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缓刑适用中的问题研究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缓刑制度产生于19世纪中期,而现代缓刑制度则起源于美国,广泛适用于罪刑轻微的罪犯,它是一种被公认的合理且富有成效的刑罚制度。当代法制发达国家其缓刑制度立法比较完善,司法适用也较为普遍。相比较而言,我国缓刑制度立法起步较晚,虽有发展但仍相对滞后,司法适用也不尽如意。本文从实践角度出发,结合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以及国外的相关经验进行比较研究,对缓刑在实践适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本文除引言和结论外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缓刑适用的概念及其价值。缓刑适用是对缓刑制度在具体实践中的适用,是将缓刑概念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在本部分中主要对缓刑适用的概念进行论证,为具体的适用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适用缓刑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社会实践意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意义:1、能够避免交叉感染;2、能够大大节约社会成本;3、符合刑事司法相关政策的规定;4、能够更好的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第二部分是对缓刑适用条件的具体分析。缓刑适用条件是判断是否适用缓刑的前提基础,是缓刑适用中出现问题的理论根源,所以笔者在这里将其作为重点加以论述。这一部分中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论证。一是对具备何种条件方可适用缓刑进行具体的分析。《刑法修正案八》第十一条中将实质条件变为四条件,笔者认为刑法七十二条中规定的三条件和四条件在本质上并无差别。该条中还规定“可以适用缓刑”“应当适用缓刑”,笔者对“可以适用”进行了认定并对法官在实践中如何适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二)(三)中分别对“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进行具体分析论证,为实践中是否应当判处缓刑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指出这样规定的进步意义。在对基础理论分析论证完毕后,在(三)中具体阐述法官在适用缓刑制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在(二)中笔者已经提出法官在具体实践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三)中笔者将(二)中所提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提出在当前司法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法官应当在考虑伦理道德因素以及实践中存在的各种因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制度创新。第三部分对缓刑犯的矫正进行了充分论证。缓刑矫正是社区矫正的一个方而,是法院作出缓刑判决后对缓刑制度的具体执行。这部分从社区矫正的立法意义、社区矫正的方式、缓刑矫正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社区矫正制度是一舶来品,在我国依然处于试点阶段,但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本部分中对社区矫正的立法意义和矫正方式作出分析论证之后,结合缓刑矫正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问题:1、矫正主体资格不明确;2、社区监督考察内容过于原则化;3、缓刑矫正中存在的问题;4、无缓刑考验期延长或缩短的规定。第四部分是正确适用缓刑的制度保障。本部分中笔者针对以上三部分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五点完善建议:(一)完善缓刑考察标准;(二)设立缓刑听证制度;(三)建立科学的再犯预测机制;(四)对未成年缓刑犯增设前科消灭制度;(五)完善缓刑撤销制度;(六)健全缓刑撤销程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缓刑的概念及其价值
  • (一) 缓刑的概念
  • (二) 缓刑的价值
  • 1. 能够避免交叉感染
  • 2. 能够大大节约社会成本
  • 3. 符合刑事司法相关政策的规定
  • 4. 能够更好的实现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 二、缓刑的适用条件
  • (一) 具备何种条件方可适用缓刑
  • (二) 如何判断"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 1. 从"犯罪情节较轻"角度判断
  • 2. 从"有悔罪表现"的角度判断
  • (三) 如何理解"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 (四) 司法适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三、缓刑犯的矫正
  • (一) 社区矫正的立法意义
  • (二) 我国现行体制下社区矫正的方式
  • (三) 缓刑矫正中存在的问题
  • 1. 矫正主体资格不明确
  • 2. 缓刑监督考察内容过于原则化
  • 3. 缓刑撤销程序缺失
  • 4. 无缓刑考验期延长或缩短的规定
  • 四、正确适用缓刑的制度保障
  • (一) 完善缓刑考察标准
  • 1. 出台相应司法解释将缓刑实质要件具体化
  • 2. 充实缓刑考察标准,设立有效的惩罚性缓刑负担
  • (二) 设立缓刑听证制度
  • (三) 建立科学的再犯预测机制
  • (四) 对未成年缓刑犯增设前科消灭制度
  • (五) 完善缓刑撤销制度
  • (六) 健全缓刑撤销程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陆法系缓刑制度对我国缓刑现代化的影响[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2].企业犯罪的有效治理——美国企业缓刑制度的发展与借鉴[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0(04)
    • [3].浅析我国缓刑制度的问题与完善[J]. 法制博览 2019(03)
    • [4].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J]. 法制博览 2019(11)
    • [5].浅析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及完善[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7(07)
    • [6].对我国缓刑制度的司法审视[J]. 中国司法 2014(12)
    • [7].徘徊于教育刑理念和传统文化之间:缓刑制度的知识考古学检视[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15(02)
    • [8].浅谈我国缓刑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 知识经济 2015(10)
    • [9].对我国缓刑制度的思考[J]. 山西青年 2016(14)
    • [10].刍议我国缓刑制度的价值[J]. 商 2013(21)
    • [11].缓刑制度研究新发展述评[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12].浅析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J]. 青春岁月 2012(08)
    • [13].浅议我国现行缓刑制度的弊端和解决对策[J]. 魅力中国 2010(05)
    • [14].我国缓刑制度的功能解构及完善设想[J]. 司法改革论评 2011(00)
    • [15].缓刑适用的实质条件探析[J]. 法制与社会 2017(09)
    • [16].论我国的缓刑制度[J]. 法制博览 2016(08)
    • [17].关于罚金刑缓刑制度合理性的思考[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 [18].刑法中缓刑制度探讨[J]. 商 2015(51)
    • [19].中外少年缓刑制度比较研究[J]. 中国人权评论 2014(02)
    • [20].浅析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法制与经济(下旬) 2014(02)
    • [21].我国现行缓刑制度的不足及其展望[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4(03)
    • [22].浅析我国缓刑制度存在的问题[J]. 延边党校学报 2014(02)
    • [23].我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完善[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4)
    • [24].论“二战”后缓刑制度的发展[J]. 理论月刊 2014(08)
    • [25].我国缓刑制度缺陷与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4(20)
    • [26].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 2013(01)
    • [27].试论刑法中的缓刑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3(06)
    • [28].浅析我国的缓刑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3(11)
    • [29].我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缓刑制度比较研究[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5)
    • [30].简述美国缓刑的主要形式[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3(07)

    标签:;  ;  ;  ;  ;  

    我国缓刑适用中的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