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治疗腰痛临床观察及护理

中药湿热敷治疗腰痛临床观察及护理

黄霞

郧阳中医院湖北十堰442500

【关键词】中药湿热敷;腰脊痛;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016-01

腰痛又称腰脊痛,以自觉腰部疼痛为主症。中医学认为,腰痛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有关[1]。中药湿热敷主要是利用物理热力与中药作用于肌肤,使皮肤毛孔开放、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除的一种中医护理操作方法,可达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本医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采用此法治疗腰椎痛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2例住院治疗的腰椎痛患者,所有患者均以腰背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以钝痛、刺痛为主,均有不同程度的压迫下肢疼痛和麻木感、马尾综合症、间歇性跛行、肌肉瘫痪、活动受限等。按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2组。湿热敷组36例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42-72岁,平均(59.70±3.65)岁,病程3个月-28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腰肌劳损4例、腰扭伤4例、腰椎退变16例,CT等检查多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退变等。对照组36例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45-70岁,平均(58.80±3.68)岁,病程最长2个月-30年,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肌劳损3例、腰扭伤5例、腰椎退变18例,CT等检查多提示有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退变等。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香丹注射40ML静滴,1次/d,针刺: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等,同时用电磁波谱治疗仪(以下简称TDP)照射患处,1次/d,10d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取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合液于痛点注射,每穴0.5-1ml。每日1次。针剂按摩每日1次等方法。

1.2.2湿热敷组治疗:在对照祖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湿药敷常用中药:乳香50g,细辛粉50g,南星50g,川乌50g,草乌50g,当归粉50g,肉桂粉50g,半夏50g,没药(粉)50g每2d用1剂。将上述药物加200ml黄酒搅拌均匀分两袋包装后备用。方法: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取上述药物两袋蒸热,将敷布于置于腰痛部位,用保鲜膜包裹在外面,以不烫为度,每次60min,2次/d,10d为1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参考国家中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2]拟定。痊愈:疼痛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功能活动稍受影响。有效:疼痛时轻时重,功能活动稍受影响。无效:疼痛及功能活动均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

2护理

2.1中药湿热敷前的护理环境准备

病区设置中药护理操作治疗室,要求宽敞、明亮,室温一般控制在22-25℃,操作前关闭门窗,防止风寒侵袭。

2.2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的病因及治疗目的,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介绍同种疾病不同个体成功的例子,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湿热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并检查电源及TDP的安全性能。协助患者取俯卧位,腹部下垫一软枕,保持腰部舒适。操作过程中,护士注意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是否太烫、太冷等,防止烫伤和受凉,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疼痛、瘙痒等,应立即停止湿热敷,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湿热敷时间不超过30min,以防继发效应[3]。

2.3中药湿热敷后的护理

协助患者整理衣着,正确处理用物;了解患者的感受,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完善湿热敷治疗过程的护理记录并签名。嘱患者湿热敷后30min再外出活动,防止感冒。湿热敷治疗期间告诉患者清谈易消化,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忌生冷、辛辣、海鲜等发物,禁烟酒。

2.4辨证施护

①风寒湿痹腰痛者注意保暖,尤其是寒雨天气,戴护腰固定带,瘀血腰痛活血化瘀均针灸并用。饮食宜祛风胜湿、温经通络之品,如姜蒜面条、防风葱白粥,趁热食用,以汗出为度;②瘀血腰痛者饮食宜活血通络之品,如桃仁粥、黑豆红花饮、桃仁桂鱼汤;③肾虚腰痛者宜补益气血、益肝肾之品,如熟地、当归、黄氏补鸡汤、杜仲、牛膝煲猪脚筋[4]。

2.5健康指导

急性期或治疗期间宜平卧硬板床,慎起居,僻风寒,注意腰部保暖,风寒湿痹者尤应注意。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加强营养,禁烟酒。肥胖患者应节制饮食,减轻体重,避免腰椎过度负重。避免持重、抬重物动作不要过猛,尽量避免弯腰拾物、久站、久坐、咳嗽等。拐杖和助行器的应用可减轻腰部的压力。心情舒畅,乐观开朗。指导患者加强康复期以及预后功能锻炼,增强腰部肌肉锻炼,多晒太阳,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原则是循序渐进,以病人耐受力为度;指导患者做到“十不做”和两护:不久坐、不久站、不负重、不弯腰(急性期)、不抱小孩、不穿高跟鞋、不低头、不坐矮板凳、不劳累、不着冷(腰部)。两护:护腰(冬季用纸样薄的塑料泡沫料等围腰、保暖并吸潮湿)、护背(穿毛背心和棉背心)。

2.6功能锻炼

①交替屈伸腿运动:仰卧位,两腿自然伸直,两臂置于体测,左腿屈膝上抬(尽量贴近腹部),然后还原预备姿势。左右腿交换,左右各重复6-8次;②屈腿挺腰运动:仰卧位,屈双膝,两手握拳,屈双肘置于体侧,身体抬起,尽量挺胸,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12-16次。③报腿呼吸运动:仰卧位,两腿自然伸直,两臂置于体侧,两臂侧平举同时呼气,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左右重复6-8次。④仰头挺胸运动:患者仰卧位,两手握拳,两肘置于体侧,下肢固定不动,挺胸,头后仰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要重复12-16次。⑤单直腿后上抬运动:患者仰卧位,两臂及两腿自然伸直,左下肢伸直并尽量向后上抬,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再后上抬右下肢,左右交替,各重复6-8次。⑥“船形”运动:患者仰卧位,两臂伸直于体侧,两臂,两下肢伸直并同时用力向后上抬起,同时挺胸抬头,然后还原成预备姿势,重复进行12-16次。锻炼时不宜过度,以不疲乏为度。

3结果

2组疗效比较,湿热敷组总有效率显著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4讨论

腰痛属中医学“痹症”“腰痹”范畴[5],多见于中老年人,与机体代谢、年龄、肥胖、外伤等有密切关系,生理性退化、骨密度减低、长期磨损、外伤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6]。中老年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气滞则血行不畅,经络壅滞腰部,不通则痛;湿邪黏滞,故腰部痛缠绵不愈。中药湿热敷利用药物的湿热及渗透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增加组织供氧供血,解除局部组织痉挛,减少炎性物渗出,加速病理产物的吸收,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7]。治疗时腹部垫一软枕,使腰部处于放松状态,其周围穴位处于开泄状态,更有利于药物产生作用。此外,在中药湿热敷的同时再进行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可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本治疗方案简便、宜行,经济实惠,且患者无痛苦,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0.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3]殷磊.护理学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4.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38.

[5]夏治平.实用临床针灸推拿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99.

[6]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85.

标签:;  ;  ;  

中药湿热敷治疗腰痛临床观察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