业归属。这是本文研究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应该如何定位?这是构建大学教育职员制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大学管理人员群体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梳理入手,考察了中西方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认为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走向专业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认为,大学管理人员职业作为一种职业群体有其特定的含义,它和大学管理人员产生的历史时间并不是同步的,更不是意味着专业大学管理人员的形成;大学管理人员从业余化到职业化最后向专业化发展,需要一定的制度空间、社会空间,即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程度与社会分工、大学组织规模变化、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分野、管理知识的发展与分化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是中西方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发展程度与定位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受历史传统及特殊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建国以后我国大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存在着模糊甚至错位现象,表现出了政府“官员”和大学教师的双重特点,究其原因是传统身份社会下没有将大学管理人员视为一种专门职业,导致管理制度缺位。传统大学内部管理人员制度实际上是两种制度的混合:从大学外部看,与国家党政机关干部管理制度(也就是后来的国家公务员制度)一致;从大学内部看,与教师管理制度(也就是大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趋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传统身份社会、级别社会向现代职业社会的转变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逻辑的回归,这种以身份定位而非以职业定位的管理制度遭遇困境。因此,必须探讨大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特点,给其以正确的定位,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为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定位提供保障。美国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的特点及其管理制度建设是组织和谐、高效的重要保证;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过程中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身份的转型以及人事制度改革,也在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本文在比较研究部分将这两个国家的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定位特点和管理制度安排作为案例进行研究,从中引出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提供借鉴。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专业化职业,而教育职员制度则是与大学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特性相适应的一整套大学管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它既不同于传统的“政治化”、“行政化”的干部管理制度,也不同于体现学术职业特性的教师管理制度,而是符合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特点的新型大学管理人员制度。理想的教育职员制度的各项构件(包括职位分类制度,任职资格制度,选拔任用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培训制度等)对于大学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定位发挥着各自的保障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构建及其实践研究分析认为,大学教育职员制度虽然已经雏形初具,但是专业化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职员职位分类制度不完善,以及以此为基础的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晋升制度等具体制度中存在与专业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缺陷。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从两个方面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大学教育职员制度的构想:一方面要加强教育职员制度的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要为大学教育职员专业化和教育职员制度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本文对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展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中国拉开了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序幕
  • 1.1.1 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外在动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 1.1.2 大学教育职员制度的内在需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 1.1.3 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提升大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 1.1.4 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重建中国大学管理人员与其他职业人员的关系.
  • 1.2 问题的形成: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 1.3 视角切入:基于“人”的职业特性研究“人”的管理制度
  • 1.3.1 理论依据:认识人才能管理人
  • 1.3.2 职业定位与人事管理制度的逻辑关联性
  • 1.3.3 通过职业定位研究大学教育职员制度的合理性
  • 1.4 基本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 1.4.1 本研究有如下基本概念
  • 1.4.2 文献综述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5.1 主要研究方法
  • 1.5.2 本文的思路与框架
  • 1.5.3 本文的创新点及贡献
  • 1.5.4 本文的不足之处
  • 注释
  • 2 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的历史演变:历时性考察
  • 2.1 西方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的起源及发展
  • 2.1.1 大学产生至19 世纪末之前
  • 2.1.2 19 世纪末到20 世纪中叶
  • 2.1.3 20 世纪中叶至今
  • 2.1.4 当代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定位的多元化
  • 2.1.5 小结
  • 2.2 中国公立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身份变迁
  • 2.2.1 古代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人员职业身份特点:“官、师、管”三位一体
  • 2.2.2 近现代大学管理人员职业身份特点:西方与中国传统的结合
  • 2.2.3 当代大学管理人员的职业特点:从国家干部、“双肩挑”到专业管理人员(教育职员)
  • 2.2.4 小结
  • 注释
  • 3 中国大学管理人员的传统身份定位及管理制度——转型期的问题与困境
  • 3.1 传统干部人事制度与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的“行政化”取向
  • 3.1.1 国家干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管理人员的身份定位
  • 3.1.2 干部人事制度的特点与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的“行政化”
  • 3.1.3 原因分析
  • 3.2 专业技术职务制度与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的“学术化”取向
