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知识分享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北京市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为例

中职教师知识分享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北京市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知识分享被认为是知识管理的关键和核心,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师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和契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北京市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教师知识分享的现状,探究影响教师知识分享的因素,进而提出建议,以促进教师知识分享在我国职业教育和教师教育培训领域的发展。论文主要分为两部分:文献探讨和实证研究。文献探讨着重讨论了知识分享的概念及内涵,梳理归纳有关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部分首先访谈5名中职教师,在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后,然后编制出调查问卷,以北京市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共33所)作为总体,随机抽取9所学校,共发放教师调查问卷275份,回收265份,经过整理后,合计有效问卷252份,回收率为96%,可用率为91%。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相关统计分析。综合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北京市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知识分享的总体状况良好。传统沟通分享方式占据主导,如教研会、观摩课等,而运用信息网络的分享方式还未真正发挥作用。2.教师知识分享意愿强烈,而实际分享行为受限。个人层面各因素对知识分享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人际层面和组织层面各因素对知识分享的影响非常显著。3.教师个人特征因素在知识分享中的检验结论:(1)女教师对知识分享现状的认同程度和主动性都要高于男教师,男教师倾向于内敛保守,其竞争和利益保护意识比女教师强;(2)文化课教师对知识分享资源的易用丰富性、信任关系促进分享的认同及主动分享的行为表现都要优于专业课教师;(3)初级职称教师对人际信任可以促进分享的认同方面要高于高级职称教师。4.组织激励层面和人际信任层面对知识分享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力。5.被调查的九所北京市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的教师知识分享状况可分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1.重视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实习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2.加强基于信任关系的学校知识分享氛围的创设。3.制定和有效执行知识分享的有关激励制度。4.依托信息网络平台,充分开发建设知识数据库资源。此外,还为论文的后续研究提出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 主要概念界定与辨析
  • 1.4.1 中职教师
  • 1.4.2 中职教师知识
  • 1.4.3 知识分享与其相关概念辨析
  • 1.4.4 影响因素
  • 1.5 研究设计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5.3 研究流程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有关知识分享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2.1.1 国内大陆研究状况
  • 2.1.2 我国台湾地区研究状况
  • 2.1.3 国外研究状况
  • 2.2 国内外对知识分享影响因素研究小结
  • 3 研究设计与实施
  • 3.1 研究对象
  • 3.1.1 问卷对象
  • 3.1.2 访谈对象
  • 3.2 研究工具
  • 3.2.1 研究问卷
  • 3.2.2 访谈大纲
  • 3.3 问卷的编制过程
  • 3.3.1 影响因素的选择
  • 3.3.2 初步编制问卷题项及专家意见
  • 3.4 问卷试测与分析
  • 3.4.1 试测问卷中影响因素的项目分析
  • 3.4.2 试测问卷的因素分析
  • 3.4.3 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 3.4.4 正式问卷抽样及问卷回收
  • 4 调查结果的分析
  • 4.1 问卷调查结果的描述分析
  • 4.1.1 教师知识分享的现状
  • 4.1.2 教师知识分享影响因素
  • 4.2 问卷调查结果的推断分析2
  • 4.2.1 教师个人因素与知识分享
  • 4.2.2 个人报酬预期、组织激励、人际信任与知识分享状况的关系
  • 4.2.3 北京市九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的聚类分析
  • 5 中职教师知识分享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3 对研究的反思
  • 5.3.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5.3.2 研究上的局限
  • 5.3.3 后续的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潍坊市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J]. 潍坊高等职业教育 2012(01)
    • [2].中职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现状调查研究[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3].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 河北职业教育 2019(06)
    • [4].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流失意愿的调查分析——基于浙江省276名中职教师的调查[J]. 职业教育(下旬刊) 2019(09)
    • [5].慕课背景下中职教师角色转型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06)
    • [6].浅谈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职教师培训[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03)
    • [7].人工智能下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01)
    • [8].贫困地区农村中职教师精准培训模式研究[J]. 当代职业教育 2020(01)
    • [9].中职教师“追求卓越、多元发展”的实践探索[J]. 职业技术 2020(05)
    • [10].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1)
    • [11].浅析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途径[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20(04)
    • [12].基于智慧教研平台构建“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的实践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14)
    • [13].基于教育信息化2.0中职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构建的思考[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4)
    • [14].中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之我见——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5)
    • [15].中职教师核心素养养成探究[J]. 才智 2020(16)
    • [16].建筑类中职教师教育中专业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17)
    • [17].农村中职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对策探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0(10)
    • [18].中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研究[J]. 改革与开放 2017(24)
    • [19].论新形势下中职教师应具备的教学技能[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4)
    • [20].基于教师继续社会化的我国中职教师培训探索[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08)
    • [21].中职学校课堂分组教学的优化对策[J]. 西部素质教育 2017(01)
    • [22].民族地区中职教师培训应用实践研究——以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 当代职业教育 2016(12)
    • [23].中职教师教学中如何生成亮点[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02)
    • [24].中职教师企业实践的思考与探索——以上海市医药学校为例[J]. 职教通讯 2017(05)
    • [25].我国中职教师政策价值取向的内隐模型构建[J]. 现代教育管理 2016(11)
    • [26].“德能教育”模式下中职教师职业精神建设[J]. 教育现代化 2017(05)
    • [27].《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之“职业理解与认识”践行策略[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7(01)
    • [28].中职教师继续教育理论探讨[J]. 知识经济 2017(13)
    • [29].中职教师进企业实践问题的几点思考[J].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7(10)
    • [30].现代中职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 现代农业 2017(08)

    标签:;  ;  ;  ;  

    中职教师知识分享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北京市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