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研究

199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研究

论文摘要

论文通过具体解读作家作品,整体把握19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的发展态势,探讨乡土叙事行为背后的动力机制,以及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 绪论界定乡土小说的概念,认为地域乡土(与城市相对)是乡土小说的稳定核心,本身包含着触发乡土想象的全部活力,地域文化和乡土精神则是乡土小说的审美内涵,乡土小说作为有效术语仍然适用于当代文学评论。1990以来,乡土小说淡出消费社会的文学热卖场,但在导向性文学层面,历史悠久的“乡土”并未丧失活力,执着于乡土小说创作的作家很多,重心依然是中短篇小说,其发展存在南北不平衡的现象。就主题意蕴而言,19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的想象域主要在以下四个方向拓展:直面现实、文化批判、历史反思和家园守望。 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考察以上四个主题性想象域。第一章分四节,研究“直面现实”乡土小说,先后评述刘醒龙、陈应松、何申、关仁山、谭文峰、王祥夫、夏天敏、雪漠等八位作家。认为:1990年代乡土小说对热点问题的揭露、批判非常广泛。这些小说展现了当代农村纷繁错杂的社会现实,腐败弊政、扶贫、农民工、生态等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尽管它们在艺术层面存在形形色色的不足和缺陷,但仍然凭借尖锐的问题意识引起社会反响。它们展现了一幅令人沮丧的乡村图景,那就是乡土的沉没。在刘醒龙、陈应松、王祥夫、谭文峰、夏天敏等优秀作家的问题视域中,农村经济、政治、人性、道德、文化全面崩溃,乡土的沉没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当前重大社会问题的揭露,亦是再造乡土的必需——不仅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新型农村,也是乡土美学意义上的新的“乡土”。 第二章分四节,研究“文化批判”乡土小说,评述黄建国、杨争光、乔典运、李佩甫、阎连科、韩少功、贾平凹等7位作家。认为:国民性批判依然是乡土小说一个重要的问题视角,但当代作家更加注重追溯其政治经济根源,在历史背景、生存境遇、权力文化、人性等更宽阔的视野中立体把握农民性。另一方面,捕捉变革时代的精神裂变,为伤痕累累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唱挽歌,这种精神取向势头强健。面对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文化模态共时性存在的中国社会复杂现实,乡土作家大都陷入价值困惑,无法在文化冲突中确立理性平衡的文化批判价值体系。他们在现代启蒙与文化立场、道德批判与价值悬搁之间徘徊无路,正体现了“沉没与再造”的巨大张力。韩少功和贾平凹的长篇立意高远,构思宏大,是1990年代文化乡土小说的重量级作品。他们用全球化时代超越性的文化视野审视乡土,在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相互碰撞、交互作用中辨证分析,探询传

论文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直面现实
  • 第一节 刘醒龙、陈应松:批判的激情
  • 第二节 何申、关仁山:“新”的发现
  • 第三节 谭文峰、王祥夫:人性的质疑
  • 第四节 夏天敏、雪漠:边地的关怀
  • 第二章 文化批判
  • 第一节 杨争光、黄建国:国民性批判的二度空间
  • 第二节 乔典运、阎连科、李佩甫:农民症与权力文化
  • 第三节 《马桥词典》:词语的生命
  • 第四节 贾平凹:文化的宿命
  • 第三章 历史反思
  • 第一节 《白鹿原》:史诗的标高
  • 第二节 “农民三部曲”:问题的视域
  • 第三节 阎连科:乌托邦寓言
  • 第四节 刘玉堂:喜剧性重构
  • 第五节 余华、艾伟:个人化书写
  • 第四章 家园守望
  • 第一节 张炜:融人野地
  • 第二节 迟子建:伤怀之美
  • 第三节 刘庆邦:纯真年代
  • 第四节 王新军及其他:诗意栖居的可能
  • 第五章 沉没与再造:乡土小说的活力与症结
  • 第一节 1990年代以来乡土小说主题性想象系统
  • 第二节 沉没与再造:乡土小说的活力与症结
  • 第三节 当代乡土小说存在的三大问题
  • 参考文献
  • 已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套盒”的现代演绎——论刘醒龙《黄冈秘卷》的叙事策略[J]. 中国文学研究 2020(01)
    • [2].在谱志立传中追寻文学真相——刘醒龙近期创作评述[J]. 当代作家评论 2020(05)
    • [3].刘醒龙作品在法国的传播与接受[J]. 小说评论 2019(04)
    • [4].刘醒龙 作品[J]. 文学自由谈 2018(04)
    • [5].刘醒龙:从《凤凰琴》到《天行者》[J]. 文艺争鸣 2017(05)
    • [6].现实困境与精神救赎——刘醒龙《天行者》中的“界岭”意象[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7].刘醒龙文学创作三十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文艺争鸣 2014(11)
    • [8].从文学寻根到文化自觉——刘醒龙长篇小说《蟠虺》的文化史意义[J]. 百家评论 2015(03)
    • [9].刘醒龙作品欣赏[J]. 博览群书 2015(03)
    • [10].刘醒龙小说的启蒙立场和审美选择[J]. 名作欣赏 2015(27)
    • [11].“迷失”的民间英雄——读刘醒龙的《天行者》[J]. 名家名作 2019(10)
    • [12].刘醒龙书法作品[J]. 飞天 2020(02)
    • [13].刘醒龙书法[J]. 法治与社会 2020(02)
    • [14].文学史副文本之一种——简论《刘醒龙文学回忆录》[J]. 山花 2020(10)
    • [15].刘醒龙题词[J]. 飞天 2020(10)
    • [16].刘醒龙的“油盐饭情结”[J]. 教师博览 2014(11)
    • [17].追寻“民族魂”——浅谈刘醒龙小说人物形象塑造[J]. 学周刊 2013(07)
    • [18].困顿境遇之下的坚守与奉献——浅谈刘醒龙《天行者》中“界岭之毒”[J]. 青年文学家 2018(21)
    • [19].神性、人性:刘醒龙《圣天门口》的双重叙事[J]. 新文学评论 2016(04)
    • [20].走向天门口:刘醒龙1984—1995小说的成长肌理[J]. 新文学评论 2016(04)
    • [21].从《凤凰琴》到《天行者》的版本流变——情感的申诉到使命的完成[J]. 新文学评论 2016(04)
    • [22].刘醒龙:重回公共领域的小说审美——兼论文学的“公民写作”[J]. 新文学评论 2016(02)
    • [23].生命之上,诗意漫天——刘醒龙,文学的“天行者”[J]. 中文自修 2016(19)
    • [24].刘醒龙作品[J]. 朔方 2017(01)
    • [25].符号与意象的选择——《蟠虺》与《达·芬奇密码》之比较研究[J]. 新文学评论 2017(01)
    • [26].灵魂是个慢性子——对话刘醒龙[J]. 江南 2017(03)
    • [27].《从〈凤凰琴〉到〈天行者〉》前言[J]. 新文学评论 2017(01)
    • [28].城市史与知识考古——刘醒龙小说《蟠虺》的两个向度[J]. 新文学评论 2017(01)
    • [29].主持人语[J]. 时代文学 2017(07)
    • [30].刘醒龙作品在国外[J]. 作家 2016(04)

    标签:;  ;  ;  ;  ;  ;  ;  

    1990年代以来中国乡土小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