  • 3.2.1 被作为“教师”的大学管理人员
  • 3.3 大学管理人员传统定位与管理制度的现代困境及改革的必要性
  • 3.3.1 管理人员及其制度的“行政化”之弊端
  • 3.3.2 管理人员及其制度的“学术化”对学术的阻抑
  • 3.3.3 传统管理制度导制对管理人员的激励不相容
  • 3.3.4 传统管理制度导制大学管理人员定位失调
  • 3.3.5 改革的必要性
  • 注释
  • 4 国外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定位与管理制度保障——美国与日本的经验
  • 4.1 美国大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定位及其制度保障
  • 4.1.1 美国大学的内部管理特点
  • 4.1.2 美国大学发展及其管理人员专业化演进路径
  • 4.1.3 美国大学管理人员的组成及类型
  • 4.1.4 专业人员:美国大学管理人员的职业身份定位
  • 4.1.5 美国大学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定位的人事制度保障
  • 4.1.6 本节小结
  • 4.2 法人化进程中日本国立大学管理人员的身份转型与管理制度改革
  • 4.2.1 日本国立大学及其管理人员概况
  • 4.2.2 日本国立大学的行政管理构成及特点
  • 4.2.3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以前的管理人员职业身份定位
  • 4.2.4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后的管理人员职业身份定位
  • 4.2.5 保障管理人员身份转型——日本国立大学职员管理制度改革趋势
  • 4.2.6 本节小结
  • 注释
  • 5 大学管理人员职业合理定位与教育职员制度建构——理论分析与理想制度模型建构
  • 5.1 中国大学管理人员职业的重新定位:教育职员
  • 5.1.1 教育职员是一种职业
  • 5.1.2 教育职员的职业特点
  • 5.2 现代大学管理呼唤教育职员专业化
  • 5.2.1 职业与专业
  • 5.2.2 教育职员作为一种专业:理论基础及现实合理性
  • 小结
  • 5.3 教育职员制度:专业大学管理人员的制度保障
  • 5.3.1 教育职员制度:一种现代人事管理制度
  • 5.3.2 教育职员制度的构件
  • 5.3.3 大学教育职员制度与管理人员专业化保障
  • 注释
  • 6 专业化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实践考察与问题审视
  • 6.1 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历程描述
  • 6.1.1 我国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脉络
  • 6.1.2 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制度环境
  • 6.2 大学教育职员制度建设现状考察
  • 6.2.1 职员岗位、职级分类制度
  • 6.2.2 岗位职责制度
  • 6.2.3 任职资格制度
  • 6.2.4 聘任制度
  • 6.2.5 考核制度
  • 6.2.6 晋升制度
  • 6.2.7 培训制度
  • 6.2.8 薪酬制度
  • 6.3 教育职员制度改革效果评价
  • 6.3.1 改革成效:文本分析
  • 6.3.2 不同群体的反映:大势所趋,问题尤存
  • 6.4 专业保障不足:对现行教育职员制度问题的审视
  • 6.4.1 职位分类制度不完善
  • 6.4.2 聘任制度缺乏个性
  • 6.4.3 培训制度亟待加强
  • 6.4.4 考核制度存在缺憾
  • 6.4.5 晋升制度缺乏专业化导向
  • 注释
  • 7 深化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的对策选择
  • 7.1 加强大学教育职员制度的专业化建设
  • 7.1.1 细化教育职员分类制度
  • 7.1.2 完善大学教育职员资格和聘任制度
  • 7.1.3 完善教育职员考核晋升制度
  • 7.1.4 建立和完善教育职员教育培训制度
  • 7.2 优化教育职员制度专业化建设的生态环境
  • 7.2.1 改善教育职员制度实施的社会环境
  • 7.2.2 提升大学教育职员职业声誉
  • 7.2.3 政府在优化教育职员制度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 注释
  • 8 结语: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前瞻
  • 注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学生职业定位分析方法研究——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为例[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03)
    • [2].新职业定位职场新坐标[J]. 民生周刊 2020(09)
    • [3].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J]. 生涯发展教育研究 2019(02)
    • [4].基层音乐教师职业定位与专业发展[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11)
    • [5].浅谈经济师如何加强自身的价值[J]. 大众投资指南 2017(06)
    • [6].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定位[J]. 山海经 2016(06)
    • [7].高职学生职业定位的引导[J]. 山海经 2016(08)
    • [8].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定位的再审视[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7)
    • [9].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8(13)
    • [10].辅导员职业定位与素质要求[J]. 少年儿童研究 2010(08)
    • [11].在学习中发展 在探索中提高[J]. 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0(07)
    • [12].探究中职生的职业定位与发展[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09)
    • [13].定位多面 路径多向——对校长职业定位与发展路径的新认识[J]. 中小学校长 2008(12)
    • [14].论中职生的职业定位与发展[J]. 职业技术 2013(07)
    • [15].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探析[J]. 农家参谋 2019(08)
    • [16].如何上出有“心理味”的生涯教育课[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05)
    • [17].职业锚理论在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中的运用[J]. 黑河教育 2011(10)
    • [18].变教师的“失意”糊口为“诗意”栖居[J]. 师道 2012(05)
    • [19].160名男护士职业定位现状调查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12(02)
    • [20].人在职场 如何定位 谈大学生职业定位[J]. 企业家天地 2011(03)
    • [21].让农民不当农民 让农民当好农民 让农民兼当农民——引导农民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的思考[J]. 发展 2008(03)
    • [22].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及角色转换[J]. 高教学刊 2019(13)
    • [23].寻找职业定位,培养金融素养[J]. 青春期健康 2019(07)
    • [24].浅谈职业锚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1(06)
    • [25].基于关联规则的职业定位推理算法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9(12)
    • [26].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人才的职业定位[J]. 参花(上) 2015(04)
    • [27].高职教师职业定位与可持续发展探讨[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S1)
    • [28].大学生职业锚的测量及其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运用[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09(03)
    • [29].让农民不当农民 让农民当好农民 让农民兼当农民——引导农民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的思考[J]. 中国发展观察 2008(02)
    • [30].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及角色转换[J]. 智库时代 2019(38)

    标签:;  ;  ;  ;  ;  ;  

    职业定位与大学教育职员制度改革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